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
语
文
荆州市教有科学研究院命制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总
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
需要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复杂变化的新趋势,正确处理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辩证关系,在文化
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
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
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在人类普遍
交往中碰撞、交融、互鉴,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本土文化、雏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
面临的重要挑战。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缺乏安全屏障的文化开放,有可能丧失文化发展
自主性,甚至沦为异质文化的附庸。
文化越开放,越要提高文化安全意识,筑牢文化发展的安全屏障,这是历史和现实给予我
们的宝贵启示。16世纪以后世界历史发展方向主要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殖民地的扩
张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传播,这种强势文化不断销蚀着其他文化的民族自主性,消弭着
人类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伴随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基督教节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以纽
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许多地方性文化消失或成为被观赏的“文化
标本”。这一看上去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事实上自始至终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其
不仅在现实中构造起一个西方化的世界景观,也在人们头脑中植入了西方价值体系,从而深刻
影响着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如果说早期西方文化霸权具有某种“自发性”的话,那么,“后冷战”
时代西方的文化输出却越来越表现出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的特征。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到西方推动的各种“板色苹命”,我们可以管窥到西方文化霸权的顶层设计和霸权逻辑,以及文
化和意识形态领城失控的灾难性后果。
殷鉴未远,警钟犹鸣。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警惕和防范西方价值观霸权,防止西方文化殖
民,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世界性课题。我们在中国近代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懂得了封闭导
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要在现实的他国教训中看到放弃文化安全屏障的严重后果。
必须认识到,推进文化开放和维护文化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
程中,要不断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筑牢文化安全的底线,不断夯实国家
发展的文化根基。
(摘编自邢云文《在文化开放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领城,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护传统价值,这些价值通过社会领战的精
神、道德、历史、宗教等来体现。文化安全意味着民族文化身份不受有可能破坏其根基的内外
部因素所威胁。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语言安全、风俗道德安全、价值观安全、
生活方式安全。本文认为,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民族新神、理想信念、主流价值体系等观念形
态的“文化特征”“文化主权”处于相对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成胁的状态,以及其保障持续安全
状态的能力。文化安全是国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国家,政府将文化安全作为优先政策,以防范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在法国,“文
化例外”政策是构建法兰西民族文化认同,锥护法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澳大利亚
和新西兰,这个词汇被用来谈论现代化如何成胁和改变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文化安全往往同土
著人与白人的互动有关。在加拿大,文化被定义为一套政治价值观,而不是社会所认同的由艺
术和知识所体现的现实:“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一我们的文化,根植于对宽容的承诺、民主、
平等和人权等。”在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看来,维护主流的政治价值观是确保文化安全至为关健
的要素。加拿大政府所谓的文化安全,具有更多政治含义,即外来文化对加拿大主权和文化权
力造成的成胁。非洲在实现“非洲性”与“世界性”融合的同时,强调保护传统习俗、文化迹产
(包括遵迹和部落艺术品等)免受自然侵蚀、经济发展和恐怖主义等成胁。各种文化安全定义
的共同点在于,保留文化特性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等挑战面前免受成胁和伤害。
虽然文化安全很重要,但是文化安全具有相对性。在全球化时代,不存在“绝对安全”或
