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表格式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等式的性质表格式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9 18: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等式的性质
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材是通过插图描绘了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将天平两端同时放上或拿走同样的物体,天平仍然平衡,揭示等式的基本性质1,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号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进而将天平两端的物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平衡,将事物数量“扩大”和“缩小”总结为数学语言“乘”和“除以”,揭示等式的基本性质2,即“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号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学生对于以天平为直观形象载体的等式性质,会感到新奇、有趣,也容易理解,有助于学生同时考虑等号两边的情况,整体上理解方程的意义,逐步感悟方程的实质、等价思想和模型思想。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符号意识,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建立了方程的概念,知道了常量和变量之间的转变过程。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在设计时利用“天平称物”让他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有意识地渗透“等价思想”、“建模思想”。 本节课需要渗透“等式的性质”是一个好用的数学工具,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数学方法,为下一节课解方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天平称物的几种变换,观察理解情境图,理解并能够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 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等价”、“建模”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鼓励学生传承非遗,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概括过程。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归纳,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由动物王国出现宝藏引入课题,为解决题目将学习等式的性质。 题目: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a+3=b+( ) a-( )=b-9 a×1.5=b×( ) a+( )=b+m a-( )=b-c a÷( )=b÷10 通过带学生寻宝的过程,一方面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
师生互动讲授新知 延伸出非遗物质:青花瓷。它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历史悠久,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国粹。 1.探究等式的性质1 出示天平,左盘放一个茶壶一个茶杯,右盘放三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小猪:这一个茶壶和一个茶杯的重量等于三个茶杯的重量。 如果我们把茶壶用a表示,茶杯用b表示。可以列出等式a+b=3b。如果我们改变天平左右数量,让天平继续保持平衡,你有什么想法吗? 小猴子:在天平左右两边再放一个同样的茶杯。列式为a+b+b=3b+b 大象:可以把左右两边同时去掉一个茶杯。列式为a+b-b=3b-b 观察这几组等式,总结出: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去掉一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天平依旧可以平衡。转换到等式上,发现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探究等式的性质2 通过学习等式的性质1,同学们来猜测一下等式的性质2吧 小猴子:我猜是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延伸出淮阳“泥泥狗”,它们在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专家称为中国原始社会的活化石。 在天平左侧放了3个小老虎,天平右侧放了1个大象,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为3a=b。现将天平左右两侧数量都扩大到原来的两倍,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这就是将原来等式左右两边都扩大2倍,列式为3a×2=b×2,化简为6a=2b. 小狐狸用除法验证。把左边的6小老虎平均分成两份,再将右边的2个大象也平均分成两份,左右都拿走其中的一份,天平依然保持平衡。现在的等式是6a÷2=2b÷2,化简为3a=b. 通过我们大胆的猜想和验证,我们得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里提到不能为0呢? 小猪说:因为零在除法中不能做除数。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萌芽于课堂、浸润于心中。 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性质1,通过动画演示同时拿、放相同大小的物品,让天平保持平衡。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等式的性质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猜测等式的性质2,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学之间交流合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及合作能力。 结合之前的知识点,强调零在除法中不能做除数。
小结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
解决问题 完成情境 完成宝藏中的题目 题目: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a+3=b+( 3 ) a—( 9 )=b—9 a×1.5=b×( 1.5 ) a+( m )=b+m a—( c )=b—c a÷( 10 )=b÷10 结合国培主题: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非遗,弘扬传统,美丽人生! 旨在帮助学生运用知识点,创造性的运用学过的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天平的演示,经历观察、发现、比较、交流,进而归纳总结出平衡的天平可以经过哪些变化仍然保持平衡,并由此归纳出等式的性质来。 在教材处理上,我利用微课将文章的内容编成了寻宝探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没有完全依靠教师角色的讲授,而是利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假设验证。而在积累了等式性质1的学习经验后,学生再学习、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2时,也就可以进行经验迁移了。 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只局限于让学生说一说天平两边如何变化,天平处于什么状态,而是突出了让学生根据天平两边的变化及最终的状态列出等式。这些等式中,两边同加(减)、同乘(除)的部分用红色粉笔标出,让学生清楚认识平衡的天平就相当于等式,天平两边如何变化就相当于等式两边怎样变化,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就意味着等式两边仍然相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1、2的含义,也为下一节课用规范格式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做好铺垫。 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学”,淡化了老师的“教”。我个人认为设计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努力方向是正确的。知识的获取是在体验与探究中进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会捕捉和提出问题,能在探究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相信,随着孩子自学能力的加强,落实“双减”目标、实现课内增质提效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