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单元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者
教学内容 草船借箭 课时 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开头部分周瑜与诸葛亮军中议事,周瑜步步紧逼,其毒计可谓蓄谋已久,大有天衣无缝、诸葛亮必死无疑之感。诸葛亮沉着应对,还出乎常理地将造箭时间降至三天,使得周瑜都认为在开玩笑。借箭时,曹营万箭齐发,诸葛亮饮酒取乐,完后还大呼谢谢,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过望,以为阴谋得逞,诸葛亮对借箭妙计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给周瑜一个迎头闷击,让他清醒地看到自己阴谋的惨败。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忌能,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葛亮不好推辞。让诸葛亮自入圈套,还立下军令状,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此计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主要内容说清楚。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主要内容说清楚。
教学难点 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学流程 二次修改
一、谈话导入,引入主题(10分钟) 1.谈话导入。 师: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 主人公: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水浒传》 主人公:宋江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李逵 《西游记》 主人公: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红楼梦》 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相机介绍作者罗贯中) 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船借箭)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 (3)怎样借箭?
(4)借到箭了吗?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二、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5分钟) 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
丞相 推却 迟延 神机妙算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同桌交流: 文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 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为什么要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怎样借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等,第三天夜里,在大雾漫天时把船只开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了箭。) 借箭的结果怎样? (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5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神机妙算)
【课件出示】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默读课文,画出相应的语句,在旁边作上批注,再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诡计,有把握应对,所以主动立下军令状。
2.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心有良策,胸有成竹。 3.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诸葛亮计划周详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周瑜的险恶用心。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果然”一词体现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鲁肃忠厚守信,不会把事情告诉周瑜。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知晓天文,算到了第三天早上会有大雾。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计划周详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诸葛亮洞察人心,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会派兵,只会射箭。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头好让船的两边都能受箭,真是思虑周全。
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当然不是巧合。当时正值冬季,曹操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东吴驻守长江南岸防御,冬天江面上刮的是西北风,所以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时顺风顺水,船速较快。且船上只有草把子和箭,当然“船轻水急”了。(相机出示示意图) 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早就想好了,即使雾散后被曹兵发现,己方顺风顺水,船轻水急,曹兵也追不上。
3.学到这儿,说说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预设】
洞察人心 知天文 晓地理 思虑周全
4.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神机妙算 二次修改
练习设计 课堂作业本相应的练习 二次修改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