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我会选(共64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合适选项,请把所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
1.(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陈智将皮筋套在支架上,探究声音的秘密。
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皮筋静止不动
B.皮筋在振动
C.皮筋停止运动后,还能发出声音
2.(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用手指头敲击塑料支架时,能听到声音,没看到振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产生有时不需要振动
B.声音的产生跟敲击有关,跟振动无关。
C.支架被敲击时也发生了振动,只是眼睛难以看清
3.(2023四上·南山期末)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陈智耳朵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在( )中的传播。
A.空气 B.支架 C.人体
4.(2023四上·南山期末)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耳朵时,首先会引起( )产生振动。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5.(2023四上·南山期末)下图是耳朵的结构图,其中能够帮助我们收集声音的结构是(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6.(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果不借助任何传音设备,两个人在下列哪种环境中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
A.水里 B.月球上 C.高山上
7.(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增加支架距离将皮筋拉得更紧,然后拨动皮筋,他听到皮筋发出的声音( )
A.没有变化 B.变高了 C.变低沉了
8.(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弹拨三根不同粗细的皮筋,几号皮筋发出的声音最低?( )
A.① B.② C.③
9.(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周慧拨动钢尺探究影响物体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周慧将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的幅度都相同。
B.用力小,钢尺振动幅度大。
C.用力大,钢尺振动幅度大。
10.(2023四上·南山期末)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周慧听到的声音( )
A.越强 B.越弱 C.越高
11.(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伸出桌面( )的钢尺振动最快。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12.(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敲击铝片琴上的三个不同位置,敲击哪个位置时铝片发出的声音最低?( )
A.① B.② C.③
13.(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末,陈智和家人一起在公园里跑步锻炼。
陈智测量自己在不同情况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在下表中进行记录。他测得跑步后休息2分钟的呼吸次数应该记录多少次? ( )
平静时(次) 跑步时(次) 跑步后休息2分钟(次)
18 31 ( )
A.15 B.23 C.38
14.(2023四上·南山期末)跑步时,陈智的呼吸次数增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B.人体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
C.人体需要更多的氮气。
15.(2023四上·南山期末)呼吸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常在( )里完成。
A.胃 B.肺 C.鼻腔
16.(2023四上·南山期末)与人体吸入的气体相比,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会增加。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17.(2023四上·南山期末)小学四年级肺活量的标准是1100毫升-2600毫升,陈智的肺活量2700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智肺活量偏大,对健康不利。
B.陈智肺活量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C.肺活量的大小跟健康无关。
18.(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如下
时间 所吃的食物
早餐 面包、豆浆、鸡蛋
午餐 馒头、鸡腿、排骨、白菜
晚餐 米饭、鱼、牛肉、菠菜
其他时间 牛奶
周慧将一天中的食物分为两大类:面包、馒头、米饭、豆浆、白菜、菠菜归为一类,其他食物归为另一类。你认为她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 )
A.来源于植物还是动物
B.主食还是副食
C.肉蛋类还是果蔬类
19.(2023四上·南山期末)食物给我们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维生素
⑤无机盐
⑥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
20.(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把碘酒滴在米饭上,变蓝了。这个现象说明米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淀粉 C.无机盐
21.(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将下面的三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抹、按压,能留下油迹的是( )
A.鸡肉 B.白菜 C.米饭
22.(2023四上·南山期末)将周慧一天的食物跟“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她的食物中缺少了( )
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如下:
时间 所吃的食物
早餐 面包、豆浆、鸡蛋
午餐 馒头、鸡腿、排骨、白菜
晚餐 米饭、鱼、牛肉、菠菜
其他时间 牛奶
A.油和盐 B.谷类 C.水果类
23.(2023四上·南山期末)我们吃的食物进入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口腔②胃③大肠④食道⑤小肠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24.(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身边的力。
观察如图所示的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字母“N"表示( )
A.牛顿 B.千克 C.克
25.(2023四上·南山期末)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10N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1”刻度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26.(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用手拉动挂钩,此时测得的拉力是( )
A.1.2N B.1.4N C.2.6
27.(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和弟弟在家里玩小车,他们搭建了一个斜坡,让小车从坡顶冲下来。
下列物品中跟图中运动的小车一样具有能量的是( )。
A.滚动的皮球 B.停下来的汽车 C.没有发声的音叉
28.(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让小车从下面三种不同坡度往下冲,小车从哪种坡度上冲下时会将木块撞得更远?( )
