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图中的儿童分别在做什么?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古诗中去看一看吧!
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xìng
范成大: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感知
zhòu
yún
gòng
提供
gōng
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
字理识字:
昼
会意字,“旦”指“日出”,“尽”本指“尺寸度量到头”。“尽”与“旦”联合起来表示“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
桑 桑葚 桑叶
桑
昼
一“日”
一“尺”
注释:
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词语解释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如何理解题目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xìng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各个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热爱劳动,体现喜爱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农村的劳动非常繁忙。
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劳动,真是一片繁忙的乡村劳作图,还有谁也在劳作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懂得
树荫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从事
靠近
儿童学种瓜的场景
儿童天真,体现喜爱
一本正经
有模有样
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
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 )。他们从小( ),喜爱(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 ),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闲着
耳濡目染
劳动
学种瓜
诗中的“儿女”和“童孙”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儿女”:勤劳,不辞劳苦,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喜爱
“童孙”:天真淳朴,活泼可爱,热爱劳动。
朗读指导
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 )/耘田/夜绩麻,
村庄/( )/( )。
童孙/( )/供( ),
也傍/( )/学种瓜。
昼出
桑阴
未解
各当家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儿女
耕织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 以及
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 ,以及儿童的 。
乡村农民男耕女织
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
勤劳
天真可爱
正是初夏时节,水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该除草的时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们就都到水稻田里去除草。妇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别的家务活以后,晚上也不闲着,忙着又是搓麻线,又是织布。全村的年轻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乐乎。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
那些孩子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织布,可也闲不下来。因为他们从小都对家中父母亲忙农活的事情见多不怪了,也都很喜爱劳动。你看,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他们都在忙着跟父母学习种瓜的方法呢!
儿女:
辛勤忙碌
热爱劳动
童孙:
结构梳理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昼耘田
夜绩麻
傍桑阴
学种瓜
热爱劳动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感知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zhì
zhēng
qìng
晓
xiǎo
巧记: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
注意与“戈”的区别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词语解释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意思。
①
②
③
④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一般指铜盆。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⑤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⑤
钲 磬 短笛
古诗中的乐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注释,认一认,连一连。
稚子 弄冰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解题: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如何理解题目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圈出诗句中描写孩子玩冰的动作词,划出表示声响的句子。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弄冰乐趣,体现喜爱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诗意:他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声音
喜悦
惋惜
儿童自得其乐,体现喜爱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读出儿童的失望。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 ),发出了如( )的声音。唉,太令人( )了!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失望
穿林而过
冰块儿落地
玻璃破碎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调皮可爱。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朗读指导
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背诵指导
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 )/金盆/( ),
彩丝/( )/( )。
敲成/( )/( ),
忽作/( )/( )。
稚子
玻璃
玉磬
脱晓冰
穿取
穿林响
当银钲
碎地声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 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的形象。
脱晓冰、穿彩丝、当银钲、敲冰、冰碎
天真可爱
色彩:
有声有色 有喜有忧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声音:
结构梳理
稚子弄冰
金 彩 银
穿林响
碎地声
形态:
盆
动作:
脱 穿 敲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村晚
雷震:
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整体感知
bēi
yī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语解释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意思。
③
①
②
④
①陂:池塘。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村晚
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如何理解题目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诗意: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bēi
口里含着
幽静美丽,体现喜爱
拟人
喜爱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坐在牛背上
曲调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随口
牧童天真调皮,体现喜爱
悠闲自在
摇头晃脑
你能想象出牧童吹笛子时的样子吗?
读出儿童的天真无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那小牧童( )在牛背上,( )走着;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支短笛,( )地吹着自己编的( ),那头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吹奏的曲子,“哞哞”地叫着。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小曲
慢悠悠地
横骑
有模有样
朗读指导
带着对牧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村晚
【宋】雷震
( )/池塘/( ),
山衔/( )/( )。
牧童/( )/横( ),
短笛/( )/( )。
草满
无腔
归去
水满陂
落日
牛背
浸寒漪
信口吹
《村晚》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 的 和 之情。
乡村晚景
乡村晚景
喜爱
主题概括
赞美
景美:
优美恬静
天真烂漫
结构梳理
村晚
草 池塘 水
横牛背
信口吹
山 落日 寒漪
人乐:
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
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
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不同之处
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
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
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拓展延伸
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
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本课三首诗都描写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表现儿童热爱劳动的诗句是 ;表现童稚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诗句是 ;表现牧童自在悠闲的诗句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A
C
B
把《村晚》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先回顾诗的内容,再结合画面意境,展开合理想象)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火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一个可爱的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悠悠地往家走;他随口吹着一支短笛,老牛踏着笛声悠闲地把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