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08:17: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第四部分(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起过渡作用。
5. “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恳切的态度,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6.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与人告别时的真诚,表现出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中待人厚的特点。
7.两个“悲伤”的含义有什么不同?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8. 叶圣陶先生对“文风”方面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9.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0.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和把握作者情感五借助法。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11.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五、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过人的品德,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六、重点词语修(xiū)润(rùn) 生疏(shēngshū) 商酌(shāngzhuó) 恳切(kěnqiè) 譬如(pìrú) 朦胧(ménglóng) 累赘(léizhuì) 别扭(bièniu) 拖沓(tuōtà) 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rénbújuàn)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èn) 颠沛流离(diānpèiliúlí) 以身作则(yǐshēnzuòzé)修润:修改润色。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商酌: 商量斟酌。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累赘:不必要,麻烦。拖沓:不爽快,不简洁。妥帖:恰当,十分合适。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基础导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 确凿 (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B. 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C. 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 锋芒毕露D. 斑斓(lán) 胡骑 (jì) 幽寂 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7.将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它的意思。       8.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讲究怎样的风格 9.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  )A.作文要用语简洁,平易自然。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高贤信 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②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③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感到自豪。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博物馆走向群众。 ④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工,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作为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积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⑤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关注到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副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⑥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选自《经济》2020年第1期,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内容来看,二月河先生是一位专职作家。 B.第②段中的“南唐北凌”,“唐”指的是唐浩明,“凌”指的则是二月河。 C.二月河先生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D.“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值二月河先生去世一周年。11.文中写了有关二月河先生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6分)12.本文表达了“我”对二月河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3分)
 
基础导练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D )A. 确凿 (záo) 哺育(fǔ) 喧嚣 一拍既合B. 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 无遐及此C. 亘古 (gèng) 污秽 (huì) 仰幕 锋芒毕露D. 斑斓(lán) 胡骑 (jì) 幽寂 迥乎不同哺(bǔ) 既改即 炽(chì) 遐改暇 亘(gèn) 幕改慕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妇孺皆知改鲜为人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C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6.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7.将文中横线处所缺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它的意思。己欲达而达人 (意思是)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8.叶圣陶先生的写作讲究怎样的风格 解析 阅读选段,最后一句话写的就是叶圣陶先生“自己的写话风格”。
参考答案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9.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 A )A.作文要用语简洁,平易自然。B.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C.追求白话文的通俗,反对文言文的生涩。D.作文如同说话一样准确真实。 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2分)忆与二月河先生二三事高贤信 ①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②那时,我正奋战在省内外交通公路建设第一线。当时的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长曾在方城县做下乡知青多年,对南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从项目一线回宛之际,他特意嘱托我去看望二月河先生,并讨要新作签名。因此我与先生约定到家面叙。那是一个傍晚时分,刚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表面锈迹斑斑的煤炉上,架着一个没有盖锅盖的铝锅,锅内几节羊骨头随着沸腾的汤水起起伏伏,蒸腾的热气在这凹凸不平的沧桑老锅中逸散开来。先生迎我进屋后,我匆匆浏览了这位已是著名作家的斗室。方寸之地,陈设甚是简单,一张不大的书桌上随意摆放着一些作品手稿。我与先生就在书房内促膝而谈。当我提起“南唐北凌”之说时,先生很是高兴,却谦虚地说自己是没法与唐浩明先生相比的。还有一个印象较深的话题是先生参评“茅盾文学奖”未达一事,在他的脸上我看不到一丝芥蒂。 ③与二月河先生结识后,我不时受朋友之托,找先生讨取签名。但由于工作繁忙,深谈不多。适逢2004年初夏,田永清将军回宛,卧龙区档案馆的吕琦女士热心地邀请我参加了田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当时我们谈到美丽的白河,先生朗声道:“我们的白河水面是好几个西湖!”他为母亲河的烟波浩渺、格局之大而感到自豪。出于对西湖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文化积淀的浅显认知,我就不恭地与先生争论了起来。先生听后思忖良久,对我的说法未置可否。而后,先生在散文《初记白河》中就提到要把白河的“学历”弄清楚,刘秀“粜米渡口”应该就在白河这片方寸之地,刘秀的妻子阴皇后也应随丈夫来了南阳,在白河边“浣衣梳洗”;张衡、张仲景等南阳名人,也应在白河边读过书,在白河边游玩过。同时,先生多次在一些场合谈到白河,提出“没有文化的白河是苍白的”,主张把南阳的历史文化从“线装书”、博物馆走向群众。 ④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当500多万字的“落霞三部曲”问世后,炙手可热,好评如潮,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而面对鲜花和掌声,他称这是人生的“佐料”。随着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先生越发声名鹊起,但他依旧朴素如初。先生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把书稿收入捐赠工会用来帮助下岗职工,捐给希望工程用来培养青少年,捐给农村用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作为中共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以‘文’化天下,释放道德的‘治理能量’”,积极宣传推动反腐倡廉,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敬佩。 ⑤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昔阳老家,重温故土,游览了“三晋”的河山,特地去了晋城的皇城相府。关注到先生行踪,我忽然想到皇城相府内康熙写给老师陈廷敬的一副楹联,可以用来归结先生暮年的追求和情怀,那就是“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 ⑥在先生离开我们周年之际,聊记二三事,以慰先生。(选自《经济》2020年第1期,有删改)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文章内容来看,二月河先生是一位专职作家。 B.第②段中的“南唐北凌”,“唐”指的是唐浩明,“凌”指的则是二月河。 C.二月河先生声名鹊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慈善家。 D.“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正值二月河先生去世一周年。10.(3分)C(由文中可知,二月河先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慈善家,他声名鹊起与他是慈善家没有关系)11.文中写了有关二月河先生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6分)①二月河先生在他的家里接待了初次见面的“我”,并与“我”愉快交谈。②在田永清将军与二月河先生的餐叙上,“我们”谈到了白河,“我”与先生争论起来,之后二月河先生多次谈到白河。③二月河先生成名后依然不忘初心,为国为民,贡献良多。④二月河先生晚年曾回到山西老家,游览了“三晋”的河山。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到三点、意思答对即可。12.本文表达了“我”对二月河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3分)①“我”对二月河先生谦虚大度风范的敬仰之情;②“我”对二月河先生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③“我”对已经去世一周年的二月河先生的怀念之情。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