“绝对纯净”的文化。所以,不计成本地寻求绝对的文化安全,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2023 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 3 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理解和分析文中重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 阅读文章,找
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张冠李戴, “主要包括语言安全、风
俗道德安全、价值观安全及生活方式安全。”是学者观点,不是 作者的。C.该选项对材料中的信
息理解有误,由材料二第一段“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 领域,文化安全的前提是保护传统价值”可
知,“它以保护传统价值为目的”错,应为“前 提”。D.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并非所有看似“自
然历史过程”的文化变迁,背后都有文 化霸权主义的影子。
2.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 “在加拿大等西
方国家看来,维护主流的政治价值观是确保文化安全至为关键的要 素”,只是表明了维护主流政
治价值观的重要性,并非说只要对其进行维护,就能确保 文化安全。
3.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材料观点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知识迁 移。C 项鲁
迅此话的观点是积极吸收外来文明,虽也涉及“文化开放”,但与本文“在文 化开放中维护国家
文化安全”的主要观点不符,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A 项可作“以纽 约、伦敦为模板的现代城市
文化景观在全球蔓延”的论据;E 项可作“许多地方性文化 消失”的论据;D 项可作“基督教节
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的论据。
4. ①“漫威英雄崇拜”现象反映了当下我国文化开放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以 影视作品为
媒介的文化交融与互鉴。
② 我们需警惕其中所潜藏的西方价值观霸权,以及文化入侵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风 险;防范其可
能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不利影响。(每点 2 分,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文章观点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先是强调了文 化开放的现
实不可逆转,“漫威”系列电影的风靡是我国文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 现,更是是不同文化
交融互鉴的有力证明,必须得到正视;但文章也在提醒我们要警惕 西方文化霸权通过多种途径对
本民族文化的侵蚀,进而威胁到国家文化安全,因此考 生要紧扣“推进文化开放和维护文化安全
是辩证统一的”这一核心思想,从两个方面对 题中列举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特别要突出其可能
对青少年产生的不利影响。
5. ①提高文化安全意识,保持高度警惕;②筑牢文化安全底线,不断夯实文化根基;③优 先发展本
民族文化,防范负面影响;④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坚持文化自信;⑤对外 推动文明互鉴,提
升自身免疫力。(1 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理解探究的能力。考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 观点的前
提下,结合题干中“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筛 选、概括、归纳和整
合。
6.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A 项中“,我,
因简陋的住宿条件,没心情,,感到委屈”理解错误。“我”“没心情”指的是 没心情看太阳,
因为要堵上房子无处不在的漏风的地方,让这小房子不至于那么寒冷, 所以不是因为住宿条件简
第1页(共 6页)
陋而“没心情”。
7.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手法及主题思想的分析鉴赏能力。E 项中“粗犷 简洁”错误,
应为“细腻委婉的笔触”。
&①丰富了小说情节。邢兰重金购入生活中并不必需的口琴,还熟稔地吹奏自成的曲 调,与前文形成
鲜明的对比,使情节更丰富。②丰满了人物形象。这些情节体现了邢 兰的精神追求,让他摆脱了
刻板生硬的先进农民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③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邢兰对生活的热
爱,积极投身抗战工作,突出了在敌后开展 抗战工作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每点 2 分,共 6 分,如有其他 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虽然鲜姜台环境恶劣,邢兰家境贫 寒,但是他
依然爱好音乐,吹奏着自成的曲调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生活,这些情节与前 文邢兰贫寒的家境形
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丰富。邢兰一心支持抗战工作,他不善言 辞、踏实肯干、思想觉悟高,这
些是常见的先进农民形象;但他还有艺术爱好,有不一样 的精神生活,形象更为丰满。邢兰正是因
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民,所以才会满怀 热忱地全力投入到抗战工作中,突出了文章主旨。
9. ①小说选材体现了生活性。小说以抗日根据地觉醒了的先进分子的平凡小事作为素 材,源于生活
本真。②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 草来为“我”生火取暖等
细节就描绘了抗日根据地百姓的生活实际。③小说的环境描 写体现了生活性。“一带山峰,一湾
河滩,白杨,枣林”等艰苦的自然环境,显示出抗日 根据地鲜明的地理特色。④小说语言体现了
