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4: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杜 甫
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古典诗歌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为“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ɡ
xiānɡ
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插入一个朗诵视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言律诗
押ang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衣裳
妻子
青春
上身的服装叫“衣”,
下身的服装叫“裳”。
妻子和孩子。
春天。
表示衣服。
指妻子一人。
指青春时期。
河南河北
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两个省份
涕泪
眼泪
鼻涕和眼泪
插入“安史之乱”的背景介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又浓缩在哪个字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是整首诗的诗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铅笔划出杜甫“喜”的表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照修改
发生了什么事,让杜甫这么快乐?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传”写出了捷报到来的突然,因此诗人惊喜莫名,以至于刚一听到便涕泪如雨。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思考:诗人在这里流的是怎样的泪?
思乡

辛酸
喜悦
一切的苦难终于像恶梦一样过去了,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了,他不禁老泪纵横,他怎能不——
初闻涕泪满衣裳。
神态:既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之意,更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之情,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五个字中了。
却看妻子愁何在
衬托:诗人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自己无比欢快的心情。
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竟胡乱地将书乱卷乱丢,这种反常的举动就是——
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极而乱
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二字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
“喜欲狂”更是直抒胸臆,把自己惊喜激动的心情推进到一个更热烈的层次上。
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此时的他既手舞足蹈、尽情歌唱,又连连举杯、开怀畅饮,这份癫狂就叫做——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极而狂
“放歌”“纵酒”,正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心理写照。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诗中,他的行程要经过哪些地方?
你从哪几个字感受到快?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归心似箭”
听到故土收复的消息时,杜甫脑海中马上想象了具体的还乡路线,他仿佛觉得,自己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这份归心似箭就是——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极而幻
“即从”“便下”写出了时间之迅疾,转瞬之间,从巴峡到巫峡,又从襄阳到洛阳,飞驰的想象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推向了高潮。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连用四个地名是否显得重复累赘?
这四个地名,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这是诗人想好的回家路线,更能表达诗人的“喜欲狂”和归心似箭,虽然离家乡千里之遥,却仿佛一转眼就可以到达。
这首诗哪个字用得好?
“喜”:“喜”是这首诗的诗眼,贯穿全诗。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喜欲狂等描写,把自己惊喜激动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是如何吧体现“喜”的?
①通过描写诗人喜悦的神态,“涕泪满衣裳”;喜悦的动作,“漫卷诗书”;喜悦的心理,“青春作伴好还乡”,充分展现了喜悦之情。
②尾联诗人发挥想象,虚实结合,“即从”
“便下”写出了想象中归家时间的迅疾,表达了诗人忽闻捷报、急于返乡的喜悦之情。
插入一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动画讲解视频
杜甫的诗歌,不论是喜,还是悲,始终贯穿的是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始终饱含的是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759年,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
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
770年,潭州生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冬季,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没能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