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9 16:1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新课导入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材 料】
【思考题】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位置
土地
气候
资源
自然
条件
区域发展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课堂活动
思考: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在区域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北温带,大河中下游平原
地势平坦,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对比日本与孟加拉国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差异,思考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孟加拉国 · 达卡
日本 · 东京
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吗?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不是区域发展的唯一条件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很好。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
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沙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
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做堰”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
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1)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2)思考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飞沙堰”的作用。
(3)思考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1)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
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
易发生旱涝灾害;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思考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飞沙堰”的作用。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使水资源自动分配,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飞沙堰”使江水形成环流,防治泥沙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思考都江堰工程的“深淘滩”、“低作堰”为什么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问题?
“深淘滩”:按一定深度清理内江河道的泥沙,可以拓宽和加深河道,保证枯水期进入内江的水量适中,以此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
“低作堰”:当流入内江的水量较大时,低作堰可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以及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从而起到排沙和泄洪的作用。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2.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 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图2.3 )。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早期“口袋房”建材以木材为主,主要是因为
A.隔热效果好 B.材料来源多 C.坚固耐侵蚀 D.建造速度快
4.“口袋房”形式的民居主要优势是
A.抵御野兽侵袭 B.增加室内光照 C.冬季防风保温 D.外形奇特美观
(2022·大庆检测)“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形象地说出了我国东北满族传统民居的特征。早期的“口袋房”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多间北房在最东一间开门,房屋形似口袋;其北屋内南、西、北三面筑有“匚”字形大土坯炕,叫作“万字炕”。下图为满族传统民居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随堂训练
B
C
7.影响1949年前洋溪村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8.改革开放后,洋溪村开始“下山”。到21世纪初,原来的洋溪村彻底遭废弃,是因为山下
A.灾害更为稀少 B.交通日益便利 C.水源更为充足 D.耕地日益肥沃
为了节约耕地和抵御外敌,历史上贵州省的村落常依山而建。下图示意该省1949年前洋溪村(今已废弃)和现在洋溪村位置。据此完成7~8题。
随堂训练
B
B
9.“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随堂训练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分布:河流凸岸处。
原因: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
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9.“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随堂训练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沿河谷分布。意义: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9.“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于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下面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随堂训练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太阳能资源
金属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煤炭资源
水资源
能源是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有些能源属于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不具有自然属性(如水电、焦炭、核电等)不属于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沙特阿拉伯:石油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主要经济来源。“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
图瓦卢: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几乎没有天然资源;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图瓦卢地势极低,海拔最高4.5米,是世界第二小岛国。
思考:对比沙特阿拉伯与图瓦卢自然资源概况及其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原因。
一种重要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
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思考: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和铝土等矿产资源,随着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澳大利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大幅提高了澳大利亚的人均财富。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一、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课堂活动
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图2.7)。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14左右,近年来仍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
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 2015年占15%。近些年,山西省的煤炭产
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较大,为山西省煤炭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了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山西省经济发展。
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煤炭产量增加,经济增速快;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缓慢,山西省的经济增速与煤炭资源开发量呈正相关。
课堂活动
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0%—15%。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西气东输三、四、五线,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
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与相邻省、自治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开采比较优势下降。
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7%。
课堂活动
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
减少矿物燃料使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煤炭消费量有所下降;
国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了能源的消费;
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对煤炭市场的冲击,将大大减少煤炭用量;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和完善,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山西省煤炭开采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山西省水资源缺乏,不能满足煤炭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煤炭工业的发展。
(2022·南宁检测)瑙鲁位于赤道附近,是太平洋中一个远离大陆的美丽珊瑚岛,素有“天堂岛”之称。全岛长6千米,宽4千米,没有河流。岛上大部分区域被鸟粪及石灰岩覆盖,并形成优质磷酸盐矿。在长期密集的开采之下,目前该国磷酸盐矿已近耗竭,急需对以磷酸盐矿开采和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据此完成12~13题。
12.瑙鲁没有河流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       B.蒸发强烈
C.地表水渗透严重 D.植被覆盖率低
13.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国应着力发展
A.耕作业 B.海洋化工
C.装备制造 D.观光旅游
随堂训练
C
D
14.四大资源丰度都多于全国平均值而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是
A.黑龙江省    B.云南省 C.四川省 D.西藏自治区
15.上表中对经济发展的“诅咒”最明显的资源是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能源资源 D.森林资源
16.我国“资源诅咒”最不明显的区域是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而非促进经济发展。下表为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读表,完成14~16题。
随堂训练
B
不同类型资源在中国区域内部的“资源诅咒”
资源类型 主要分布省区 GDP平均增速比全国平均少/% 平均资源丰度比全国平均多/%
耕地资源 黑龙江、吉林、宁夏、云南、西藏、甘肃、青海 0.56 66.24
矿产资源 辽宁、四川、湖北、山西、云南、安徽、贵州、湖南、江西 0.02 4
能源资源 山西、云南、四川、陕西、贵州、西藏 0.11 5.68
森林资源 西藏、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0.27 1 496.59
D
A
17.榆林市发展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18.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榆林市已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读图,回答17~18题。
随堂训练
C
D
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区域发展
利用条件
开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