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9 18: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10: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新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素养达标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1.从“时空观念”角度,搜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史实,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4.从“史料实证”角度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二、基础梳理
第一区: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
知识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 的重大飞跃。“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 ”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基础:
内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外部:英国通过 ,促进了 ,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
(3)技术
①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②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4)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区: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知识点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发展:
①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第一家 ,成为 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②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 ”。
④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
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果
① 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 ”。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 、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三、课内思考
教材P57“史料阅读”:指出工业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提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教材P59“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重点。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是“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④第一次工业革命局限于少数国家,进展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发展也比较迅
四、史料拓展与思考
1、思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还有哪些条件?
政府对专利发明的鼓励
★ 1624年《专利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专利制度对英国发明的不断涌现和新工业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保障作用。
★ 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有着地理上的优势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而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业中心附近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本特利:《新全球史》)
★ 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征税较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优越地理位置等。
2、工业革命影响史料拓展
(1)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 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 1850—1870 年的 20 年,世界工业生产只增加了一倍多,而1870—1900 年的 30 年却增加了将近两倍,20 世纪初的 13 年又增加了6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展开。★ 到1913年,全世界的铁路已长达110.2万公里,比1870年增加了4.2倍。(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机器制造、化工、电力技术的进步,不断为农业提供先进的机械设备、化学肥料、农药和电力,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思考:如何评价垄断组织的出现?)
★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能主动调节企业与市场关系,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但也意味着加强对于劳动人民的掠夺,充满了暴力、欺诈的行为及种种卑鄙丑恶的手法,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推动国家机器去殖民扩张,导致争霸与战争。(吴于廑:《世界近代史》)
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垄断资本家,成为高踞社会之上的特权阶级。这些人掌握了巨额社会财富和巨大的政治权力,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对立面的是人数众多的现代工人阶级,他们被剥夺了生产手段以出卖劳动力维生,白天被束铺在半自动的生产流水线上,夜间栖身于贫民窟内,形成都市生活中的“另一个世界”。(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工厂经理、工程师、会计师和大公司中有技术的雇员,以及专业人员如教师、医生和律师。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中的大部分都流入中产阶级手中,使其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受益者。集中于矿山和工业中心的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本特利:《新全球史》)
(4)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妇女也得到更多受教育机会。总趋势而言,人口增加明显。
★城市家庭中有了供暖系统、自来水系统、市政下水系统等设施服务,电器生活设备的使用,大为减轻了家务繁琐的劳动,技术革新提供便利同时也解放了妇女,得以从事社会工作并提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改变了传统家庭成员的关系。(王斯德:《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娱乐和体育等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不同的社会阶级有不同的娱乐方式,许多娱乐是体现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各种娱乐方式都有一种民主化的倾向,即为各阶级人民普遍接受。这种倾向反映了社会总的物质财富的增加和总的社会闲暇时间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经济能力和时间来从事以前不可能参加的娱乐活动。(吴于魔:《世界近代史》)
★早期现代化时代最为活跃的英国和德国都经历了人口的迅速增长,1800-1900 年间,英国人口由 1000万增长到3750 万,德国则由1800 万增长到 4300 万。工业化与人口增长极大地促进了移民与城市化。1800 年,欧洲人口达 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 1900 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 150 座。有650万人口的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本特利:《新全球史》)
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义苦又累薪水又少的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 城市生活能够提供的舒适和安全程度取决于收入的多寡。富人在新发展起来的郊区建起典雅漂亮的房子,产业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占据了拥挤的设施不全的公寓,空间狭小,很多人不得不挤在一张床上,便利了疾病的传播。污染的生活供水和不卫生的居住条件导致了传染病的流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 年,4605 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 年,20731起;1842 年达到 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后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 (钱乘旦、刘金源:《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5)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
(王斯德:《世业文明的兴盛》)
课堂检测
基础练
1.英国棉纺织业是1588年由尼德兰技工引进的,到17世纪才在兰开夏建立生产中心。在此之前,它的生产基地散布于农村,不受行会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也不存在生产上的清规戒律。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棉纺织业( )
A.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 B.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 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进行
2.如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 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
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3.英国是土地贵族一中产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三层式的社会,阶层之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流动性。这一特点使资本、智力、劳动力和技能及时地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产生产业革命。这说明,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得益于
A.土地贵族的推动B.社会结构的独特C.世界市场的扩大D.科学理论的发展
4.18世纪,英国的棉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
A.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B.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
C.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 D.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
5.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19世纪中期的俄日改革、德意统一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促进欧美各国政局的稳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C.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 D.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6.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工业城市大量出现C.蒸汽机的改良应用D.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7.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由此可知,推动英国煤产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万吨)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煤炭成为发电的主要来源
C.英国开采煤炭的技术先进 D.工业革命推动煤炭大量出口
