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后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于985年首先在加奥扎根,然后于10世纪后期在加纳帝国扎根;再由此向东传播到马里帝国(公元1240~1645年)和桑海帝国(公元1460年~公元1591年)这说明在古代( )
A.对外贸易深刻影响非洲国家发展 B.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
C.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 D.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1324~1325年,马里帝国第九位国王曼萨·穆萨前往麦加朝圣。他在开罗大肆采购,竟至黄金充斥于市,金价大跌,12年后仍不能恢复原价。在14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标示出了马里之名,并绘有曼萨·穆萨的形象。这反映出此时马里( )
A.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统治阶层腐化堕落
C.原始资本积累加速 D.对外交往较为活跃
3.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方文明助推了非洲进步 B.非洲侧重和亚洲经济往来
C.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 D.非洲国家的内部缺乏交往
4.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图4),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图4 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5.玛雅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禁忌日,一年365天。而印加历法以10天为一周,每月3个星期。一年12个月,每月30日,每年加5日,每4年再加1日。这可用来说明古代美洲( )
A.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B.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
C.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 D.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
6.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孕育君主立宪的雏形 B.地方治理体系较为完整
C.民族国家有一定发展 D.建立世界最早的联邦制
7.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
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
8.阿兹特克文明有高度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而且他们的生计活动富有创造力,利用浮动园地和水利设施达到了很高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维护效能,但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据此可知阿兹特克文明( )
A.依然处于原始社会 B.文明演进动力不足
C.无法建立中心城市 D.尚未进入国家阶段
9.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这表明,当时印加帝国( )
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国君独揽了国家行政大权
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 D.形成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
10.据《全球通史》所汇总的史料,从公元前1000年起到西班牙人来到美洲的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这反映出,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
A.相对独立和封闭 B.落后于亚洲大陆
C.呈多元一体格局 D.摒弃了外界影响
11.“(他们)选择定居在中美洲的低地。他们毁掉森林来种植玉米,获得要比在高原生产更加丰富的收获。他们的人口增长,财富增加,创建了有华丽宫殿和庙宇的城市。”除此之外,他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还有( )
A.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和二十进位制
B.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
C.把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北美
D.编制人口调查表,完善道路系统
12.人们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这种浮动园地( )
A.体现了玛雅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B.造就了高度繁荣的外向型农业
C.培育出了甜高粱等高产农作物 D.突破自然限制扩大了耕地面积
13.下图为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阿兹特克人在①处建立帝国并划分四大政区
B.玛雅人在②处建造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C.印加人在③处发明了“浮动园地”
D.班图人在④处培育出了西瓜和棉花
14.下图遗址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该古城遗址属于( )
A.南部非洲文明 B.玛雅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 D.印加文明
15.印加帝国的道路至少有三万公里,“无论在长度上还是在牢固程度上,都超过了著名的罗马大道”,道旁建有许多驿站,政治中心也在此,并有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这反映出印加帝国( )
A.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 B.帝国统治体系严密
C.重视加强对地方统治 D.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16.寄生在南美洲红色仙人掌上的一种小昆虫的血液,曾是制作胭脂红颜色的原料。印加人把这种胭脂虫视为奇珍异宝,密不告人。后来西班牙殖民者也将其视为重大商业机密,不容他国染指,借以牟取暴利。19世纪,一名法国人在南美种植园窃得这种昆虫,开始在欧洲培育,打破了西班牙对此种颜料的长期垄断。胭脂红颜色的原料从秘密到广为人知的既成事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
A.细节描述是历史书写的有益方式 B.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
C.资源垄断是历史解释的首要内容 D.偶然事件是历史必然的重要体现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古城位于哈拉雷东南,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最重要的古代文明纪念馆。它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书》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固步自封、停滑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10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在军事上,将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帝国军队,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另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为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下情上达和军队调动,在驿道沿途设驿站。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治理措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再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管辖。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一方面用于传递帝国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调动军队;另一方面用于被征服地区朝贡。印加国王为统一宗教信仰,既强调太阳神印蒂的至高无上,同时敬奉古老神明帕恰卡马克和维拉科恰,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
——摘编自林被甸《探访印加——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互动透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流士改革的特点及其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印加帝国在治理措施上与大流士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19.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农业革命是人科动物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所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这一革命使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发展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4分)
