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说课内容教法学法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是重点课。1271年建立的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的对峙局面,统一了中国,并把中国的版图扩展到最大。元朝时中国经济继续发展,为后来明朝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元朝在中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北方民族大融合》,下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因此,学好本课就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
蒙古的统一;元朝的建立;民族融合。
确定本节课重点的依据:蒙古各部的统一为元朝的建立及其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元朝的统一促进民族的融合,而各民族的融合更能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可见,“蒙古的统一”、“元朝的建立”、“民族融合”反映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确立它们为本课的重点。
2、本课难点:行省制度
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是: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行省制度”是个新的历史概念。而要真正弄清、把握这个概念,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目标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
年龄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另外,他们对新鲜的、
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加上咱们的学生的知
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
跃,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巧妙
引导,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
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史实。了解元朝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提炼信息、分析理解归纳等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忽必烈的相关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用的认识,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了解,增强正气之心,感受英雄人物凛然不屈的浩然之气。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分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设疑、讨论、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选择这些教法的依据是:①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②能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采用阅读、讨论、合作交流、分析综合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 学 过 程自主
引导
合作
探究 利用媒体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提问:这支歌曲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生:蒙古族。)教师继续讲解:蒙古族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我们就搭乘1271次历史列车驶近元朝 (1271年元朝建立) 设计意图:涉及情景,用音乐感染学生,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1)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录象展示,情景再现
通过放映《成吉思汗》影片中一段有关蒙古各部互相斩杀的片段和引导学生结合蒙古史书的四句话:“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伐杀。” 来思考公元12世纪的蒙古的社会状况什么样子的,这种状况又是谁来改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学,提供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视频和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高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自然引出主人公———成吉思汗。 由此过渡到介绍成吉思汗,首先会让学生阅读第一目录的内容和小字部分的内容,找出本目中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成吉思汗的印象。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1162—1227),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太祖),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接下来教师归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铁木真的历史功绩,和他身上有什么品质?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增强合作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蒙古草原统一的意义和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让学生明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 总结:在蒙古各部互相混战的时候,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在 1206 年建立起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他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为后来元朝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过渡:蒙古政权建立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以图建立统一而强大的政权,然而在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他的宏图大业就由他的孙子来完成。由此进入到第二目录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孙,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元朝的创始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尊称薛禅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1294年在位。 (2)忽必烈建立元朝 ①元的建立
情境一:采用图说历史,启发学生思维
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屏幕显示蒙古统一全国的过程。学生看后结合课本内容说说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蒙古建立( 1206 年)——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 1271 年)――定都大都――灭南宋统一全国( 1279 年) 设计意图:用直观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清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元朝建立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元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情景二:回眸历史 元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历史时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分裂的大统一时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幻灯片出示答案。(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对同一个方面的历史成为一条主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元朝的疆域广大,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的建立者元世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学生继续浏览课文,找出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措施。 ②元世祖政治和经济措施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幻灯片帮助归纳。
1、重视发展农业。??2、开凿新运河和海运 3、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归纳历史知识能力,对元世祖的经济措施有个初步了解。 过渡:元朝各项措施也使得元朝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那么有哪些表现呢?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马可波罗的故事,让学生介绍。出示幻灯片,介绍《马可波罗行纪》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查找资料,通过故事的讲解,呈现元大都一派繁荣的景象。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说行省制度有哪些具体内容?(生回答) 过渡:出示幻灯片:唐朝与元朝疆域图对比。师讲述:元朝建立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面对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土,元统治者是如何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呢?(生回答:行省制度) 提醒学生行省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设什么机构管辖。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元朝疆域的辽阔,引出本节课难点。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师显示: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北行省是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说明,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加强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将元朝的行省机构展现在学生面前,击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突出了行省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 教师提问: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让学生回忆台湾在三国是叫什么?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汉藏两族的关系,并且联系当今社会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中的陈水扁,就他们的行为请学生们发表意见,并做正确指导(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突出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中企图分裂祖国的人物和行径,并做正确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小结: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新疆东部及台湾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合作探究 走进历史 (3)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渡:随着元朝的统一,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与学生互动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显示(1)汉族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3)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逐渐同汉族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图示)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能够加强学生对蒙汉民族融合的认识。通过师与生的交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在元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位让后世敬仰的顽强抗元的英雄,知道他是谁吗?指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谁能讲讲他的故事或名言?我们从文天祥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出示幻灯片:文天祥和相关资料)
情境三:各抒己见,细论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组探究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天祥的崇高气节,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汉族,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抗元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祐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激辩升华 感悟历史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 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1. 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 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 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3. 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 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第12课 《大一统的元朝》 1206年 元朝建立和统一忽必烈(元世祖) 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行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蒙古的统一 成吉思汗1271年 1279年 设计意图:使条理更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深刻学生的知识和认识,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 课后拓展一、选择题:
1.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B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C )
A.汉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回鹘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 )
A.元朝 B.唐朝 C.南宋 D.西汉
4.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元政府开始实行( D )
A.郡县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科学制度 D.行省制度二、材料分析题: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知识点的把握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及时改正。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