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大宪章》中最为精髓的两条原则是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与君王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这些原则的深远意义在于( )
A.被奉为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基础 B.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武器
C.是封建贵族意志和自由的宣言 D.体现了国王对贵族的让步
2.如图是美国总统林肯(1860年11月—1865年4月在位)早年当律师时在法庭上辩护的情景。他可能在
A.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宣布被告无罪
B.根据遵循先例原则帮助事主辩护
C.据1787年宪法为经济纠纷案辩护
D.创造先例并对先例做出精彩解释
3.英国中世纪奉行诉讼中心主义,采用令状制,“无令状即无权利”。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对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大大超过了对实体法权利的关注。这体现了英国( )
A.主张司法独立 B.坚持程序公正
C.倡导无罪推定 D.强调法官尊严
4.宗教改革引起了教义上的争执,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分裂,迫使争论不休的各宗教派别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宗教改革
A.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 B.有效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消除了教派间的教义分歧
5.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 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 马诗人推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 )
A.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C.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 D.有力维护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6.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
A.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
7.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主张:一个人只要其行为没有道德污点,就可以尽情追求财富,并认为这是一种责任;财富不均是合理的,是不同恩宠的结果;对于劳动者而言,尽管获得的报酬低,但他们是为了信仰而劳动,是一种天职。这反映了( )
A.新教的宗教伦理发展了人文主义 B.新教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新教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人们行为 D.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诉求
8.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到”。据此可知( )
A.“英美法系”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B.《法国民法典》中法官的地位突出
C.《罗马民法大全》确立无罪推定的原则 D.“大陆法系”是“法官制定的法律”
9.谈及近代西方法律的形成和发展时,有学者指出:西方法律体系的基本制度、概念和价值都有其11和12世纪的宗教仪式、圣礼以及学说方面的渊湖源……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由此可知( )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神学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
C.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影响深远. D.宗教改革对西方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10.古罗马通过战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获得了大量的奴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罗马社会的经济成分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货币的发行,物权方面如买卖、借贷、租赁、诉讼等内容逐渐显露出来。这反映出罗马法
A.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 B.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平等的私法精神 D.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1.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这反映了当时( )
A.文艺复兴关注现世生活 B.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
C.罗马法成果得到忠实实施 D.罗马法成为大陆法系渊源
12.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从形成过程来看,两者
A.没有共性 B.趋于一统 C.源于国情 D.相互对抗
13.《拿破仑法典》中几乎有1000多个条文规定了契约之责。例如第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
B.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C.保护所有人的财产所有权
D.打击反法同盟等封建势力
14.《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的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和世界影响深远
15.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由此可知《民法典》
A.旨在打击王党复辟维护共和体制 B.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
C.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 D.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16.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基督教宣扬的“十戒”中涉及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内容。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引导人们对社会生活和道德价值的判断 B.教会控制了中世纪的教育
C.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具有启迪蒙昧,鼓励现世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的核心思想十分明确,即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恩格斯称之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法典贯彻的是自由平等、私人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三大原则。由于法兰西帝国在19世纪初急剧扩张,《法国民法典》跟随三色旗在德意志部分地区、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家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寻求比它们接受的西班牙法更为先进的法制基础而尽量采用《法国民法典》的原则和结构。曾经处于英国殖民者(而不是法国殖民者)统治下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取得独立后,放弃沿用英国法,而把它们的现代法制建立在法国模式的基础上
——摘编自王姝苏、顾盈颖《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会”)上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下称《宪法大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制定的第一部红色宪法。土地革命开始后,中国革命形势得到好转,各根据地纷纷建立 起苏维埃政权。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从1930年3月起,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 就开始了包括政策、法令等各项文件的准备工作。同年11月18日,在“一苏大会”上,由起 草委员会起草的《宪法大纲》经过全国苏维埃代表的讨论获得通过。《宪法大纲》按照中共临 时中央所确立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和权力来自人民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反 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等原则要点进行起草制定,它具体化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党 的政治主张。它还结合根据地工农群众的意志,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和保障工农劳苦大众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权利与义务,代表了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
——摘编自朱万红《第一部红色宪法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民法典》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大纲》与《法国民法典》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法律制定的重要因素。
18.在法制化建设的道路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一一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叔向与子产辩论的实质。根据材料说明叔向反对刊布法律的理由及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臣民对其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保障权,以及在臣民与君王的契约关系中臣民对暴君的反抗权。”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开赋人权和契约精神,这成为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之一,B项正确;中世纪英国的法律基础并不是人权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反对贵族,体现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国王对贵族的让步,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美国属于英美法系,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故B项正确;AD两项是法官的权力,律师的职责是辩护,故排除;1787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性质、权力结构、人民的权利等,不能解决经济纠纷等具体问题,故C项错误。
3.B
【详解】根据材料中“奉行诉讼中心主义,采用令状制”,中世纪的英国注重“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英国注重诉讼程序的公正,重视诉讼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说明材料体现了英国坚持程序公正,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司法独立”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无罪推定”问题,排除C项;材料与“法官尊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宗教改革引发了教义争端,此后导致任何一个教会想要获得全世界的垄断地位都是不可能的,意味着多教派并存局面,而这种局面客观上有助于思想的解放,C正确;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大众识字率的提高而非宗教改革,排除B;D表述绝对,而且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
5.C
