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浙里卷天下百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二模)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11:2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此处
泛指楼台等。
B.凫雁,野鸭与大雁,亦指鸭、鹅,如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C.篮篮,两种盛黍稷稻粱的礼器,亦借指筵席。《礼记·乐记》:“篮篮俎豆,制度文章,礼之
器也。”
D.瑟,古代弦乐器,有五十根弦,如李商隐的诗中就有“锦瑟无端五十弦”。古今“瑟”是一
样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饿死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德行:晏子却举例证明景公德行十分明
显,用意在于讽刺他。
B.晏子从正反两方面劝说景公,只要他能够将恩惠施于百姓,公心对待全国,那么就会成
为汤、武一样的圣君。
C.听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且拒绝陪景公喝酒听乐,表明他
品行端正公忠体国。
D.景公大臣中既有良师益友,又有苟且取乐之人:两种人都用,所以他做不了圣贤君主,只
是让他没有亡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碰之有?
(2)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14《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齐景公生前有马四千匹,
说明他治理国家是有成绩的,但百姓们觉得他没有可以称颂的德行。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
启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观书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按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婉约,说理形象,颇有感
染力。
B.“眼前直下三千字”,并非真能一眼三千,而是说又快又多,意在表现诗人如饥似渴的
情态。
C.颈联两句互为因果,因为持续汲取源头活水,读书的乐趣就像东风催开花柳一样光景
日新。
D.尾联以终日无所事事的富家浪子反衬诗人求知欲望的强烈,并且与首句的“相亲”遥相
呼应。
16.诗人用一系列巧妙的方式逐步告诉我们,懂得如何读书的道理就能获得读书之乐,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
写诗人这种心情的句子是“▲一,

(2)《论语》中说“▲
,▲”。这是在提醒人们,遇见有才能的人要向他们学
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
(3)诗人常借“山”表达复杂心理,或写报国无门的哀伤,或写对亲友的惦念,或借山与人相依
之情写寂寞凄凉的处境,如唐代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随着越来越多人陷入睡眠障碍,为此提供解决方案的所谓“睡眠经济”持续壮大。时下,各
种有关睡眠的商品或服务①,不仅有智能睡眠仪、助眠香薰、睡眠贴等,甚至还有专门的助
眠Ap叩以及线上化的“哄睡”。相较于其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整个过程的心理暗示意
味或许更为明显。很多时候,花钱消费已成为大众对抗各式焦虑的默认选项一这是一种努力
的姿态,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以时下蹿红的“哄睡”服务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内中实则不乏自我矛盾的部分。在“电子
产品”瓦解时问、摧毁睡眠的大背景下,一些人“拯救睡眠”的希望,居然还是求诸智能手机,这未
免显得讽刺;而至于语音连麦的所谓“哄睡”,自始至终充斥着陌生人社交的影子,到底能让人昏
昏欲睡还是“小鹿乱拉”,这着实是个问题…看似在②地挽救睡眠,只是手段与目的之背
离如此显而易见,约等于是③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酣眼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一有什么看头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