8.1822年,仅两年间,来到法国的英国技术人员就有1600多人。沙兰顿的阿隆·曼比厂和赛罗的爱德华厂,都雇佣了300-500名英国人。1825年,英国废除了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法国和德国从一开始就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其他的工业机器,比利时、荷兰,甚至维也纳的各纺织厂的管理人员和监工主要都是来自格拉斯哥和曼彻斯特制造厂的英格兰人或苏格兰人。该现象说明了(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B.英、法、德等国在工业革命中竞争激烈
C.法德等国的工业革命起步较晚,起点较低 D.英国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开始
9.据王斯德《世界通史》载:“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的实行使工人陷入深重的依附状态,成为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从前,作为独立的手工作坊主,他可以在自己的家里干活,保持着个人的独立、自由和尊严。现在,这已是明日黄花,一去不返。”这说明( )
A.工人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B.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阶级对立
C.欧洲的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
10.“日前,无可争辩的和容易解释的事实是,‘美好的旧时代'人数众多的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材料旨在强调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C.致使贫富矛盾激化D.推动工厂制度的产生
11.1795年,英国通过了“斯宾汉姆兰制”济贫法(如图),该法案( )
A.解决了工人阶级的温饱问题 B.成为英国宪章运动的重要成果
C.减弱了价格革命的负面效应 D.利于稳固社会转型所需劳动力
12.《剑桥欧洲经济史)说道:“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当时( )
A.科技与生产的相互推动日益密切 B.欧洲经济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列
C.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科学革命 D.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13.19世纪末,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它规定:凡以托拉斯(垄断)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这一法案( )
A.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B.维护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C.促使大量资本向外国迁移 D.违背自由竞争的商业规则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指出:“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做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斯塔夫里阿诺斯意在说明( )
A.发明创造有规律可循 B.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C.科技发明具有偶然性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提能力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天气潮湿,极宜于纺织类的工业:国内急流很多,故水力很丰富;英国的各种工业向来不十分受各种同业公会的束缚;英国的剩余资本、技巧工人当时亦都比任何一国为多,而且各国都需要英国的物品.英国自从经过工业革命以后面目为之大变。从前的农村社会逐渐瓦解,小规模的村镇因此大都消灭。各乡农民多迁往工厂林立矿产较富的地方,大城市于是兴起。 ——摘编自何炳松《世界简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及其移民国家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毛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德国的工业革命虽滞后于英法两国,但对科研的大量投入,使其在化学、电机和电力等工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优势,如通过热能转化机械动力理论,改进内燃机等。独立后的美国则逐步建立和发展了煤炭开采、钢铁生产、电力供应、石油加工、农业机械制造等一系列工业部门,大型企业也出现了收购和合并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结合所学如识,任举一项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指出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出现的变化。
1.C
【详解】从材料看到,英国棉纺织业较少受到各种束缚,存在有利的技术革新环境,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政府高度重视"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A项;材料无法得出冲击了农村的自然经济,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所述现象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阿拉伯、意大利科技和经济发达,这三地都是欧亚文明的重要地区,但这些地区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英国地处欧亚大陆的边缘,工业革命却从英国开始,那么就会让人思考它具备了哪些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条件和机遇,B项正确;根据“欧洲的科学革命肇始于意大利”排除A项;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只符合“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不符合古代中国、阿拉伯、英国的信息,排除C项;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这一特点使资本、智力、劳动力和技能及时地从生产率较低的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新兴工业部门,从而产生产业革命。”可得出材料强调英国的社会阶层之间较为开放,流动性较强,这为工业的革命开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得益于独特的社会结构,B项正确;土地贵族只是一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阶层,而不是世界市场的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的英国手工纺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需要技术革新,即开展工业革命具有必要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市场需求,而非劳动力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排除B、D项;材料只提供了市场一项要素,排除C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阶级斗争,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依据材料“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可以看出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城市,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此时英国正在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使煤的产量不断提升,A项正确;电力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技术先进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产量,并没有出口,而且英国当时的煤主要是供应国内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材料中,英国技术人员和工人来到法国、法国和德国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工业机器,比利时、 荷兰等纺织厂的管理人员和监工主要来自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促进了欧洲大陆工业革命的进行,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题干也没有“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的信息说明,排除A项;题干提到来到法国的英国技术人员和雇佣工人,也提到法国德国可以引进英国的蒸汽机和 其他工业机器,没有说明英法德三国的竞争, 排除B项;由题干“……法国和德国从一开始就可以引 进英国的蒸汽机和其他的工业机器”可得出两国工业革命的起点较高,不是较低,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机器的使用、劳动分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从“独立的手工作坊主”变成“机器的‘人手’,分工的附属物”说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形态的巨大变化,D项正确;工人有完全人身自由,排除A项;阶级对立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首次”说法错误,排除B项;机器的使用推动欧洲社会生产力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小中间阶级已经被工业摧毁,从他们当中一方面分化出富有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又分化出贫穷的工人”说明小中阶级被富人和穷人两大阶级取代,即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B项正确;材料强调阶级变迁,没有说明生产力变化,逻辑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贫富差距但并未说明激化,逻辑错误,排除C项;机器的使用推动工厂的诞生,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救济制度根据面包价格和家庭成员收入确定最低生活费,低于标准者,由政府给予津贴。该制度保障了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存,利于稳固社会转型所需劳动力,D项正确;“解决了工人阶级的温饱问题”说法绝对,排除A项;宪章运动是1836-1848年英国工人们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掀起的工人运动,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价格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后半期,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可分析出这一时期先进企业主动进行技术创新,自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意味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欧洲经济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列,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科学革命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基础应用研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美国国会制定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出现的垄断组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此,美国制定了该法案,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美国,没有体现世界人民,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该法案有利于自由竞争,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依据材料“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做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学的作用更加突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定制的”可以看出不是偶然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1)条件:自然条件适宜;资本积累富足;拥有较多技术工人;拥有广大海外市场。
(2)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领域的发明有蒸汽火车、轮船等;生产组织: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突破是出现了工厂。
(3)由一国向多国扩展: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科学理论的地位不断上升;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任意3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