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选择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出人物的特点。
2、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蔺相如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疑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语文微课堂,今天我们一起来跟着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学习用“选择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方法,来写出人物的特点。
二、了解故事,体会形象
可能提到司马迁大家会比较陌生,但是提到《将相和》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
下面我们代入到课文中进行学习。
1.写好人物语言(那么怎样写好人物语言呢?在《将相和》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从蔺相如的语言中我们发现蔺相如把很多方面都想到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考虑问题周全的特点)
★又如: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我们可以从这句话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形象)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这是蔺相如非常语重心长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不难看出,蔺相如时时刻刻都站在国家的利益角度,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较个人得失)
2.写好人物动作、行为。
人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反映出他的性格。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从句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蔺相如是在回避廉颇将军,我们可以从原文的内容中了解到他是不想与廉颇发生冲突,由此我们看出他顾大局、识大体)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他没有因为廉颇对他的成见而与之为敌,表现出他宽广的心胸和他站在国家的角度顾大局识大体的人物形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对照,大家可以明显发现,作者司马迁对于人物的描写非常生动,仅仅通过一些语言和动作,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形象跃然纸上就像活了过来一样,下面,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试着写一位你熟悉的老师或同学。不要写出他的名字,让别人猜一猜看看写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