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气成分与生物的演化相互影响,生物可以通过生命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大气成分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古宙时,生物得到进一长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 )
A.氧气增加 B.二氧化碳增加
C.氮气减少 D.甲烷减少
2.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22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主要是由于(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土地利用的变化③火山活动的释放④太阳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积云是对流层中的常见现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携带的水汽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积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 )
A.0°N B.30°N C.60°N D.90°N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 )
A.地面长波辐射增加 B.大气逆辐射增加
C.全天近地面气温下降 D.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增加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1960年春季,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气流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山谷风。冰川表面因温度低于同高度的周边地区,进而影响山区的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冰川及下方坡地的大气运动方向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6.影响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 )
A.冰雪融化释放热量 B.冰川白天升温快于周边
C.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 D.冰川海拔高,气温低于周边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为改善城市环境,很多城市建设了雨水花园(如图所示,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雨水花园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可以减少城市(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内涝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每年5月到7月间,非洲南部有一股寒流沿者海岸线自西向东运动,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沿着寒流一路向东北方迁徙,如图所示,全程约1000多公里。下图为非洲南端部分海域将季海水等温线分布及沙丁鱼活动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非洲南部海域沙丁鱼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只有寒流流经 B.只有暖流流经
C.上升补偿流 D.寒暖流交汇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可能引发( )
A.海啸 B.台风 C.风暴潮 D.潮汐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地貌属于( )
A.海岸地貌 B.风沙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排水②气候湿润③地势低洼④植被稀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下图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 )
A.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B.以草本植被为主
C.可见茎花和板根 D.树木多革质叶片
14.第一批国家公园内的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 )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海南热带雨林公园
C.武夷山国家公园 D.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多数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地震发生后,通讯设备受损,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卫星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地面通信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可能是( )
A.沈阳 B.合肥 C.成都 D.乌鲁木齐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少城市经受了罕见的高温考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差最高可达8℃。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图中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中心区/郊区),这是因为这里气流 (上升/下沉)运动剧烈,容易成云致雨。
(2)若该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宜建在 (A处/B处),原因是 。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A处风速会 (增强/减弱)。
(4)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指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
18.(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河口地区地貌类型是 ,该区域地势 。
(2)图中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请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推测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的可能原因。
19.(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如图)坐落在合肥市西郊,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物从环境中获取 和 ,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 圈和 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
(3)结合材料,指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化设计的优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诞生至今约有现有40~46亿岁,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其他气体变化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工业革命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①②正确;火山活动的释放和太阳活动的影响和1740年前区别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D
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积云形成与对流层,对流层越薄,积云形成的高度越低;而纬度越高,对流层越薄,结合选项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90°N,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长波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加, 全天近地面气温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A
6.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冰川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
(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5.白天山谷升温较慢,气温稍低,气压高,而山顶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从山谷吹向山顶的山谷风;冰川表面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边缘运动,迫使冰川边缘地区的冷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冰川表面吹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两者结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导致冰川面温度低气压高,C正确;冰雪融化释放热量不足以使冰川面温度高于周边,AB错误;冰川海拔高不是产生冰川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7.B
8.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7.结合材料“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其改变了原有地表径流的流动路线,即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合理地表径流的路径,可以减少城市强降水时内涝淤积现象,D正确;干旱、寒潮和台风都是气象灾害,人为因素无法改变,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9.D
10.C
【知识点】台风灾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沿岸气温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
9.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两者叠加可能引发更大的海水涨落——风暴潮,C正确;海啸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或海底滑坡形成的,A错误;台风是低压气旋系统,B错误;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探索宇宙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溶沟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也称喀斯特漏斗、天坑
(2)喀斯特沉积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石钟乳 溶洞内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发生沉积 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石钟乳和石笋相连
钙华 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
