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电荷教案 (表格式)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1.3电荷教案 (表格式)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3-09 19: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学科新课程导学案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审核人签字: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物理 课时 1 教师
课题 11.3电荷 课型 综合解决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和绝缘体等。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曾经学过,初中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逻辑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必须把这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讲得丰富些,挖掘深度,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验电器带电的多少与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大小相对应。关于元电荷及原子的知识,此地只要学生了解即可,留待化学课上进一步学习,此地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电荷的由来。
设计理念 参与式教学:一是做好实验,采用演示实验为主的方法,突出物理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二是多启发、多诱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关键问题 电荷的得失
教学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出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组合作, 探究解疑 小结 练习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导入新课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验电嚣 教师设问:当空气干燥使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动?穿了化纤衣服,衣服灰粘在皮肤上,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为什么?学完本节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演示: 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 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 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1)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2)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 演示2:电荷间作用规律 用细绳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 互动: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怎么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怎么样? 小结: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1cnjy.com 互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 小结: ①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 3、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 演示: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板书:3、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互动: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 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积极思考 认真观察 思考归纳 积极思考 认真观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