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训练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训练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19:2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训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5分,每题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幌子(huǎng) 睥睨(pì) 镗镗鞳鞳(tà)
B.侦缉(zhēng) 污秽(huì) 赫赫扬扬(hè)
C.忌讳(huì) 囫囵(nún) 脚镣手铐(liào)
D.怵人(shù) 国殇(shāng) 喃喃自语(n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 咆哮 名燥京师
B.簇拥 踌躇 咬牙跺脚
C.钢盔 童谣 不屑置辨
D.雷霆 瘦削 哗众取庞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输给实力明显不如自己的对手,球队主教练即使不情愿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
B.雕梁画栋的古戏台,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
C.每天下夜班后,他总是蹑手蹑脚走进家门,生怕吵醒了熟睡的妻子和女儿。
D.一场暴雨把我困在了公交站台,正在我无可奈何时,朋友齐鑫拖泥带水地出现在我面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B.辩论是一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口语交际方式。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明水秀,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5.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②豫剧具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历程,其诞生之后,不断向外拓展,不仅生根开花于河南全省的城镇乡村、平原山区,而且影响了全国16个省区,专业剧团数量最多时达到39个,居全国360多个剧种之首。
③近年来,不少艺术门类,几乎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荣誉。
④《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⑤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A.②①⑤③④ B.①④②③⑤
C.②④⑤③① D.④②⑤③①
6.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我定会去舍下请教。
B.称赞对方的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祝贺朋友的公司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D.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手法,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B.《天下第一楼》被誉为当代浪漫主义经典,歌颂了实干主义精神,批判了游手好闲的败家子习气。
C.《枣儿》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
D.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二、用正楷体书写下列文字(共5分)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综合性学习(共13分)
在以“中外戏剧知识竞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级将开展戏剧知识竞赛。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9.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使活动顺利进行,请你以活动总策划的身份拟出活动的三个步骤。(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就“如何让戏剧文化走进校园”向学校领导或老师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7分)
商鞅(选段)
姚远
商 鞅 臣卫鞅①谢大人举荐之恩。
公孙痤 可是魏王……
商 鞅 臣知道了。
公孙痤 ……老夫对不起你。
商 鞅 相国何以言此?当年,若无大人在西河边之举,鞅尚无今日。知我者,相国也。
公孙痤 (慰藉地)你能有此心,也不枉我抚育你多年。
商 鞅 原本卫鞅想有朝一日能继承相国大人事业,助大王整朝纲,让魏国大展宏图,称霸中原,也算不辜负相国大人十五年的养育之恩。但,自今日起,另当别论。
公孙痤 (警惕地)你这话什么意思?
商 鞅 想当年,秦国景监②想收我为义子。然而相国以五羊之皮夺人所爱,占我为己有,垄为家臣,令我母亲剜去双目,割断亲子之情。十五年里,我陪公子日习李悝之法,夜温吴起之术。相国大人,你目睹我文章有成,才高志远,竟然暗生妒忌之心。征战之时,拘我于家中,以防我为国建功;议政之时,窃我计谋献媚于大王。你口中赞我才高志远,心中却畏嫉万分。若无私,何以大王至今不知我卫鞅姓名?十五年,公孙大人自将军跃居相国,你若不嫉我贤能,何以死到临头才向君王举荐?
公孙痤 卫鞅,你忘恩负义!
商 鞅 卫鞅未敢忘恩,是相国今日负义!
公孙痤 此话怎讲?
商 鞅 举荐不成,你竟然让大王杀我!
公孙痤 ……魏王不用你,你必然去他国反魏。身为魏国忠臣勋贵,怎能让他国强盛而使魏国衰败?
商 鞅 所以我说,知我者,相国也。大人对大王如此忠孝,为什么对我却无半点仁义之心?
(公孙痤语塞)
商 鞅 (捧起书简)十五年,你令我背诵多少仁义之册,可上天何时降仁于我?谁人施义于我?乱世之中,大儒之道安在?(将简册尽数投入火中)
公孙痤 卫鞅,我如何不想两全?可是君王看不起你,你让老夫怎么办?
