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送别怀人诗
离别的感情。
首先,不少送别诗专为朋友的落魄而写,真诚地劝慰,别后的思念、牵挂与勉励就占了此类诗的绝大部分;
自此一别,山长水阔,当然也有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朋友的遭遇也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有一些诗也表达了对朋友才能品德的无限赞美与羡慕之情;
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对政治局势,或对现实际遇,表达自己的关注或对未来的思考。
(5)还有一部分送别诗,送别只是媒介或桥梁,诗人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借送别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送别诗的一般套路:
1、绝句
写法往往是开篇点明送别之义,中间部分呼应题中的意思,结尾抒分别之情;
2、律诗,首联往往说明离别的原因;或将出发点与目的地相对举;或设想旅程的艰难。颔联与颈联通常描写眼前景及与离别情绪相关的景物;或设想路途之景及所到之地之景。尾联抒情,依所送之人的不同,或勉之以事业成功,期之以遂意如愿;或叙羡慕;或加劝慰等等。
三、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①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②,狐塞③接云中④。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②横代北:横亘在代州之北。③狐寒;飞狐塞的省称。塞,边界上的险要之处。④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魏绛复从戎”句,诗人将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保卫边疆。
B.第一首诗的颔联,“三河道”点出送别的地点。这两句诗写出诗人与魏大分别时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慷慨激昂转为低沉悲切。
C.第二首诗的首联,语言富于对称美,“青”和“金”显出色彩美。遣词华丽,写出宴会的热闹场面,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D.第二首诗的颈联,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以景衬情,比正面书写离情更有感染力。
2、请分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在诗中的作用。
3、陈子昂的这两首诗都是离别诗,但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笳一曲未了而愁杀征戍将士,含蓄表达出了对大唐穷兵黩武的厌倦。
B.诗歌将哀怨的胡笳声与边地意象“北风”“山月”等相结合,情景相融。
C.诗人送别友人远去,以送别之地秦山遥望友人将往的陇山,满怀思念。
D.“胡笳”二字多次出现,既强化诗题,又体现了古体诗语言的复沓之美。
5、诗歌最后以“谁喜闻”之问作结,蕴含了既悲且壮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
【宋】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此词即为当时所写。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②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点明送别时节,没有风,花却“簌簌”落下,既照应题目“暮春”二字,又写出二人分别时的心情。
B.苏轼与友人在“寂寞园林”之中,坐看“山青”,心境颇为闲适,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下阕首句写送行的人在岸上走到路尽,远行的人在舟中见船已转舵,二人不能再相望,只能至此分别。
D.“我思君处君思我”通过语言形式上的回环往复,在视觉上有对称的艺术美,在听觉上有缠绵的眷恋之感。
7、清代评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语浅情长”,本词是如何表现丰富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一祝英台近 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①,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注】①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的前三句连用与送别有关的典故,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表达了主人公送别时凄苦怅惘的心境。
B.“烟柳暗南浦”一句用“暗”字,既扣合题目“晚春”,点明了暮春时节,又抒发了词人对春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叹之情。
C.“片片飞红”预示春将归去,“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这两句则以递进的形式,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D.结尾借梦呓之语: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带走呢?表达了盼归之情,细腻而缠绵。
9、请分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主人公离别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送太守王秉①
辛弃疾
酒罢且勿起,重挽使君须②。一身都是和气,别去意何如?我辈情钟休问,父老田头说尹,泪落独怜渠。秋水见毛发,千尺定无鱼。
望清阙,左黄阁③,右紫枢④。东风桃李陌上,下马拜除书。屈指吾生余几,多病妨人痛饮,此事正愁余。江湖有归雁,能寄草堂无?
【注】①本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为送别被贬为泾原路(今宁夏一带)都监的信州(今江西上饶)太守王乘所作。②挽须:出自苏轼赠王庆源诗“时有野人来挽须”称赞王庆源不摆做官的威仪。③黄阁:中书门下省。④紫枢:枢密院。宋代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从别宴写到田头,作者写到父老,着意表现了王秉虽身为太守,但和善宽厚、仁德亲民的形象。
B.上阕后两句取义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表达对王秉处事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委婉劝告。
C.下阕写别后场景,尾句中“雁”与范仲淹《渔家傲》“衡阳雁去无留意”中“雁”传达的情感不同。
D.全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11、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津送刘光禄①不及
阴铿②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③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④。
【注】①刘光禄,指刘孺,曾任光禄卿。②阴铿,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诗人。③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④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到江边送别朋友时所作,题目中交待了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
B.透过第二句中“长望’’一词,能窥见作者情绪的起伏,如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C.本诗在勾勒江渚、远帆等景物时运用了白描手法,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相同。
D.末联说朋友背离自己后无奈返归,流露埋怨之意,暗写出两人道路选择的相悖。
13、这首诗五至八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详解】B.“转为低沉悲切”错误,全诗感情豪放激昂,慷慨雄壮,后面写盼望魏大像赵充国那样的英雄豪杰建下大功。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的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没有转为低沉悲切。
2、这两句诗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3、甲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抒发了诗人的慷慨壮志;乙诗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朋友间的深挚情意,离情缠绵而不过分哀伤。
4、A
5、①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②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将胡笳之声安排在晓月欲坠之时,那刺骨的寒气,那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悲声融为一片,似乎充塞宇宙,使天地也为之寒栗,这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③诗人把胡笳之声与送别时依依难舍之情结合在一起,同时“秦山”“陇山”“边城”等字面中,仍然透出一种雄壮气魄。特别是最后一句,但用问句作结,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而且壮的气氛。
6、B
7、①借景抒情。词人通过写眼前所看到的暮春之景,无风花自落,樱桃花期也过,柳树也转老,园林寂静,表达了寂寞伤感以及惜别之情。②想象(虚写)。词人想象李公择今夜停泊在冷落的渔村,夜宿舟中,中宵不寐,唯有暗月孤灯相伴,表达了词人心系友人,对友人的挂念之情。③用典。词人借用屈原《招魂》的典故,表达了渴望重归朝廷,有所作为的愿望。④直抒胸臆。“我思君处君思我”,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8、B
9、①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离别后的相思苦痛;
②景物烘托,营造凄冷压抑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别离后的伤心、忧郁及孤寂落寞;
③动作描写,“觑”“卜”“簪”“重数”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
④运用虚写,以梦境表现主人公梦中还在哽咽怨叹,传递了痴情女子思念的苦痛。
10、B
11、①祝愿友人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劝勉友人对未来仕途充满信心。
②年老多病而不能施展才华抱负的伤感。
③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12、D
13、(1)五六句采用了对比衬托手法。用泊处空留余鸟,反衬朋友已经远行,写出了诗人送别不及的惆怅之情。(2)七八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林寒叶下,钓晚收纶,渲染出萧瑟苍茫的氛围。天寒日暮,朋友远去,景的黯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