材料二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4分)
材料四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4)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4分)
《古代非洲与美洲》课后练习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D D B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B D C
单项选择题Ⅱ(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分,有2个选项各为1分,错误项为0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题号 16 D A B C
答案 3分 1分 1分 0分
1.【答案】A【解析】随着穆斯林贸易深入非洲,伊斯兰教得以在非洲传播开来,这说明对外贸易对非洲社会和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故选A项;穆斯林商人在非洲加奥、加纳、马里、桑海的贸易和传教并不意味着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对外政策开放,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伊斯兰教在西非的传播,不能说明非洲国家大都仰慕阿拉伯的文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在非洲的传播,不能说明非洲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马里帝国作为西非国家,其国王前往麦加朝圣,说明其信奉伊斯兰教,早已与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朝圣之旅进一步活跃了马里的对外交往,以至于让欧洲也了解到了它的存在,故选D项;曼萨·穆萨挥金如土是因为其黄金资源丰富,与经济水平、腐化堕落无关,排除A、B两项;马里帝国当时并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将其财富称作原始资本,排除C项。
3.【答案】C【解析】材料“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可知,东非沿海城市此时比较繁荣,故选C项;材料“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可知,在西方文明到来之前东非沿岸就已经有所发展,排除A项;材料仅可知当时东非沿岸商业城市与亚洲有所往来,无法判断是否非洲侧重与亚洲的经济往来,排除B项;材料当中未提及非洲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无法判断是否缺乏交往,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关键词“尤卡坦”“金字塔”,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故选D项;“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的是埃及人,排除A项;“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的是亚述帝国,排除B项;“具有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的是苏美尔人,排除C项。
5.【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玛雅历法和印加历法有所不同,结合历法与农业的关系可知,说明古代美洲农耕文明发展的条件不同,故选D项;多元一体只文明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材料反映印加历法和玛雅历法的差异性,即特殊性,不能体现多元一体,排除A项;材料并无历法间的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美洲文明相对隔绝,并未相互交流,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实现了分层管理,有中央对地方的巡查和地方向中央的述职,可见其地方治理体系较为完整,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未涉及君权受到限制,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是印加帝国的地方管理模式,没有体现印加帝国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特点等,排除C项;联邦制由美国创立,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丰收,将播种与神联系在一起,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用复杂的历法纪年,但仅凭“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看不出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且材料不涉及其耕作工具和方式,无法说明其精耕细作,排除B项;玛雅人重视供奉神灵,但其无法反映材料的全部信息,如“雨季”“播种玉米的时节”等,排除D项。
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没有使用金属工具,也不会使用畜力甚至没有发达的陶器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阿兹特克相对亚欧文明来说,地理位置封闭,没有产生金属工具以及发达的工具,生产力水平较低,文明演进动力不足,故选B项;阿兹特克产生了初级的文字和阶级分化,已进入文明阶段,不属于原始社会,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文明的首府城市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墨西哥城),排除C项;由所学知识知道,阿兹特克帝国存在于在14世纪—16世纪的墨西哥,其传承的就是阿兹特克文明,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说明印加帝国政治形成以国都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从上而下,职责分明,地方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和国君巡视全国相结合来进行职责的落实,可见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故选D项;“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只能体现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而并非人民政治选择的自由性,不属于民主范畴,排除A项;“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这样做可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但不能国家决策的方式,不能体现君主专制,排除B项;“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这个信息只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形式,却无法说明其行政的效率,排除C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可知,美洲文明之间没有交流,是相互独立和封闭的,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了美洲文明,没有与亚洲文明进行对比,不能推断这两个文明的地位,排除B项;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可知,美洲文明是多元的,但没有交流和接触,不可能形成一体格局,排除C项;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确切的相互影响或接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美洲文明内部的封闭,没有涉及外界影响,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他们)选择定居在中美洲的低地”“他们毁掉森林来种植玉米”,可知“他们”代指的是玛雅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除此以外,玛雅人还采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和二十进位制,故选A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文明的代表,排除B项;美洲文明是青铜文明,不存在冶铁技术,排除C项;印加文明注重编制人口调查表,完善道路系统,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可知人们利用湖中的淤泥制成的浮动园地进行耕种,这扩大了耕地面积,突破了湖的限制,故选D项;根据所学,浮动园地是阿兹克特人的代表性成就不是玛雅人,排除A项;根据所学,阿兹克特人是自给自足不是外向型农业,排除B项;根据材料“特斯科科湖、浮动园地”判断是美洲的阿兹克特人,根据所学,培育出了甜高粱等高产农作物是西非的班图人不是阿兹克特人,排除C项。
13.【答案】B【解析】②处是古代玛雅人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建造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选B项;印加人在④处建立帝国并划分四大政区,而不是阿兹特克人在①处,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在①处发明了“浮动园地”,而不是印加人在③处,排除C项;班图人是非洲人,与题干中的地图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有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等”结合图片信息判断是印加人建造的马丘比丘古城,故选D项;安第斯山脉位于美洲,排除A项;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位于中美洲,排除C项。
