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训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每题5分)
1.下面的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广泛涉_____猎,孜______孜不倦,与先贤对话的过程。品读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鸿儒的宏博哲思;品读大师的文学作品,领会yì______境,我们能获得向美而生的力量。阅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吸引我们去探寻kuàng_________远美好的世界。
A.sè zi 义 旷 B.shè zī 意 旷
C.sè zhī 义 矿 D.shè zhī 意 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我市各级领导身临其境为受灾群众着想,使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温州濒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恼怒,二忌睡前饱食,三忌卧处当风。
C.现在勤奋求知、苦练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同学们将来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所在。
D.通过这个学期的互助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下列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③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④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A.③④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③①⑤②④ D.②①③④⑤
5.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爷爷给孙女一包花生,疼爱地说:“多吃点吧,你外婆家的花生不如咱们家的好吃。”
B.街上最大的中医药店门口挂着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恙,宁可坐闻百草香。
C.激烈的比赛结束了,校园小记者采访亚军:“请问刚才的比赛你尽力了吗?”
D.张明明这次期中考试没考好,同学李子轩安慰他:“不要难过,上次你不也是班上的倒数吗?”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选自《玫瑰树》,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
B.《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是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C.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代表作有《稻草人》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15分,每题5分)
“魏晋风韵”为何难以超越
嵇绍玉
①书法史上的魏晋时期留下了无尽的辉煌,以清雅、高逸、流美、洒脱为特征的“魏晋风韵”,一直被后期书家苦苦追索。书法演进有种奇特现象: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从萌动、滋生、繁茂、壮大到成熟,往往经过漫长时间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同样,“魏晋风韵”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虽也不乏书家踵其前贤而光耀千秋,但水准始终难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发仰慕之思。
②书法特别垂青于魏晋,书家才情早熟,素养宽博,韵致别具,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我们从书家行为与心路历程便可知晓“魏晋风韵”产生的本质和动因。魏晋时期书家大多放浪形骸,举止超脱,不滞于物,不拘于事。这种外界表现缘于他们充沛的内在感情。他们情感丰富,易于动情,对事、对物一往情深,执着而痴迷。而这种情感体认与把握,又缘于他们对生命意识的高度敏感。
③这种自觉的“生命之思”,直接导致“魏晋风韵”的形成和发展。而与之相比较,后世书家难有这种自觉自醒的机缘,失去了原生态感悟的底蕴,有的仅是享受智慧之果的福报,以此唤醒自己的审美意识,“睡他人之榻,被他人唤醒”,正是后世书家无法超越“魏晋风韵”的本质原因。
④从书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家来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⑤功利目的和生活体验,使智永成为“魏晋风韵”的谢幕者。作为“二王”后裔的隋朝书家智永,书艺过人,但他书写目的十分功利,生活方式也十分怪异,躲进楼阁临摹40年,只望复兴祖上宏业,留芳百代。强烈的功利心和生活际遇,使他无关严冬酷暑,无关春青秋黄,既不闻外界自然风风雨雨,也不见寺内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举止本身就与“魏晋风韵”难以合辙,其书法相较王羲之笔法的秀润与圆劲还差一些火候,清健流便稍显不足,欲传祖上风韵只能徒生望洋
之嗟,仅成为这一脉最后一位杰出的传承人。
⑥个性追求和创新理解,使米芾成为“魏晋风韵”信奉者。北宋的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信仰“魏晋风韵”,心慕手追“二王”书迹,《宣和书谱》中记载:“米芾书学羲之,篆宗史籀,隶法师宜官。”他有“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中和”思想的体验,但又自称书写过程为“刷字”,讲究痛快淋漓,欹纵变幻。这种人为的色彩和“魏晋风韵”还是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⑦内在情性和自我意念,使苏轼成为“魏晋风韵”突出者。与智永、米芾不同,苏轼有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见解与思考,这正是其《黄州寒食帖》被世人评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重要原因。他理解王羲之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价值创造之中,所以有骇世之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更多的是对王羲之的继承与发展,而且继承大于发展,失却“首创”与“自觉”意义。他将情性和自我意念举得过高,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书学思想,过分注重书家主观情感作用,格外追求创作心态自由。