生活性。具有地域特色的对话正是抗日 根据地日常生活的写照。(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得全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小说选材的生活性。在邢兰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通 过琐碎的日
常小事表现根据地人民对抗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亲密淳朴的军民 鱼水之情。②小说人物
的细节描写的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草来为“我” 生火取暖,然后默默退出去。邢兰
在屋中蹲着引火时,说着最朴实的乡里话:“我知道 冷了是难受的。”这些细节充满了真挚与恳
切,让人感到融融暖意。③小说环境的生活 性。“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只有西
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这些艰苦的自 然环境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④小说语言的生活性。见面
的寒暄,“冷得怪呢,这房 子”等方言的使用,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10.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要是贪图高昌的土地将它改置成唐的州县,那就必须要有一千多人在那里 常年镇守,
几年一换,来来往往死掉十分之三四,置备衣物,远离亲人
11.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乙卯”为纪日,苏轼《赤
壁赋》中“壬戌之秋”为纪年。
12. C【解析】本文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文中信息对选 项进行分析判
断的能力。
郭孝恪追奔到遏索山,追击的是处密部众,而不是乙毗咄陆可汗,陈述对象有误。
13. (1)(而且)又将迁徙的犯人流放到此地,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正好骚扰边境,哪能 有益
于排兵布阵!(谪徙:迁徙流放。边鄙:边境。行阵:排兵布阵。三个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 分)
第2页(共 6页)
(2)希望陛下另外选择可以立为可汗的高昌王子,让他成为高昌的一国之主,子子孙 孙,感念
陛下的大恩大德,永远做大唐帝国的藩王。(高昌子弟可立者:定语后置。 君:词类活动,成为
君王。负荷:承受,此处可译为感念。三个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通顺、得体地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4. ①都认为应该再立高昌国王。②都认为应保留高昌属国地位而非设置行政区域。 ③保全高昌有利
于宣扬散播唐朝威德。④都认为将高昌设为州县消耗财力、物力、人 力,且得不偿失。⑤怒不
迁众,抓获叛逆者治罪,安抚其他百姓。(每点 1 分,任意三 点可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文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太宗想将高昌改为州县建置,魏徵劝谏道:“陛下刚即位时,文泰夫妇首 先来到
朝中拜谒,此后逐渐骄傲自大,所以加以诛伐。只问罪文泰一人就可以了,应 当安抚高昌百姓,
保存其社稷,宽宥他的儿子并立他的儿子为可汗,那么皇上的威德 就可以达到荒远的地方,周
边国家就都会心悦诚服了。如今要是贪图高昌的土地将 它改置成唐的州县,那就必须要有一千
多人常年在那里镇守,几年一换,来来往往死 掉十分之三四,置备衣物,远离亲人,十年以后,
陇右一带将耗费殆尽。陛下最终还是 不能得到高昌的一点粮食一丝布匹来供给大唐,这就是所
说的分散有用的资财来供 奉无用的东西,我觉得不可行。”太宗没有听从魏征的意见,九月,将
高昌所在地改置 成西州,把可汗浮图城改置成庭州,并各设所辖县。乙卯日,又在交河城设立安
西都 护府,留下兵力镇守。
材料二:癸酉日,唐朝廷任命凉州都督郭孝恪兼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 部与镇兵
以及迁徙流放的犯人都居住在西州,较为混杂,郭孝恪诚心诚意抚慰治理, 非常受当地人的欢
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以后,吞并其部众,又袭 击吐火罗,并将其灭掉。自恃
强大,于是开始骄傲自大,拘留了唐朝的使者,侵扰西域 地区,并且派兵进犯伊州,郭孝恪率二
千轻骑兵从乌骨拦击,将他们打得大败。乙毗 咄陆又派处月、处密二个部族围困天山,孝恪将其
击退,一直追到遏索山,收降处密部 众而后凯旋。
起初,平定高昌以后,唐朝每年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在当地,褚遂良上奏,认 为:“自
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方边族。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当地数 郡一片萧条,多年恢
复不了;又每年征调一千多人驻扎戍边,远离乡土,破产来置备行 装。而且又将犯人流放到此地,
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正好骚扰边境,哪能有益于 排兵布阵!这些人又多次逃亡,白白地增加追捕
的烦恼。再加上一路上所经过的地 区,千里大沙漠,冬季风吹如刀割,夏季风吹如火烧,行人来来
往往,遇见这种情况往 往难逃一死。假使张掖、酒泉有烽火报警,陛下难道还指望用高昌的一个兵
一斗粮 吗,最终还是要征发陇右各州兵马粮草赶赴救援。然而河西地带,是我大唐的心腹; 高昌,
不过是他人的手足;为什么要荒废根本来占有无用的土地呢?而且陛下打败突 厥、吐谷浑后,都没
有占有他们土地,而为他们重立君长加以安抚,唯独高昌不能与他 们相比吗?叛离者将其抓获,服
顺者封授他们官职,刑罚没有比此更威严的,恩德没 有比这更高厚的。希望陛下另外选择可以立为
可汗的高昌王子,让他成为高昌的一 国之主,子子孙孙,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永远做大唐帝国的
藩王。内部安定外围宁 静,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太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等到西突厥进犯,太宗
十分后悔, 说道:“魏徵、褚遂良都劝朕再立高昌国王,朕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如今正是咎由自 取
第3页(共 6页)
呀!”
