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件(4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9 16:0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新课导入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材 料】
【思考题】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
区域要素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人口、文化、经济等
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反映
案例分析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依山傍水,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思考: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图中可以看到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文化、建筑、农业等区域要素
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文化、建筑等要素有关
一、区域整体性
2.区域整体性及其表现
地形
土壤
生物
气候
水文
人口
市场
经济
交通
城市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区域整体性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区域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区域整体性
2.区域整体性及其表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的或有些是间接的。
自然界
人类生产、生活
直接:提供物质和能量
捕鱼
采矿
风能发电
一、区域整体性
2.区域整体性及其表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的或有些是间接的。
区域文化
人类生产、生活
间接影响: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
制度
习俗
社会组织
一、区域整体性
2.区域整体性及其表现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浙江省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为鱼类提供有机食物,稻谷为鱼类遮阳,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质,鱼则发挥松土增肥、吞食害虫等功能,鱼粪为水稻提供肥料。
案例分析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
—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思考: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案例分析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
—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思考: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案例分析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
—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思考: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利用: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
分配:严格的用水制度。(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
案例分析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
—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
思考:
(3)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独特的农业灌溉系统:法拉吉——宝贵的水源——形成了独特布局——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地理位置特征
学法指导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学法指导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
(3)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学法指导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主要从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等方面分析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向南流
B.②——长江干流在伏旱期间处于枯水期
C.③——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河
D.④——撒哈拉地区干旱少雨,骆驼分布广
2.图中能正确反映人地关系的是
A.甲——植树造林使河流含沙量减少
B.乙——在平原地区更适宜发展种植业
C.丙——河流凸岸更适合修建水运港口
D.丁——城市要建设在森林茂密的地区
区域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与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1~2题。
随堂训练
C
B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回答3~4题。
随堂训练
B
3.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4.该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稳定性
A
5.“主屋”屋顶坡度较缓的一侧朝向海面,其原因最可能是
A.当地多暴雨,便于排水
B.当地太湿热,便于通风透气
C.房屋采光不好,为了采光的需要
D.当地风力太大,削弱大风的影响
6.建设木制小亭的原因是
A.当地过于湿热 B.为海上航行的船导航
C.当地自然灾害频发 D.为美观的需要
(2022·漳州检测)兰屿是位于我国台湾东南方向的一个小岛,面积约46平方千米,岛上丘陵起伏,海滨怪石林立。岛上的原住居民在山坡上营造一种“地窖式”民居(下图所示)。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主屋”屋顶两侧坡度差异明显,坡度较缓的一侧朝向海面。地下“主屋”所在坑边近处,常建有木制小亭。据此完成5~6题。
随堂训练
D
A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小明在高考结束后与同学结伴去日本九州岛别府市进行温泉游,游览过程中他了解到:别府市年均温18 ℃,年降水量1 500~1 800 mm;市内有近三千处泉口,泉水日涌出量达13万升;当地温泉中最著名的是颜色不同、热气蒸腾的别府“地狱温泉”。
随堂训练
(1)在当地的旅游地图中,小明发现了九州岛有多个火山标注。结合材料描述九州岛火山分布的特点,并分析该岛多火山的原因。(8分)
分布:火山数量较多、分布不均,呈东北—西南线状分布。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受板块碰撞挤压影响,多地震,多断裂带,多火山。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小明在高考结束后与同学结伴去日本九州岛别府市进行温泉游,游览过程中他了解到:别府市年均温18 ℃,年降水量1 500~1 800 mm;市内有近三千处泉口,泉水日涌出量达13万升;当地温泉中最著名的是颜色不同、热气蒸腾的别府“地狱温泉”。
随堂训练
(2)旅途中,小明观察到岛上民居多为低矮的木质结构,分析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8分)
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水热条件好,森林资源丰富,建筑材料充足;
当地多火山、地震,低矮木质结构抗震能力强,安全系数高,更易重建;
当地非日本重要城市带,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低,人口密度小。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人文习俗差异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流上下游、动物迁徙等)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区域关联
1.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人文习俗差异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流上下游、动物迁徙等)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区域关联
1.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
人口迁移
产业转移
石油贸易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
人文习俗差异
自然要素的区域间流动(河流上下游、动物迁徙等)
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
1.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
整体性是区域的本质属性,没有整体性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关联性;而关联性又体现了差异性和整体性。所以,区域的三个特征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将它们分割开来,如下图所示:
学法指导
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及关联性之间的关系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2.区域关联的影响
改变
