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16 22: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考试范围:1-14课;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绿之洲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建立三省六部制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时期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3.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临朝听政,开创殿试
C、重用人才,奖励生产 
D、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役   B、重用人才  C、减轻刑罚  D、善于纳谏
5.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6.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
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7.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中期  B、北宋前期  C、南宋  D、北宋晚期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10.“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如图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请写出:
(1)大运河的三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12.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
13.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
14.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金政权的建立者是 。
15.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把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16.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
17.唐玄宗时, 东渡日本, 传播唐朝文化 。贞观时期,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后写成《大唐西域记》。
18.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 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
19.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很多大都市,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南宋都城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呈现繁忙景象。
20.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评卷人 得分
三、填图题(共6分)
21.请仔细观察以下一组图片,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图片名称(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 ) ( )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题
22.判断题(判断下列行为和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T],错误的[F]。共10分)
( )1、在历史上,与隋朝的统治类似的朝代是秦朝。
( )2、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最先是唐朝实行的。
( )3、“三吏”、“三别”是杜甫的代表作。
( )4、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即今天的开封。
( )5、1271年,铁木真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23.析图题(15分)
如图,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图一中的“他”是谁?是什么时期去日本的?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3分)
(2)图二中的“他”是谁?我国古代称什么地方叫“天竺”? 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4分)
(3)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2分)
(4)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2分)
(5)图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分)
(6)图一、二中两人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四、“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五、“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腴是此河。”
材料六: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2分)
(2)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开通后有什么作用?(4分)
(3)请说出这条“河”的南北起止点。(2分)
(4)除该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5)从材料六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2分)
25.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15分)
材料二、“以铜做镜,可整衣冠;以史做镜,可见兴旺;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材料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五 “外甥是先皇帝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皆出自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之口,请说出他的名字。并说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一,说说看这位君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位君主有什么样的品质?(2分)
(4)材料三所涉及的是这一时期的什么制度?这位皇帝为这一制度的完善做了什么?(4分)
(5)材料四说明这位君主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2分)
(6)材料五“先皇帝”时发生了什么类似的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这些事件带来了什么后果?(3分)
参考答案1.D2.C3.D4.B5.B6.D7.A8.B9.D10.A11.(1)洛阳 涿郡 余杭 (2)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12.文成 金城13.玄奘14.阿保机(耶律阿保机) 元昊 阿骨打(完颜阿骨打)15. 诗赋16.遣唐使 市舶司17.鉴真 玄奘18.遣唐使 市舶司19.长安 20.赵匡胤21.赵州桥 唐太宗 《金刚经》22.TFTTF23.(1)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2)玄奘(或三藏法师) 印度半岛(或印度) 事迹:西游天竺学习佛法著作:《大唐西域记》。(3)(1)遣唐使(1分);留学生,留学僧。(1分)(4)文字、建筑、生活习俗、节日、茶道等,回答出二个即可得分。(5)相同作用: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6)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收并蓄)。24.(1)隋朝大运河。(1分)隋炀帝(1分)(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分)(3)南:余杭;北:涿郡。(2分)(4)长城、都江堰。(每个工程1分,共2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5)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可得分。)25.(1)李世民;“贞观之治”。(2分)(2)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2分)(3)虚心纳谏。(2分)(4)科举制度;(2分)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2分)(5)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2分)或开明的民族政策。(6)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