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国际合作—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经济全球化:
(1)内涵:是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2)过程。
(3)意义: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 ,零部件可以 ,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2.世界经济的“二元结构”和“三元结构”:
(1)“二元结构”。
(2)“三元结构”。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1)、(2)题。
2.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合作影响:
(1)经济结构转变:世界经济从相对简明的“二元结构”转变为高度复杂的“ ”。
(2)劳动分工格局: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出现“ ”的密切劳动分工格局。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一带一路”的背景:
2.“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意义 内容
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包容性发展
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实现经济融合、发展联动及成果共享
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促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繁荣 沿线国家市场互补,促进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问题驿站】
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习题演练】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陆上丝绸之路是由西安经乌鲁木齐、德黑兰、莫斯科到鹿特丹的线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上海依次经过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英吉利海峡至鹿特丹的海上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 )
①东部能源需求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政策大力支持 B.市场需求量大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气候温和湿润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原名为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TPP主要体现的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4.TPP的成立( )
①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利于成员国间商品、劳务、资本等自由流通
③拉大了成员国间经济差距
④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若海南建成自由贸易港,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千米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千米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千米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将更有利于发挥海南在“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在泛南海经济合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1~2题。
5.海南岛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的优势不包括( )
A.国家政策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海南经济发达 D.海南岛面积较大
6.“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对海南的意义是( )
A.提升国内知名度和美誉度 B.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C.推动金融业快速稳定发展 D.促进各类资源合理开发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C.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8.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9.读中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素有“白金之国”美誉的乌兹别克斯坦盛产优质长绒棉。
针对该地区棉花市场广阔的特点,有人建议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
(2)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已于2013年竣工,D线工程也计划于2016年建成。
分析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双方的优势条件。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
1.(1)最优区位;全球采购
【问题驿站】
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
【习题演练】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带一路”的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是东部能源需求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①正确;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②正确;西部地区经济发达,人才众多,而中东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少,西部并不能够从中东部引进大量人才,从而形成互补③错误;南亚地区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需要进口,④错误。A项的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B正确;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交通和饲料,政策和劳动力资源对其影响较小,AC错误;气候温和湿润是属于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现。C项正确,并未体现世界政治、经济及区域冲突问题,ABD项错误。故选C。
4.答案:C
解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成立有利于成员国之间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亚太地区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增长,②④正确,①错误;区域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成员国间经济差距越来越小,③错误,C项正确。故选C。
答案:5.C; 6.B
解析:5.由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央正式宣布将把海南岛打造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发展自贸港有国家政策支持,“按照海南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来算,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说明海南岛面积大,海南岛经济不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依题意,选择不是优势的,C符合题意。故选C。
6.“一带一路”建设和自由贸易港建设,拓展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机会,提升了海南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A错误。为海南提供了更大规模的世界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更强劲的动力,B正确。将促进海南旅游业快速发展,并不能促进各类资源开发,CD错误。故选B。
答案:7.C; 8.D
解析:7.A.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跨亚欧两洲,东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广人稀,故A错误;B.东部产业结构层次低,多资源密集型产业,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达,故B错误;C.东部主要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主要是欧洲,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故C正确;D.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西部属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比重小,故D错误。故选:C。
8.A.游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A错误;B.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故B错误;C.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故C错误;D.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所以多逆风逆水,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1)赞同:棉花市场广阔,扩大棉花种植可以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对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不赞同:当地地处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扩大棉花种植会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且不合理的农田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湖泊补给水源减少,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2)中国: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中亚国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解析:(1)该题目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若赞同,主要从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棉花品质优良,供不应求,市场广阔,扩大棉花种植可以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促进经济发展;加大种植面积,可以对当地优势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若不赞同,主要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角度进行分析。当地地处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扩大棉花种植会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农田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土地次生盐渍化;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水源减少,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大国,具有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改善中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中亚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