15.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诗句含义、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理解鉴赏能 力。“且”“畏”
应是写大人守岁的心理,而非儿童。
16. 真景: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大人长久夜坐,灯 花点点坠
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2 分)
真情:①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2 分) ②诗
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 符合诗人的心
理。(2 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17.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 拟金伐鼓下榆关寒声一夜传刁斗
(3)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每空 1 分,共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古代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六国论》出自必 修下册;
《蜀道难》出自选择性必修下册;刘克庄的《贺新郎 国脉微如缕》是高中语文 课标要求背诵的
篇目,但教材没有选文,以“单元研习任务”形式出现。
18. ①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家喻户晓,②别出心裁,③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每空 1 分,
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锁麟囊》问世八十余载,从语法上分析,此处应填入谓语;结合语境可 知,
此处应突出这出戏的流传之久和知名度之高,故可填入“经久不衰”或“历久弥新”。
第二空:根据语境来看,此处应填入“独具匠心”的近义词,强调《锁麟囊》唱腔设计的 独特
性,故可填入“别出心裁”。
第三空:根据前后文来看,此处想要表达郭玮将《锁麟囊》中的人物演绎得生动传神, 故可填入
“活灵活现”或“惟妙惟肖”。
19. 《锁麟囊》是程派的经典之作,又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其艺术风格早已深入人 心。(要求
信息完整,语句通顺。“经多位艺术大家精彩演绎”1 分,“艺术风格早已深 入人心”1 分,
“是程派的经典之作”1 分,语言通顺、语序正确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文中长句讲述的内 容,将句子
的主干提炼出来,然后把剩余的修饰内容整理成独立的短句,按照逻辑顺 序排列,可以增删个
别语词,使之连贯、通畅。
20. ①四个句子两两构成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匀称,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②既写出了唱腔刚柔并济、生动传神的特点,又写出了郭玮的技艺高超。
(每点 2 分,共 4 分。第①点答对修辞手法,即可得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第4页(共 6页)
2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识、修改语病的能力。原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根据下 文可知,本
句的侧重点,也就是“更”后面的内容应为“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首 先排除 BD;A 属
于“句式杂糅”错误。故选择 C。
22. 答案示例:
① 大众往往对四大名著知之甚少
② 四大名著不仅可以通过文本(四大名著除了可以通过文本)
③ 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翻译作品(翻译作品如果语言体系的差异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前文“除了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理解的汉学家们”可知,本句应出现代指人的 主语,
如“其他人”“大众”;由后文“其中《红楼梦》的影响力远低于另外三部”可知,本 句宾语应
为“四大名著”“中国传统文学”等词;又根据上文“不同文化圈的传播情况差 异较大”可推
知,本句是要说四大名著在欧美传播不畅。综上本句可以填“大众往往 对四大名著知之甚少”。
第二空,根据下文“还可以通过说唱、影视或游戏等方式来传播”,可推知,本句缺少主 语,
且与后一句构成递进关系;又联系后文“而在文本的传播过程中”,可知本句中应 出现的传播
方式为“文本”。综上本句可以填写“四大名著不仅可以通过文本”或“四 大名著除了可以通
过文本”。
第三空,由“四大名著就不可能广泛流传于国外”可知,本句与下一句构成假设关系, 又由“翻
译难,尤其是翻译《红楼梦》这样的名著更难”可知,本句应该出现“翻译”。综 上,本句可以
填写“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翻译作品”。
23. (一)审题说明: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1.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体现思辨性与时代性。材料以邓清明在坚守 25 年之后最终 圆梦太
空为例,这其中有坚守,有努力,也可能有自我怀疑和否定……材料侧重引导
第5页(共 6页)
学生思考面对“比较”时可能产生的心理和态度。“比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有 人因为
“比较”而提升自我,有人因为“比较”而急功近利,甚至心理扭曲,也有人因为 “比较”而
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如何面对“比较”,是我们青年学生应当思考的人生 命题。
2. 能够谈到“比较”的利弊,明确对“比较”的看法和态度,并能结合事例说理,符合题意;
泛泛谈“比较”,最终落脚在坚守和热爱,部分符合题意,起评分(建议为 44 分)以下。
(二)评分标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20 16)分 (15 11 分) (10 6 分) (5 0 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 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基
础 等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表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分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 特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级 20 分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三)阅卷说明:
① 缺标题,扣 2 分。
② 少于 200 字,不超过 5 分。
200-600 字,内容、表达不超过三等,发展等级为 0 分;600-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完
4 分为止;③错别字每 2 个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不重复计算。
④ “内容”项在三等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没有限定。
“内容”项在四等(0-5 分)的作文,“表达”项的得分最高不得超过二等中(12 分),没有发
展等级分(0 分)。
第6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