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电子备课第八单元《画垂线》(表格式) 序号:54
教学课题 画垂线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2 教时 备课日期 12月3日
教学目标: 1.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学会画互相垂直的直线,以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经历尝试画垂线和学会画垂线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画垂线的技能和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探索方法的学习意识。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几何与图形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产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垂线的画法。 难点:学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投影 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引新 1.判断: 教师在视频展示仪上出示三组两两相交的直线,其中两组互相垂直。 提问: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追问:怎么判断? 学生在多媒体操作,展示用直角三角尺比划的方法。 2.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已经认识了垂线,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怎样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垂线。(板书课题) 学习画法。 1.尝试画垂线。 引导:你能想办法画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教师巡视,指导不同画法,再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画法:有的利用方格纸上的垂直关系的两条线段画,有的用量角器上90°的角来画,也有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画。 2.“练一练”第1题。 交流:你用了哪两种不同的画法?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同的画法,纠正出现的错误。 说明:用量角器和三角尺,都可以直接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 3.过直线上的点画垂线。 引导:让学生看练习纸:有一条直线,直线上有一点A,过直线上的这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该怎样画?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及时板书示范用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 追问:这个图中,点A在互相垂直的关系中叫什么?(垂足)画好已知直线的垂线后,我们要在相交的直角处标注直角符号。 小结: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它的垂线,可以先把三角尺直角的一条边和直线重合(板书:重合),接着沿着直线平移三角尺,使直角的顶点和直线上的点重合(板书:平移),再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最后标注直角符号。(板书:画直线) 4.过直线外的点画垂线。 引导:如果这个点在直线外,又怎样过这个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呢? 小结: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是相同的。可以先把三角尺直角的一条边和已知直线重合,接着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直角的另一条边经过A点,再沿这条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小结方法:三步,请学生操作边说方法。 5.“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练习,操作画一画 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组织学生展示,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4题。 提问:第4题有哪些要求?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完成。 问:点A到直线的距离就是? 2.练习十五第5题。 提问: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 指出:因为点到直线最短的线段是和直线互相垂直的线段,所以最短的路线应该走和马路边线垂直的线段。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能说说画垂线的具体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第76-77页,同步练习第70-71页第1-7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第71页第8题 指名学生判断。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判断方法,操作展示。 学生画。 指名交流。 学生画一画。 指名学生上来演示不同的画法。 学生试画。 同桌学生互相用三角尺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画对了。 学生在课本上尝试画。 指名交流。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第2题的画垂线。 学生读题并明确要求,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订正。 学生读题。 指名说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先鼓励学生借助不同的工具来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明确画垂线的关键是要使画出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时,先让学生说说过直线上的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表示什么,明确画出的直线既要和已知直线互相垂直,又要经过点A,也就是说点A是垂足。 教师示范画法时适当提醒学生一些画图的技巧,如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已知直线上的点重合时,要稍离开一些,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这一点。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三角尺画过直线上一点或直线外一点的垂线的方法,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画垂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 练习操作也中,组织同桌相互交流知道操作过程,可以提高操作的普及性,杜绝个别孩子不听的坏习惯,也能及时发现没有掌握的并指导掌握。
板书设计: 画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