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策略 练习1》教案(表格式) 序号:35
教学课题 解决问题策略练习1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10月30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再求问题结果,及先求总数量、再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示解答。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策略和知识、经验分析数据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体会相关的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感受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应用性,培养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策略解决先求一个单位的数量(归一)或总量(归总), 难点:求问题结果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物投影 在练习中巩固列表整理的策略。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课题 根据下面的条件提出问题 栽了3行树,一共24棵 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 一批树栽了3行,每行24棵 有6头牛,每头吃了18千克饲料 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说两组条件提出问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审题、分析,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根据下面的问题先说数量关系,再说说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1)8行树有多少棵? (2)56棵树可以栽成几行? (3)每头牛吃12千克,这些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 学生同桌交流,让学生按要求说出关系及需要补充的条件 指出:根据问题可以找到数量关系间的联系,知道计算方法发现还需要什么条件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学会列表整理实际问题的数量,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巩固熟练 回忆解题步骤 提问:回忆一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说明: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需要经历四步: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并完成答案 做练习九第7题 (1)整理、分析 让学生阅读第7题,找找有哪些条件和问题 要求:要求同学先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量关系,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 分——350个 交流:题里的数量你是怎样整理的?板书: 12分——?个 ?分——700个 现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更清楚了,谁来说一说? 解决这两个问题要怎样想?还可怎样想?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重视学生语言表述的完整性。 (2)列示解答并检验 学生列示解答,检验结果 交流:第一个问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问题呢?你是怎样检验的? (3)比较异同 比较:比一比列表整理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解答补充题并比较 出示补充题: (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照这样计算,栽了8行树有多少棵? (2)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60千克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吃? 问:这两道题,各要先求什么?哪一步的计算方法不同? 分别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三、拓展提高 做练习九第8题 学生读题,了解要求后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让我们填写哪些问题? 交流:表里数据怎样填写?填写这四个结果都要知道什么新的条件? 修改一: 梳理题目条件 分析想条件一是什么,条件二是什么,答案是什么条件三是什么,又能组合成什么? 完成第2题 问:如果每箱装24个,要先求什么新条件?为什么? 你想怎样填表?怎样计算填表? 比较:计算这两个表格里的数据时,第一步的计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完成第9题 学生阅读题目,找出相应的数量并列表整理 问:你准备怎样算?是怎样想的? 交流:这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说明:根据题里的数量联系,这是先求总盆数的实际问题,关键是用前两个条件先求出一共有的多少盆这个条件,再求出问题的结果 完成练习九第11题 学生读题,想想每题分别要先求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问:这两题最后都是求的一双鞋多少元,为什么在计算上会完全不一样? 说明:两题的条件不同,数量间的联系就不一样,计算方法就会不同。解决问题时,不光要能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还要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想明白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终总结 回顾这节课的练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五、分层作业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第52-53页,同步练习第45页1-2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第45页第3题 学生提问,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按要求说出关系,以及需要补充的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整理数量关系,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医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完成练习, 学生读题, 学生交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读题并整理 , 学生交流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一说算法不一样的原因。 通过课前练习,激活学生的思维, 灵活的题目,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重视学生的分析交流能力。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能更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第七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同时强调照这样计算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完成解答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解答两个问题的过程,明确在解答两个问题时,都要求,先求出芳芳每分钟打字的个数。 第八题中的两道题,都可以先让学生找到题中不变的量,再根据不变量完成填表,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数量关系的异同。 第十一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普遍适用性。 设计意图: 在对比中感受做题思路,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普遍适用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策略练习1 5 分——350个 12分——?个 ?分——700个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 11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