1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道旁建有许多驿站,政治中心也在此,并有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可知印加帝国修建发达的道路和驿站系统,目的是为了便利政治中心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加强政治中心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地方道路交通体系主要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帝国统治体系严密应该包括地方道路交通体系和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排除B项;“并有以接力邮政为特点的信使制度”说明印加帝国的道路交通体系主要用于政治控制,而不是商品贸易,排除D项。
16.【答案】A(1分);B(1分);C(0分);D(3分)
【解析】据材料“一名法国人在南美种植园窃得这种昆虫,开始在欧洲培育,打破了西班牙对此种颜料的长期垄断”“胭脂红颜色的原料从秘密到广为人知的既成事实”,可知法国人对胭脂虫的培育促进了胭脂红颜色原料的秘密逐渐公开,打破了西班牙人对胭脂虫的长期垄断,反映了个别事件是历史必然性的重要体现,故D项正确,为最佳选项;材料详细叙述了胭脂虫的由来和用途,以及近代胭脂虫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对胭脂虫的清晰认知,但是作者所强调的是胭脂虫从被垄断到被大众所知的过程,是一个偶然事件所导致的,故A项有较大合理性,但非最佳选项;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胭脂虫被发现到被大众所知过程,这说明时间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但这只是作者叙述胭脂虫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并非作者的主要目的,故B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非最选项;资源垄断只是作者解释胭脂虫相关内容的一小部分,故C项错误,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特征:城市建筑水平较高;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成就: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繁多,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陶器。(6分,任答三点即可)
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4分,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可知当时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宫廷贵族与普通平民之间的住宅差距明显;据材料一“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可知当时已经存在比较发展的城市建筑,说明当时城市建筑水平比较高;据材料一“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可知当时已经存在比较发达的农业,出现了比较发达的生产工具;据材料一“精美的装饰品”“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可知当时手工业比较发达,不同地区至今存在比较发达的贸易关系,说明当时存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
(2)第一小问成就,据材料二“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可知玛雅文明城市文明发达,城市建筑精美,宗教活动在城市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为此,玛雅人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和大量的精美陶器;据材料二“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可知玛雅文明的天文、历法和数学发达,其中玛雅文明这一时期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还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在农业上培育出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说明玛雅文明的农业发达。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固步自封、停滑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需要不断地交流发展,才能使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否则文明机会再封闭中走向衰亡;最后,世界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多元化的文明格局中,不同文明的发展都对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人类文明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优劣之分。
18.【答案】(12分)
(1)特点: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重视中央政府的权威;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尊重各地区的传统。(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帝国的统治;促进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2)措施:划分政区,设官员治理;完善道路系统;尊重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因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有效治理;地区之间的和平交流;局部战争的客观效果。(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组建的最具战斗力军队是所谓‘不死队’”,可知注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据材料一“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可知注重将金币铸造权收归中央,树立中央权威;据材料一“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可知吸收被征服地区统治者进入帝国的管理,有利于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据材料一“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可知充分尊重被征服地区原有的法律和宗教传统。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一“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可知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巩固波斯帝国在全国各地的统治;据材料一“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2)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二“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长官”,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注重划分行政区,然后设置官吏分区治理;据材料一、二“在驿道沿途设驿站”“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注重道路交通建设;据材料一、二“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对各被征服部族的神明兼容并蓄”,可知印加帝国与大流士改革都充分尊重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第二小问因素,据材料一“这些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巩固了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在客观上也促进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可知国家的有效治理是推定地方文明发展的政治保障;据材料二“利用战争这一特殊形式广泛吸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打造了印加帝国的百年辉煌”,可知局部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有利于地区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国家整体上的和平局面有利于不同地区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最后,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
19.【答案】
(1)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每点1分,共4分)
(2)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任答一点得2分,共2分)
原因:地形限制。(2分)
(3)精神内核:理性。(2分)
理解: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2分)
(4)特征:文明多样,文明平等、文明共存,人类共荣。(4分)
【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