影响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区域发展
新课导入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材 料】
【思考题】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2005年,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与外界的人口迁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差异与区域发展
请同学们根据这两幅图和您所学的知识,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要素差异,完成表格内容: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差异与区域发展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要素比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置 经纬度
海陆位置
气候 类型
共性特征
差异
土地 地形
耕地
土壤
矿产
30°N附近
43°N~48°N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地处东北地区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组合好
热量丰富,降水多,水热组合好
热量少,降水少,生长期短
平原
平原
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大
肥沃的水稻土,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
肥沃的黑土
贫乏
丰富的石油等资源
①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两地间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课堂活动
②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江三角洲年降水量较多,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布规律;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较少,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规律。
长江三角洲各地的年降水量主要由大气环流决定,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既受季风影响,又受地形影响。
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课堂活动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差异与区域发展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差异与区域发展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比较
项目区域 农业生产
条件 耕作业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其他部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水热条件良好,河湖水面广
水热条件相对较差;西部草原分布广
水田为主
旱地为主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发展畜牧业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1.区域要素的差异与区域发展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比较
 项目区域  生产条件 生产活动
类型 地位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轻工业,发展重工业
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在农业生产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国粮仓”地位已经下降。原因是什么?
①松嫩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②工业化和城镇化,耕地面积减少;
③农业结构的调整; ④人口持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加。
课堂活动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2.区域要素变化与区域发展
无论是区域各要素的综合作用,还是区域的对外联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课堂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课堂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传统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一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课堂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小,房屋高度较矮,房檐较窄;南方屋顶坡度、房屋进深较大,房屋高度较高,房檐较宽。
从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逐渐加大,高度逐渐增高。
课堂活动
比较不同区域人们生活的差异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图1.16和图1)。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
●假设劳动力价格、地价、建筑材料单价等因素相同,修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 
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楼房间距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2022·六盘水检测)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
A.资金  B.信息   C.劳动力  D.产品
9.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动态性
随堂训练
C
C
10.甲、乙、丙依次表示
A.东部、中部、西部
B.东部、西部、中部
C.中部、西部、东部
D.西部、中部、东部
11.下列城市之间,院士就业双向流动量最大的

A.北京和上海 B.上海和武汉
C.郑州和长沙 D.北京和兰州
12.丙地院士向甲、乙两地流动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是
A.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B.加剧人地矛盾
C.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D.增大就业压力
(2022·六安检测)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科研领军人才,在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流动会对经济发展与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图示意1975—2017年中国东、中、西部院士就业流动(单位:人)。据此完成10~12题。
随堂训练
D
A
C
16.关于甲、乙两岛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乙岛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乙岛河流径流量比甲岛河流大
C.甲岛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乙岛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
D.甲、乙两岛自然带差异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影响乙岛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气候和交通 C.地形和交通 D.交通和资源
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完成16~17题。
随堂训练
D
C
18.(2022·永城检测)读黄河三角洲(甲图)和长江三角洲(乙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随堂训练
(1)描述河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强,河流挟带的泥沙多,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18.(2022·永城检测)读黄河三角洲(甲图)和长江三角洲(乙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随堂训练
(2)从气候、水文方面,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差异性。
甲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汛期出现在春夏季节等。
乙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径流量大,无结冰期,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等。
18.(2022·永城检测)读黄河三角洲(甲图)和长江三角洲(乙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随堂训练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推测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主要原因。
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三角洲的位置和海岸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海岸带生态环境不稳定;
黄河水量不稳定,下游地区曾多次出现断流,且泥沙淤积严重,河口航运价值低;
地多水少,土壤贫瘠,盐碱化严重,生态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