11.结合“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可以看出,周围多峰从峰林景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地势低洼,刚好与望远镜镜面形态相似,③正确;一方面,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便于排水,①正确;气候湿润和植被稀疏不是该地独特的特点,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说明所处自然带水热条件更高,选项中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纬度最低,水热组合最好,植被类型更丰富,垂直结构也更复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5.D
16.C
【知识点】地震的防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导航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
15.地震发生后,地面通信系统极易遭到损坏,不够稳定,C错误;卫星遥感图像不需要救援人员发出,可以用灾害监测卫星直接获取,但是不够精确,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B错误;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故答案为:D。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且强度大、频率高,因此成都是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所在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7.【答案】(1)中心区;上升
(2)B处;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增强
(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屋顶绿化;建设水景公园;建设卫星城,降低市区人口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率;兴建节能建筑等。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中心区;因为这里气流上升,故形成降水。
(2)由于受城市风的影响,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该建在B区;因为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的时候,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海洋上形成高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海风会加强A处的城市风。
(4)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因此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从而降低白天城市温度;此外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减少工厂废热的排放;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建设卫星城转移城市内部的交通和人口压力;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的出行率。
【点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8.【答案】(1)三角洲;低平(平坦)
(2)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
(3)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可以推测,该地貌位于黄河入海口,为三角洲,由河流搬运堆积而成,地势低平,可以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
(2)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主要原因是近海地下水盐度较高,同时地面蒸发旺盛、用水量大,使得盐分上移至地表。解决方法可以从原因的两方面入手,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直接降低土壤盐度,同时,配合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还可以通过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减少盐分上移的强度,增加对于土壤盐分的生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3)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沉积物减少,即河流含沙量减少,而该地区河流中的砂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从水土流失现象的改善角度入手分析。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现象减弱,河流含沙量降低;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对河流中的沙石进行拦截;再加上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总量减少较多。综上所述,故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点评】河流地貌
19.【答案】(1)物质;能量;大气;水
(2)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生物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森林的作用,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从气候、空气质量、水源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描述。气候上,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水源上,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空气质量是,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生物方面,有利于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结合材料“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增加存活率;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美观;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光热条件;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可以容纳更多居民休憩。
【点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气成分与生物的演化相互影响,生物可以通过生命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大气成分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古宙时,生物得到进一长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 )
A.氧气增加 B.二氧化碳增加
C.氮气减少 D.甲烷减少
2.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22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主要是由于(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土地利用的变化③火山活动的释放④太阳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诞生至今约有现有40~46亿岁,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其他气体变化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工业革命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①②正确;火山活动的释放和太阳活动的影响和1740年前区别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积云是对流层中的常见现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携带的水汽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积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 )
A.0°N B.30°N C.60°N D.90°N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 )
A.地面长波辐射增加 B.大气逆辐射增加
C.全天近地面气温下降 D.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增加
【答案】3.D
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积云形成与对流层,对流层越薄,积云形成的高度越低;而纬度越高,对流层越薄,结合选项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90°N,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长波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加, 全天近地面气温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1960年春季,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气流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山谷风。冰川表面因温度低于同高度的周边地区,进而影响山区的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冰川及下方坡地的大气运动方向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6.影响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 )
A.冰雪融化释放热量 B.冰川白天升温快于周边
C.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 D.冰川海拔高,气温低于周边
【答案】5.A
6.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冰川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
(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5.白天山谷升温较慢,气温稍低,气压高,而山顶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从山谷吹向山顶的山谷风;冰川表面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边缘运动,迫使冰川边缘地区的冷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冰川表面吹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两者结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导致冰川面温度低气压高,C正确;冰雪融化释放热量不足以使冰川面温度高于周边,AB错误;冰川海拔高不是产生冰川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为改善城市环境,很多城市建设了雨水花园(如图所示,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雨水花园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可以减少城市(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内涝
