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前导学(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前导学(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9 19: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前导学
【知识速递】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概念: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 和 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1)资源枯竭、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向环境的 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2)环境污染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 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的。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 、矿产资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等。
(3)环境污染: 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污染等。
2.环境问题表现的区域差异
(1)城乡差异
①城市:主要表现为 。
②乡村:主要表现为 。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①发达国家:主要体现在 带来的环境影响。
②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 带来的生态破坏,以及 导致的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1)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域的界限,甚至发展成 环境问题,如酸雨、 、全球变暖等。
(2)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 、水体污染等,有从 的趋势。
【问题驿站】
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右上图为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示意。
(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
(2)人类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习题演练】
胡杨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照样枝繁叶茂(如下图)。人们赞美它为“大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美誉。近几年,部分地区胡杨林大片枯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气候变干
②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
③为解决生活能源问题,滥伐胡杨林致死
④夏季风势力弱,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改善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停止对沼泽的开垦,发展旅游 B.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C.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D.禁止各项用水,封山育林
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读材料完成下题。
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四幅漫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各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危害,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增大 B.②大气污染—沙尘暴频率增加
C.③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D.④水体污染—下渗后污染土壤
6.多名科学家预测,北极周围大量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消失。为防止该环境问题的发生,公众可采取的行动是( )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③节约用水
④爱护保护绿地
⑤参与光盘行动
⑥自备购物袋
A.①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⑥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
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
8.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2016年至2018年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统计图。
(1)用折线图表示SO2和PM2.5在2016年至2018年的变化。
(2)依据资料分析北京空气质量变化特点,并说出两种可以使该特点进一步发展的个人行为。
答案以及解析
【知识速递】
一、
1.态度;做法2.(1)索取;(2)净化;
二、1.(1) 水资源危机;(2) 生物多样性减少;(3)大气;固体废弃物
2.(1)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过度消耗资源;掠夺式开发;快速工业化;
3.(1) 全球性;臭氧层破坏;(2)生物多样性锐减;局部向全球蔓延
【问题驿站】
(1)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作用于环境,④环境又把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人类在利用资源时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生态破坏、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
(3)人类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习题演练】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胡杨林大片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过度垦荒,用水量增加”均会导致该区域水源减少,①②正确;胡杨林是枯死的,而不是被砍伐致死的,③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④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该地气候干旱、蒸发强,无沼泽,A错误;西北气候干旱,应发展节水农业,B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胡杨林枯死是因为水源不足,再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可知,最合理的措施是调整农、林、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C正确;选项D不合理,D错误。
3.答案:A
解析: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所以题中涉及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①③④符合,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不属于环境问题,②不符合,BC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大量移植树木使树木原生地树木减少,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减弱,可能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减少地表水下渗,影响生态群落,①②④符合,A正确;酸雨是硫氧化物等气体增多导致,与植被减少无关,③不符合;树木减少,地表水下生减弱,⑤不符合;BC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①漫画反映的是全球变暖问题,其加快两极地区冰川融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不是南极臭氧层空洞增大,A错误;②漫画中汽车尾气的排放体现了大气污染问题,而沙尘暴主要是植被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B错误;③漫画中表示森林资源破坏问题,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④漫画表示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不是水污染问题,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北极周围大量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消失,这是全球变暖问题,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所致。出门时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变暖问题,①符合题意;使用无磷洗涤用品能够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但与全球变暖问题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节约用水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③不符合题意;爱护保护绿地,可以提高绿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④符合题意;参与光盘行动,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但不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⑤不符合题意;自备购物袋可以减少固体垃圾排放量,但不能应对全球变暖问题,⑥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答案:B
解析:考查世界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图中①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欧大陆内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该地区酸雨问题表现突出;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西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故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表现突出。故选B。
8.答案:B
解析: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图中①环境问题是荒漠化,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发育程度低,加上强风作用,进而诱发荒漠化,B正确;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发育程度低,以荒漠为主,植被稀少,过度放牧,草原退化属于人为原因,因此ACD错误,故选B。
9.答案:(1);
(2)特点:各类污染物含量不断下降,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行为: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提高节约意识、进行适度消费等。
解析:(1)坐标系:横纵坐标、数值、单位正确;SO2标注点和折线正确;PM2.5标注点和折线正确。
(2)据图可知,从2016年到2018年,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含量在逐年下降,人们可以减少使用私家车,上下班多使用公共交通,即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可以适度消费,减少资源的损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