商 鞅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公孙痤 公孙痤不再误你,速速逃生去吧!
商 鞅 我去逃生?我用得着逃生吗?
公孙痤 那你愿意在这儿等死?
商 鞅 大王既然不信你的话来用我,又怎么会信你的话来杀我呢?在他的眼中,我怎么值得一杀?
公孙痤 看来……你不打算走了?
商 鞅 非也。
公孙痤 你早晚要走,何不快走?
商 鞅 早走,是我卫鞅惧怕而逃。晚走,是我卫鞅笑魏王无能而去。大人,你说呢?
公孙痤 你居然敢如此轻君,焉能不死!
商 鞅 我岂能死?公孙大人于我有恩,相国大人对我无义,二者无论选择其一,我都要在此为你送终!
商 鞅 公孙痤死了。魏王,你来杀我呀!你没来,你把我丢到了脑后。我就像这弃倒在大路上的火灰,(掬起一捧土灰)听凭人践踏。可是上天,我告诉你,我不相信卫鞅会这样无声无息地苟活于人世。我不相信!你们看,那西天苍穹之上流荡着一颗彗星,那就是我!(向往地)秦国!秦——国!我来了!
(节选自剧本《商鞅》,略有删减)
【注】①卫鞅(前395年一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卫国国君的后裔,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②景监:秦国侍臣。
12.选段开篇,公孙痤向商鞅道歉,他是真心的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商鞅说公孙痤“负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剧本中,公孙痤死后,剧作者设计了一段商鞅的内心独白,有何用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相关内容,评价公孙痤这一人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16.请以《好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训练试卷参考答案
一、(共35分,每题5分)
1.A(B.侦-zhēn;C.囵-lún;D.怵-chù)
2.B(A.燥一噪;C.辨一辩;D.庞一宠)
3.D(“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这里属望文生义)
4.B(A.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C.成分残缺,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后面加上“的特点”;D.语序不当,先“独立”后“自强、复兴”)
5.C(阅读这五个句子可知,其介绍的是豫剧的现状。四个选项中,列为首句的有①②④,①④句为具体的说明,不适合作为首句,②句讲豫剧的发展历程,适合作为首句,故可排除B、D两项。④⑤句讲的都是豫剧的影响,应该紧跟②句之后,A项将④⑤分开了,故可排除A项)
6.A(“舍下”用于谦称自己家,不用于称对方的家)
7.B(《天下第一楼》为现实主义经典)
二、(共5分)
8.评分标准:结体合理,风格统一,用笔有法度(5分);结体合理,笔画稍弱(4分);结体不够合理,笔画稍弱(3分);结体不合理,用笔无力(2分);结体松散,书写马虎(不符合要求),有错、漏(0~1分)。
三、(共13分)
9.(3分)示例:走进戏剧世界,了解世间百态。
10.(6分)示例:①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收集有关戏剧的资料。②整理资料,设计竞赛题目。③确定参赛形式和奖励办法等。
11.(4分)(示例)建议一:加大对戏剧文化的宣传普及力度。建议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选取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戏剧作品,让学生学习、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四、(共17分)
12.(3分)不是真心道歉,从下文可知,公孙痤招揽了商鞅却并没有重用他,临死前建议魏王,如果不任用商鞅就杀了他。
13.(4分)公孙痤嫉贤妒能,死前才向魏王举荐商鞅,魏王并不识才;于是公孙痤又劝谏魏王,既然商鞅不能为国家效力,就杀了他,免得强大别国、削弱魏国。
14.(5分)使人物情感更饱满,更强烈,表现商鞅的反叛,突出了商鞅仇恨的情感和毅然决然的态度,将戏剧推向高潮,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商鞅效力秦国的情节做铺垫。
15.(5分)公孙痤狡黠,城府极深,有深谋远虑;妒才嫉贤,对商鞅不义;但忠君爱国。
五、(共50分)
16.【写作提示】此作文题可以理解为读到好的故事,并和读者分享自己读这些好的故事的感受、思考;也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经历的、看到的一些展现美好心灵的、带来美好体验的、给人温暖的真实的好故事。注意故事要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相联系,突出展现其对自己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