【详解】由材料可知,中世纪的教会鼓励僧侣通过抄写获得公德,抄写的内容比较广泛,“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马诗人推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行为客观上有利于西欧文化的保存,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必要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教会僧侣的抄写有利于古代西欧文化的保存,没有体现基督教会在西欧社会的重要地位,也没有表明基都教会对西欧社会精神生活的控制,排除A项、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基都教会维护西欧封建主统治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中世纪教会的图书馆除了宗教神学类,还收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可知中世纪教会对欧洲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B项正确;中世纪除了教会保存传播了知识外,城市兴办的大学也起了文化教育作用,排除A项;教会宣扬基督教神学,打击“异端”思想,不利于科学的发展,排除C项;教会通过基督教神学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材料中教会藏有拉丁古典作家的著作抄本不属于宗教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主张努力增加财富,并以此为目的活动被视为尽责尽职,就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这体现了资产阶级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教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的主张冲击了基督教基本教义束缚人们行为,排除C项;宗教改革时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教材,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材料中有“判例”二字,据此推断,材料符合英美法系的特点,A项正确;《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而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排除B项;无罪推定的原则出现在近代,不会出现在《罗马民法大全》中,排除C项;“法官制定的法律”是英美法系而不是大陆法系,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材料“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涉及的是宗教和法律的关系,强调的是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形成影响深远,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从材料内容可知,随着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罗马法有关物权的内容也不断丰富,这说明罗马法因时而变、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思想,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涉及有关平等的论述,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罗马法发展的推动作用,故排除D项。
11.B
【详解】据材料“15、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提出‘回到罗马法原文’的口号,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强调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在弄懂罗马法文本含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应用于现实生活”,而非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是法国人文主义法学派的主张,未涉及其是否实施,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2.C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英美法等国因为国情不同,导致分别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C项正确;二者有一定的共性,排除A项;二者有所区别,趋于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二者并非相互对抗,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问题“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根本目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确立的法律条文清晰明确,内容丰富,1807年更名为《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法典》有利于打击封建复辟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正确;“维护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是该条款体现的原则,而不是拿破仑制定该法典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所有人”涵盖范围过大,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打击封建势力”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知,法律在罗马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罗马法是巩固帝国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C项正确;“消除罗马社会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唯一依据”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以国家意志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其实质是以法律形式维护了革命成果,B项正确;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民法典》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护共和体制,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民法典》要为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提供法律依据,C项错误;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与“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符,D项错误。
1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学校教育,宣扬“十戒”,强调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等,反映出其在宣扬宗教信仰的同时,注重引导人们对社会生活和道德价值的判断,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教会对教育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教会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排除C项;启迪蒙昧和鼓励现世的积极进取精神与基督教义、教会“十戒”的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7.(1)影响: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被欧洲大陆多数国家采用;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国家近代法律的渊源;被一些阿拉伯国家借鉴。(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性质不同:前者是工农民主性质宪法,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事基本法;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后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颁布者不同:前者由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后者由资产阶级议会颁布。(答出两点即可)
(3)因素:国情;时代;领导阶级;传统积淀;社会制度。(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即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可得出,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根据材料一“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可得出,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根据材料一“《法国民法典》跟随三色旗在德意志部分地区、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家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得出,被欧洲大陆多数国家采用;根据材料一“法典贯彻的是自由平等、私人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三大原则”可得出,冲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一“拉丁美洲国家为了寻求比它们接受的西班牙法更为先进的法制基础而尽量采用《法国民法典》的原则和结构”可得出,成为拉丁美洲国家近代法律的渊源;根据材料一“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取得独立后,放弃沿用英国法,而把它们的现代法制建立在法国模式的基础上”可得出,被一些阿拉伯国家借鉴。
(2)不同:根据材料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劳苦大众制定的第一部红色宪法”、材料一“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可得出,性质不同:前者是工农民主性质宪法,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事基本法;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后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根据材料二“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一苏大会”)上通过”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颁布者不同:前者由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后者由资产阶级议会颁布。
(3)因素:综合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国情、时代、领导阶级、传统积淀、社会制度等方面回答即可。
18.(1)实质: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理由:刑法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义礼仪。原因: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杖
(2)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法系形成;影响深远。
(3)《法国民法典》体现的民法原则有:自由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任写两点)
本质差异: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
【详解】(1)实质:根据材料“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叔向与子产辩论的实质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理由:根据材料“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得出刑法适用于乱世,公布刑书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义礼仪。原因:根据材料“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得出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杖
(2)根据材料“《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得出体系完备;根据材料“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得出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根据材料“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华法系形成;根据材料“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得出影响深远。
(3)根据材料“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出自由平等原则。根据材料“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得出契约自由原则。根据材料“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得出财产自由原则(或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等。本质差异:结合所学“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得出中国《唐律》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法国民法典》是世界近代化进程的产物,是资本主义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