⑧时代审美和承续动机,使赵孟顺成为“魏晋风韵”追随者。元代的赵孟顺直追“魏晋风韵”,耽于“二王”时间最久,潜心研习“二王”功夫最足,明代的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说:“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他对书法的最大功绩便是复兴“魏晋风韵”,影响之大在元、明、清三朝中无出其右。也许赵孟頫追溯魏晋有着恢复传统的民族意识,但更多的是超脱现实环境之需。所以后世书家批评他“媚”“熟”,如明代董其昌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并非尖酸刻薄。这就是赵孟頫对“魏晋风韵”只能步其后尘,而不会为其增色的原因。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7.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8.下列对“魏晋风韵”难以超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书家只注重审美,没有像魏晋书家一样自觉地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B.后世书家过分注重内在情性和自我意念。
C.后世书家由于强烈的功利心和生活际遇,其本质难以和“魏晋风韵”合辙。
D.后世书家很难寻到好的老师给他们讲授各书家的精髓。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书家大多洒脱超然,书风追求自由随性,书作崇尚韵味、清逸流美。
B.“二王”是魏晋书坛杰出代表,后世书家因种种局限难以超越他们。
C.苏轼认为,只要融人主观情感,恪守严谨法度,就能写出佳作。
D.选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三、用正楷体书写下列文字(共5分)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综合性学习(共20分)
2021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开展了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补充完整。(4分)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是某校的初中阶段各年级读书现状调查表。(8分)
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自由阅读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就“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辩论。观点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另一种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请你结合自身经验,从两种观点中选择一种,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得体,语句通顺。(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14.“世界读书日”是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而设立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力量,并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请在《我____________读书日》中的画线处补充一个字,使之语意完整,然后以此为标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达标训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共30分,每题5分)
1.B(“涉猎”的“涉”应读作“shè”,“孜孜不倦”的“孜”应读作“ ,注意“意境”“旷远”的写法)
2.C(A.“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该用“设身处地”;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出来,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该用“情不自禁”;D.“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该用“应有尽有”)
3.B(A.否定不当,去掉“避免”或“不再”;C.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D.“学习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后半句应改为“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变
化,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
4.C(①句“如《十六字令三首》”承接③句“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⑤句“三首词分别体现了”承接①句“如《十六字令三首》”。三句排序为:③①⑤。②句是④句的前提,④是总结语,故这两句的顺序为②④)
5.B(A.“你外婆家的花生不如咱们家的好吃”有贬低之义,表达不得体;C.“你尽力了吗”有质问语气,表达不得体;D.“上次你不也是班上的倒数吗”有点揭人伤疤,表达不得体)
6.A(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人)
二、(共15分,每题5分)
7.B(这个句子引用明代王世贞的话,属于引用论证)
8.D(“很难寻到好的老师给他们讲授各书家的精髓”,这一表述在文中没有出现)
9.C(这个说法过于绝对,苏轼只是更注重继承与发展)
三、(共5分)
10.评分标准:结体合理,风格统一,用笔有法度(5分);结体合理,笔画稍弱(4分);结体不够合理,笔画稍弱(3分);结体不合理,用笔无力(2分);结体松散,书写马虎(不符合要求),有错、漏(0~1分)。
四、(共20分)
11.(4分)示例: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12.(8分)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阅读经典书籍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13.(8分)示例一:数字化阅读更好。在信息化社会,各种现代化的阅读设备不断涌现,信息更新快,阅读成本低,阅读时间自由,信息传播方式灵活,而且图、文、声并茂,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利于快速理解阅读内容。数字化阅读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示例二:纸质图书阅读更好。阅读纸质图书是传统的阅读方式;纸质图书更具有质感,更能让读者享受读书的乐趣;阅读纸质图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从而有利于理解阅读内容,还可以培养读者的优雅气质。
五、(共50分)
14.【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有效降低了审题难度,我们可以通过记叙“读书日”的经历、品说“读书日”的滋味、抒写“读书日”的收获等,选择和组织好材料。题目填写可考虑“爱”“写”“品”“悟”等字的选用。写作前可先思考,为何设定“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读书又有何益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