【答案】7.B
8.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7.结合材料“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其改变了原有地表径流的流动路线,即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合理地表径流的路径,可以减少城市强降水时内涝淤积现象,D正确;干旱、寒潮和台风都是气象灾害,人为因素无法改变,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每年5月到7月间,非洲南部有一股寒流沿者海岸线自西向东运动,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沿着寒流一路向东北方迁徙,如图所示,全程约1000多公里。下图为非洲南端部分海域将季海水等温线分布及沙丁鱼活动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非洲南部海域沙丁鱼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只有寒流流经 B.只有暖流流经
C.上升补偿流 D.寒暖流交汇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可能引发( )
A.海啸 B.台风 C.风暴潮 D.潮汐
【答案】9.D
10.C
【知识点】台风灾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沿岸气温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
9.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两者叠加可能引发更大的海水涨落——风暴潮,C正确;海啸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或海底滑坡形成的,A错误;台风是低压气旋系统,B错误;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地貌属于( )
A.海岸地貌 B.风沙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排水②气候湿润③地势低洼④植被稀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探索宇宙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溶沟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也称喀斯特漏斗、天坑
(2)喀斯特沉积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石钟乳 溶洞内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发生沉积 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石钟乳和石笋相连
钙华 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
11.结合“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可以看出,周围多峰从峰林景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地势低洼,刚好与望远镜镜面形态相似,③正确;一方面,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便于排水,①正确;气候湿润和植被稀疏不是该地独特的特点,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下图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 )
A.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B.以草本植被为主
C.可见茎花和板根 D.树木多革质叶片
14.第一批国家公园内的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 )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海南热带雨林公园
C.武夷山国家公园 D.大熊猫国家公园
【答案】13.A
14.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说明所处自然带水热条件更高,选项中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纬度最低,水热组合最好,植被类型更丰富,垂直结构也更复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多数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地震发生后,通讯设备受损,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卫星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地面通信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可能是( )
A.沈阳 B.合肥 C.成都 D.乌鲁木齐
【答案】15.D
16.C
【知识点】地震的防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导航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
15.地震发生后,地面通信系统极易遭到损坏,不够稳定,C错误;卫星遥感图像不需要救援人员发出,可以用灾害监测卫星直接获取,但是不够精确,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B错误;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故答案为:D。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且强度大、频率高,因此成都是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所在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少城市经受了罕见的高温考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差最高可达8℃。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图中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中心区/郊区),这是因为这里气流 (上升/下沉)运动剧烈,容易成云致雨。
(2)若该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宜建在 (A处/B处),原因是 。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A处风速会 (增强/减弱)。
(4)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指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中心区;上升
(2)B处;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增强
(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屋顶绿化;建设水景公园;建设卫星城,降低市区人口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率;兴建节能建筑等。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中心区;因为这里气流上升,故形成降水。
(2)由于受城市风的影响,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该建在B区;因为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的时候,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海洋上形成高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海风会加强A处的城市风。
(4)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因此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从而降低白天城市温度;此外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减少工厂废热的排放;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建设卫星城转移城市内部的交通和人口压力;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的出行率。
【点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8.(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河口地区地貌类型是 ,该区域地势 。
(2)图中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请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推测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的可能原因。
【答案】(1)三角洲;低平(平坦)
(2)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
(3)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可以推测,该地貌位于黄河入海口,为三角洲,由河流搬运堆积而成,地势低平,可以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
(2)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主要原因是近海地下水盐度较高,同时地面蒸发旺盛、用水量大,使得盐分上移至地表。解决方法可以从原因的两方面入手,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直接降低土壤盐度,同时,配合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还可以通过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减少盐分上移的强度,增加对于土壤盐分的生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3)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沉积物减少,即河流含沙量减少,而该地区河流中的砂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从水土流失现象的改善角度入手分析。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现象减弱,河流含沙量降低;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对河流中的沙石进行拦截;再加上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总量减少较多。综上所述,故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点评】河流地貌
19.(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如图)坐落在合肥市西郊,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物从环境中获取 和 ,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 圈和 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
(3)结合材料,指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化设计的优点。
【答案】(1)物质;能量;大气;水
