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11: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伤今的作用。
二、常识:
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常见意象   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发生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淮水。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特定的历史朝代(时期):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后蜀等。其他:吴钩、《后庭花》
常见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语文特点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写景疏朗有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尽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样富有才华,而谢尚却不可复遇,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感喟。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①
李商隐
宣室②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①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史记》、《汉书》有传。②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感慨。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B.诗歌开篇即点明主旨,从正面着笔,首句特标“求”“仿”,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C.诗人在诗歌第三句不用“可悲”“可叹”等词,而用“可怜”,其中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D.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表明汉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4.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即善于选取典型细节抒写,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过人之处,请结合诗歌的第三句进行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古都。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②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一作“一水”。③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金陵凤凰台如今“台空”“凤去”, 唯有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蕴含无限感慨。
B.颔联“吴宫”“晋代”两词,写出凤凰台作为东吴东晋兴亡的见证者,极富沧桑感。
C.颈联对仗工整,用词形象,“半落”“中分”两词巧用拟人写出江南山水的妩媚秀美。
D.尾联“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诗人以“使人愁”三字收束全诗,饶有余味。
6.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咏史怀古类作品,它们所运用的抒情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①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②。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③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属(zhǔ):结交。②“牢盆”两句:权贵、幕僚把持着大权,内官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③ 田横: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天下后派人招抚,他拒绝降汉而自杀,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庸俗生活,暴露他们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表达诗人的厌恶之情。
B.颔联紧承上联,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当时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持权柄、占据要津的黑暗现象。
C.颈联借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讽刺了那些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生活,不敢仗义执言的庸俗文人士子。
D.本诗从现实感慨出发,以历史故事为映衬,借题发挥,含意深邃,具有较为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8.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与《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二句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赵翼①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
【注】①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赤壁地势险峻,“扼”字突出战略要塞地位,“故”字富有深沉的历史感,起句自然,巧妙切题。
B.颔联用典,化用曹操《短歌行》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
C.颈联意境凄清悲凉,将时间与空间对照,历史与现实对比,纵贯古今时代,表现出对山河遗迹的感喟。
D.诗人将赤壁眼前之景与历史勾连,写景有虚有实,抒写了自己的“思古之幽情”,有鲜明的个人意识。
10.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
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 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从河阳道中的诸葛武侯祠着笔,渲染出衰飒的气氛,引发了怀古之思。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之事,暗含了作者对两人鲜明的褒贬与爱憎态度
C.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D.诗人批判一般的读书人见识鄙俗浅陋,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
12.本诗“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两句与苏轼《江城子》“料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二者都是虚写,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
【解析】C.“由古及今”错,诗句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
2.①运用了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是虚写;两岸枫叶纷纷飘落,是实写,虚实结合,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诗歌的意境。②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秋风萧瑟枫叶飘落的寂寥、凄清的环境烘托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惆怅。③选取意象“枫叶”,枫叶呼应“秋月”的时节特征,诗人借枫叶飘落的萧瑟之景,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3.B
【解析】B.“开篇即点明主旨”错,开篇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但如此开头并不是为了颂扬汉文帝,而是欲抑先扬。
4.①诗歌选取了“夜半前席”(答“前席”亦可)这一典型细节,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②在“夜半虚前席”前又加上“可怜”与“虚”连用,用“可惜、可叹,徒然”增强语气,又与最后一句中的“问鬼神”照应,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5.C
【解析】C.“巧用拟人写出江南山水的妩媚秀美”错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说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半落”“中分”两词没有运用拟人手法,其目的也不在描写江南山水的妩媚秀美,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6.①借景抒情。辛词上片由眼前“千古江山”和刘裕住所景象联想起孙权、刘裕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感叹英雄千古难再,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与劝诫;李诗颈联写眼前所见古都金陵的自然风物,寄寓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朝代兴废的感慨。
②借典抒情(用典)。辛词中用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典故,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当权者的警醒、正告,最后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也被朝廷弃而不用或用而不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李诗用“浮云蔽日”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对君王被奸邪小人蒙蔽的担忧。
③对比抒情。辛词借孙权、刘裕等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英豪与怀才不遇的自己对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之志;借孙权、刘裕开创基业的历史与南宋朝廷苟安的现状对比,暗含对南宋偏安的讽刺;借刘裕与刘义隆的对比,告诫南宋统治者不可急功冒进;借“烽火扬州路”痛击金兵的历史与“一片神鸦社鼓”的遗民现状对比,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李诗借三山、青天、长江、白鹭洲等自然的永恒与吴宫花草、晋代衣冠等人事的多变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历史思考;借当年金陵的繁华吴与今日的荒芜破败对比,表达昔盛今衰的历史感叹。
7.B 【解析】B.“运用对比手法”错。并无对比。颔联说“名流”中之官场,既有手柄大权、铜气熏天之“牢盆狎客”,亦多团扇麈尾、高谈阔论而百无一能之贵介子弟,这两句并未形成对比。
8.①本诗表达了对文人士大夫的讽劝,义士难觅的悲哀,也表达了对清朝廷的愤怒不满之情。②《己亥杂诗》寄希望于清朝廷,改变成规,大胆革新,选拔任用人才。
9.C 【解析】C.“颈联意境凄清悲凉”错,颈联以时间和地理自然成对,表现古今时代的纵贯,境界辽阔。
10.①今昔对比。写赤壁古战场已为陈迹,只剩明月下渔父的吟唱。借此表达往事如烟,胜败成空的感叹,抒发历史变迁的沧桑之感。②以景结情。诗歌结束于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景象,与诗人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暗合。③尾联运用屈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慕名利的归隐之意。
11.D 【解析】D.“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错,诗人是嘲讽俗儒不明白诸葛亮为何能够建立这样的功业,还在纷纷猜测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
12.① 本诗由阵阵松风想到诸葛亮吟唱《梁甫吟》及慨然出山的场景,表达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②苏词想象明月照在亡妻坟墓上的情景,表达对亡妻深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