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生物七下2.4.3.2 信息的处理 条件反射 教学设计
课题 2.4.3.2 信息的处理 条件反射 单元 二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小节是前一小节的提升和延伸。本课包含脑的结构与功能、条件反射两部分内容。条件反射概念的理解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对比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本节课将非条件反射的相关知识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贴近,为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知识生活化、简单化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说明建立条件反射的意义。描述脑的位置,识别大脑、小脑及脑干。 科学思维: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条件反射现象。 态度责任: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设计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实验。 生命观念: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 1.条件反射概念的理解。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1.条件反射概念的理解。 2.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条件反射 视频中爸爸反应属于哪种反射 这些活动的完成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哪一结构有关呢 分析问题由身边事情了解条件反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二、条件反射 1.脑 (1)组成: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组成。 大脑是脑的最大部分,大脑的后下方是小脑,最下部分是脑干。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传入人体后,都通过脑进行分析处理,然后作出决定,指挥各功能器官工作。 (2)探究脑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一位生理学家曾在实验室里先后用3只狗做了如下3个实验。请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大脑、小脑和脑干的功能。 ①切除大脑,狗的心脏仍然在跳动,呼吸在继续,胃肠依然消化,但狗已没有了任何知觉 说明 a.大脑对心脏跳动和呼吸没有支配作用 b.大脑对胃肠也没有支配作用 c.各种知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②切除小脑,狗的动作就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得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说明 a.小脑具有维持平衡的作用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的功能 ③切除脑干,狗的心跳和呼吸停止,狗立即死亡 说明:脑干控制心脏跳动和呼吸 (3)大脑 ①位置:大脑位于人体颅腔内,是脑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小脑和脑干的上方。 视频:大脑的分区 ②结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a.灰质:表面是大脑皮层,即大脑灰质,平均厚度为2~3毫米,其上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表面积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b.白质:大脑的内部是白质,具有联系左右大脑半球、脑的其他部位以及脊髓等作用。 拓展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在一起,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活动,这一功能区叫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的众多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了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多种神经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神经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躯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写字、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所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等。 ③功能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 (4)小脑 位置组成功能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由灰质和白质组成,排列有规律,灰外白内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等
(5)脑干 位置组成功能大脑下方、小脑前方,与脊髓相连接由灰质和白质组成,排列没有规律具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就会停止,从而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小脑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脑干调节人体的基本活动脊髓脑与躯干、器官的联系通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视频:条件反射 2.实验:条件反射的形成 (1)问题:养鸡场里,饲养员哨声一响,散养的鸡就从四面八方跑来进食,哨声与动物进食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作出假设:经过训练,哨声由无关刺激逐渐转变为鸡进食的条件刺激。 (3)设计实验(供参考) ①每次在给鸡喂食前几秒钟,饲养员先吹哨,让饲养场所有的鸡都能听到哨声,然后再在某一固定地点给鸡喂食。 ②重复上述过程一周左右。 提示 在设计形成条件反射的实验时,只选择一种训练动物的信号,如灯光、音乐、铃声、口哨声等,同时要考虑发信号与喂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信号的时间与次数等因素。 (4)预期实验结果 开始时,鸡听到哨声,很少主动跑到喂食地点吃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哨声+食物”训练后,鸡听到哨声就会跑到固定地点吃食。 (5)分析实验现象 开始时,“哨声”对鸡到固定地点吃食是一种无关的刺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哨声+食物”训练后,“哨声”这种无关刺激逐渐转变成了鸡到固定地点吃食的条件刺激,当这种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时,就建立了条件反射。 (6)得出结论: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生活经验的积累,把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 提示 要想保持条件反射,必须经常用非条件刺激(食物)强化条件刺激(哨声)。 3.条件反射 (1)概念:条件反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2)特点: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 (3)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在时间上把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多次结合后,当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 教材问题全解教材第82页“讨论” 1.不能。 2.会消退。 (4)消退: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总是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给能引发动物产生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原来已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退。如给鸡建立了“听到哨声到固定地点吃食”的条件反射后,如果以后只让鸡听到哨声(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食物(非条件反射刺激),时间一长,鸡建立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 (5)意义:条件反射的建立,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有了预见性,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规律总结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出生以后个体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参与反射的中枢是脑干和脊髓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刺激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反射弧反射弧是永久的、固定的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适应性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4.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人类和动物一样,能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建立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如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物体的形态发生反应建立的条件反射。 (2)人类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有关。如平时说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是由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引起的更加复杂的条件反射。 分析几个反射事例 吃话梅看话梅想话梅发生的现象口腔分泌唾液口腔分泌唾液口腔分泌唾液引起反射的因素食物直接刺激以前吃过,现在看梅引起以前吃过,现在看梅引起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否是人类特有人和动物共有人和动物共有人类特有
5.条件反射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条件反射原理饲养和管理家禽、家畜。比如,在大型的养殖场里,为了提高家禽的产蛋量或家畜的产肉量,必须定时、定量地科学喂养。时间一长,家禽或家畜都会对喂食时的信号产生条件反射。 知道脑的组成 根据材料探究脑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知道大脑的位置和结构 知道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 知道大脑中的神经中枢 知道大脑的功能 知道小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知道脑干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归纳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 实验设计:条件反射的形成 预期实验结果 分析现象及得出结论 知道条件反射概念、特点 知道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知道条件反射消退 知道条件反射的意义 归纳总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知道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分析几个反射事例 知道条件反射的应用 介绍脑的组成 引导根据材料探究脑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介绍大脑的位置和结构 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 拓展介绍大脑中的神经中枢 介绍大脑的功能 介绍小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介绍脑干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引导归纳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 指导设计条件反射的形成 引导分析预期实验结果 引导分析现象及得出结论 介绍条件反射概念、特点 介绍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介绍条件反射消退 介绍条件反射的意义 引导归纳总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 介绍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介绍几个反射事例 介绍条件反射的应用
课堂练习 1.(2020 海南)下列反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 A.惊弓之鸟 B.眨眼反射 C.谈虎色变 D.画饼充饥 2.下表所示的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选项结构功能A脊髓反射、传导B大脑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D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运动等
3.下列关于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脑属于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B.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C.大脑的表层是大脑皮层 D.小脑的下方和脊髓相连 4.下列有关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B.条件反射必须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发生 C.条件反射是暂时的,可以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永久的 D.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重要 5.临床上把有心跳、有呼吸,但不能自主活动、没有意识或意识朦胧的病人,称为植物人。植物人的神经系统最可能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B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6.(2020 四川乐山)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C ) A.“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 B.巨人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平衡身体的能力受到影响 D.手指被针扎到,感到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被人们称为“活命中枢“。 2.人体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发生反应,建立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以外,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与人类的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有关。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