(2)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生物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森林的作用,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从气候、空气质量、水源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描述。气候上,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水源上,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空气质量是,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生物方面,有利于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结合材料“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增加存活率;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美观;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光热条件;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可以容纳更多居民休憩。
【点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气成分与生物的演化相互影响,生物可以通过生命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大气成分也会影响生物的进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古宙时,生物得到进一长发展,这主要得益于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 )
A.氧气增加 B.二氧化碳增加
C.氮气减少 D.甲烷减少
2.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22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主要是由于(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土地利用的变化③火山活动的释放④太阳活动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
【解析】【点评】地球诞生至今约有现有40~46亿岁,先后经历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2、第二阶段为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3、第三阶段为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43Ma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大爆发使得大气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其他气体变化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工业革命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的变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①②正确;火山活动的释放和太阳活动的影响和1740年前区别不大,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积云是对流层中的常见现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携带的水汽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积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 )
A.0°N B.30°N C.60°N D.90°N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 )
A.地面长波辐射增加 B.大气逆辐射增加
C.全天近地面气温下降 D.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增加
【答案】3.D
4.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点评】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地球具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积云形成与对流层,对流层越薄,积云形成的高度越低;而纬度越高,对流层越薄,结合选项积云形成的高度最低的地区,其纬度可能是90°N,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4.云层增厚时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弱,地面长波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加, 全天近地面气温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1960年春季,我国登山队首次攀登珠峰时,就发现珠峰北坡的许多冰川谷里气流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山谷风。冰川表面因温度低于同高度的周边地区,进而影响山区的热力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冰川及下方坡地的大气运动方向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6.影响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 )
A.冰雪融化释放热量 B.冰川白天升温快于周边
C.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 D.冰川海拔高,气温低于周边
【答案】5.A
6.C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点评】冰川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冰斗 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冰川槽谷
(U形谷) 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
角峰 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刃脊 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5.白天山谷升温较慢,气温稍低,气压高,而山顶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从山谷吹向山顶的山谷风;冰川表面稳定而下沉的气流沿冰面向冰川边缘运动,迫使冰川边缘地区的冷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冰川表面吹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两者结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6.冰川面与周边大气运动的原因主要是冰雪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较强导致冰川面温度低气压高,C正确;冰雪融化释放热量不足以使冰川面温度高于周边,AB错误;冰川海拔高不是产生冰川风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为改善城市环境,很多城市建设了雨水花园(如图所示,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雨水花园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
A.大气降水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可以减少城市( )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内涝
【答案】7.B
8.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解析】【点评】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7.结合材料“雨水公园中虚线表示蓄水池水体净化后的输水线路,粗实线表人行通道”,其改变了原有地表径流的流动路线,即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通过雨水花园建设,合理地表径流的路径,可以减少城市强降水时内涝淤积现象,D正确;干旱、寒潮和台风都是气象灾害,人为因素无法改变,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每年5月到7月间,非洲南部有一股寒流沿者海岸线自西向东运动,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沿着寒流一路向东北方迁徙,如图所示,全程约1000多公里。下图为非洲南端部分海域将季海水等温线分布及沙丁鱼活动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非洲南部海域沙丁鱼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
A.只有寒流流经 B.只有暖流流经
C.上升补偿流 D.寒暖流交汇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可能引发( )
A.海啸 B.台风 C.风暴潮 D.潮汐
【答案】9.D
10.C
【知识点】台风灾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点评】洋流对沿岸气温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降湿的作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对海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的海域,往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洋流加快海水的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航行速度快,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
9.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0.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影响非洲西南海岸时,两者叠加可能引发更大的海水涨落——风暴潮,C正确;海啸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或海底滑坡形成的,A错误;台风是低压气旋系统,B错误;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为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地貌属于( )
A.海岸地貌 B.风沙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排水②气候湿润③地势低洼④植被稀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探索宇宙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
(1)喀斯特溶蚀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特点)
溶沟 地表水对岩石不断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也称喀斯特漏斗、天坑
(2)喀斯特沉积地貌
类型 形成过程
石钟乳 溶洞内含Ca(HCO3)2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发生沉积 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石钟乳和石笋相连
钙华 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
11.结合“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前后景观图”可以看出,周围多峰从峰林景观,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2.图中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地势低洼,刚好与望远镜镜面形态相似,③正确;一方面,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便于排水,①正确;气候湿润和植被稀疏不是该地独特的特点,②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下图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 )
A.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B.以草本植被为主
C.可见茎花和板根 D.树木多革质叶片
14.第一批国家公园内的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 )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海南热带雨林公园
C.武夷山国家公园 D.大熊猫国家公园
【答案】13.A
14.B
【知识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点评】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13.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植被垂直结构最丰富说明所处自然带水热条件更高,选项中海南热带雨林公园纬度最低,水热组合最好,植被类型更丰富,垂直结构也更复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多数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但是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地震发生后,通讯设备受损,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卫星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地面通信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可能是( )
A.沈阳 B.合肥 C.成都 D.乌鲁木齐
【答案】15.D
16.C
【知识点】地震的防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解析】【点评】依据全球定位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其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应用领域 功能表现 具体用途
军事 定位导航 主要给航行中的军舰、飞机及导弹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野外军事行动中单兵和移动装备定位及跟踪
测量 定位 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探、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
交通 定位导航 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合理分配,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或配送请求,降低能源消耗,节省运行成本。同时GPS对车辆还具有导航功能
救援 定位导航 可对消防人员、救护人员、交通警察进行应急调遣,从而提高紧急事件处理部门对火灾、犯罪现场、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的响应效率
农业 定位 实施“精准农业耕作”及捕鱼
15.地震发生后,地面通信系统极易遭到损坏,不够稳定,C错误;卫星遥感图像不需要救援人员发出,可以用灾害监测卫星直接获取,但是不够精确,A错误;地理信息系统是用来处理信息的工具,B错误;救援人员为了第一时间向外传递灾情,可利用的最可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故答案为:D。
16.结合我国各地灾害分布、发生强度和频率等情况,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多发,且强度大、频率高,因此成都是我国最大的中央救援物资储备库所在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国不少城市经受了罕见的高温考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温差最高可达8℃。结合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图中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 (中心区/郊区),这是因为这里气流 (上升/下沉)运动剧烈,容易成云致雨。
(2)若该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宜建在 (A处/B处),原因是 。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A处风速会 (增强/减弱)。
(4)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指出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中心区;上升
(2)B处;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增强
(4)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屋顶绿化;建设水景公园;建设卫星城,降低市区人口密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出行率;兴建节能建筑等。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城市高楼林立,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盛夏时节暴雨频率较高的地区是中心区;因为这里气流上升,故形成降水。
(2)由于受城市风的影响,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布局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应该建在B区;因为B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污染气体进入城区。
(3)若B处临近海洋,白天的时候,陆地空气上升,变成低压区,海洋上形成高压区,较冷和较重的空气从海洋流入陆地,形成海风。海风会加强A处的城市风。
(4)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因此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增加绿地面积比例,从而降低白天城市温度;此外将耗能多的企业外迁;提高科技水平,降低企业能耗,减少工厂废热的排放;屋顶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增加城市水域面积;建设卫星城转移城市内部的交通和人口压力;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的出行率。
【点评】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18.(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河口地区地貌类型是 ,该区域地势 。
(2)图中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请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推测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的可能原因。
【答案】(1)三角洲;低平(平坦)
(2)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
(3)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我国最年轻的土地,并且以每年几十平方千米的速度向海洋推进,这些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可以推测,该地貌位于黄河入海口,为三角洲,由河流搬运堆积而成,地势低平,可以逐渐形成三角洲平原。
(2)河口地区多为盐碱地,主要原因是近海地下水盐度较高,同时地面蒸发旺盛、用水量大,使得盐分上移至地表。解决方法可以从原因的两方面入手,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直接降低土壤盐度,同时,配合适当覆盖物,抑制蒸发返盐;还可以通过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农业生物措施,减少盐分上移的强度,增加对于土壤盐分的生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3)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说明沉积物减少,即河流含沙量减少,而该地区河流中的砂类物质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以从水土流失现象的改善角度入手分析。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现象减弱,河流含沙量降低;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对河流中的沙石进行拦截;再加上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总量减少较多。综上所述,故近年来该地区陆地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点评】河流地貌
19.(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如图)坐落在合肥市西郊,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生物从环境中获取 和 ,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 圈和 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简述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
(3)结合材料,指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化设计的优点。
【答案】(1)物质;能量;大气;水
(2)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生物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结合森林的作用,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从气候、空气质量、水源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描述。气候上,可以调节局部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水源上,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空气质量是,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生物方面,有利于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结合材料“主体景区为人工培植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辅以灌木,树种多采用本地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5%”,选用当地树种,适应能力强,增加存活率;多树种混栽,林相景观丰富美观;乔灌结合,绿化具有垂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光热条件;绿化率高,生态效益好,可以容纳更多居民休憩。
【点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