A. B. C.
29.(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把几支圆杆铅笔垫在图9中的木块下面,小车轻易就将木块撞开了。下列正确的解释( )
A.因为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
B.因为滚动比滑动时摩擦力大
C.因为圆杆铅笔上的木块得到了更多能量
30.(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汽车轮胎上都有一些沟纹,这是为了( )
A.减小摩擦力 B.增大摩擦力 C.美观好看
31.(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用同样的气球等材料制作了一辆气球动力小车,来测试充入气球的空气量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下列哪种情况下小车跑的更远些? ( )
A.充入15筒气 B.充入10筒气 C.充入5筒气
32.(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小组同学向大家展示讲解了制作的动力小车,大家评价时发现了下列几方面的表现,你认为哪几方面应该成为加星或得分的理由? ( )
①没有设计图②部件连接合理,车架、轮轴结实稳定,轮子转动灵活
③需要用人力推动来完成行驶任务④小组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二、我会关联(共12分,每题6分)
33.(2023四上·南山期末)这学期,我们制作并研究了不同的动力小车,下列不同的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是哪种?请选择合适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⑴橡皮筋小车
A.反冲力
⑵充气气球小车
B.重力
⑶垫圈小车
C.弹力
34.(2023四上·南山期末)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你认为牙齿、舌头、唾液对食物的消化各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合适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
⑴牙齿
A.搅拌食物
⑵唾液
B.咀嚼食物
⑶舌
C.湿润食物
三、综合探究与应用(共24分)
35.(2023四上·南山期末)(一)探究运动的小车
陈智将用同样的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的用法之间的关系,实验记录如下。
皮筋圈数 小车行驶的距离(厘米)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距离(厘米)
1 0 0 0 0
10 130 133 130 131
16 180 177 183 180
20 250 256 253 253
(1)在这个实验中,陈智改变的条件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
B.橡皮筋的长短
C.橡皮筋缠绕的部位
(2)分析实验数据,陈智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A.把橡皮筋缠绕在轴上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
B.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C.皮筋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从表中记录的数据看,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三次为0厘米,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轮上,小车难以启动。
B.皮筋太粗,影响了小车正常启动。
C.皮筋缠绕圈数太少,产生的弹力太小,不足以使小车启动。
(4)陈智想通过调整橡皮筋让小车行驶200厘米距离后就停下来,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他缠绕多少圈最有可能达到实验效果?( )
A.15 B.18 C.22
(5)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受到的驱动力(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36.(2023四上·南山期末)(二)模拟体验人体器官的作用
(1)如图1,周慧将食物装在塑料袋里,反复揉、使劲捏,塑料袋模拟的是( )
A.食道 B.胃 C.大肠
(2)如图2,周慧向下拉动橡皮膜,装置中的气球鼓了起来。装置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 )
A.鼻孔 B.气管 C.肺
(3)如图3,周慧敲击音叉快速靠近覆盖在装置口部的气球皮,气球皮上的碎屑马上跳动起来。气球皮模拟的是( )
A.声带 B.鼓膜 C.耳蜗
(4)如图4,周慧将馒头塞进塑料管里,然后挤压食物向下移动。塑料管模拟的是( )
A.食道 B.气管 C.肺
37.(2023四上·南山期末)(三)活学活用我能行
(1)陈智用吸管制作小乐器,下面是他的设计示意图、制作方法及测试结果。
小乐器设计示意图 制作方法及测试结果
①剪6根同样长、同样粗的吸管排好,用透明胶固定。 ②用橡胶塞子堵住吸管的下端。 ③吹奏,能发出声音,但声音的高低都一样。
用设计示意图中的材料,要使小乐器发出有规律、高低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
(请用文字说明,也可借助图画、符号,在答题卡上表示自己的改进想法和理由)。
(2)如图陈智在协助爸爸维修自行车时,观察发现轴承部分装有滚珠,他还注意到爸爸在滚珠轴承上滴加了润滑剂。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请在答题卡上用文字解释,也可在答题卡图上作标注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特征,发声停止。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皮筋在振动,皮筋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陈智用手指头敲击塑料支架时,能听到声音,没看到振动,是因为支架的振动幅度极小,人眼看不见。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陈智耳朵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在空气中的传播,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
4.【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故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耳朵时,首先会引起鼓膜产生振动。
5.【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的作用是把声音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不借助任何传音设备,两个人在水里和高山上都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因为水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两个人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如图,陈智增加支架距离将皮筋拉得更紧,然后拨动皮筋,皮筋振动得更快了,所以他听到皮筋发出的声音变高了。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如图,陈智弹拨三根不同粗细的皮筋,①号到③号皮筋越来越粗,所以皮筋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所以③号皮筋发出的声音最低。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长度不变,振动快慢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力大,钢尺振动幅度大,产生的声音越强。
1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周慧听到的声音越强。
1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故伸出桌面10厘米的尺子振动得最快。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如图,①号铝片最长,振动最慢,发出的声音最低。
13.【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安静时要多;那么此时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比安静时要多。造成运动后呼吸次数及吸入气体多的现象,是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在运动后,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所花的时间要短,这是因为爱运动的同学的肺活量更大,心肺功能更强。陈智测量自己在不同情况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在下表中进行记录。他测得跑步后休息2分钟的呼吸次数应该记录23次。
14.【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安静时要多;那么此时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比安静时要多。造成运动后呼吸次数及吸入气体多的现象,是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15.【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气过程,使外界的空气经由呼吸道进入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呼气过程,将交换后的气体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
16.【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本质就是进行部分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氧气,含量增加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含量不变的是氮气。
17.【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小学四年级肺活量的标准是1100毫升2600毫升,陈智的肺活量2700毫升,说明陈智肺活量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18.【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根据食用方法分为生食食物和熟食食物。周慧将一天中的食物分为两大类:面包、馒头、米饭、豆浆、白菜、菠菜归为一类,鸡蛋、鸡腿、排骨、鱼、牛肉和牛奶归为另一类,这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可见A符合题意。
19.【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发现,食物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水等。面包、馒头、米饭含有丰富的糖类,白菜、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豆浆、鸡蛋、鸡腿、排骨、鱼、牛肉、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①②③④⑤⑥都是正确的选项。
20.【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白色)和碘酒(深红棕色)相遇会变蓝,在颜色上,这是个奇妙的变化。在米饭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米饭变成蓝色,这种现象说明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可见B符合题意。
21.【答案】A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脂肪的辨别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滑动,在纸上留下油渍的,说明含有脂肪,否则不含有。鸡肉的成分中有脂肪,白菜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所以将鸡肉、白菜和米饭这三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抹、按压,能留下油迹的是鸡肉。可见A符合题意。
22.【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中缺少了水果类,C符合题意。
23.【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食物通过①口腔、咽、④食管、进入②胃,食物会在胃内经过研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⑤小肠,被小肠上皮吸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10个小时。再然后进入③大肠,在这里被消化的食物会被进一步吸收水分,从而形成固态的便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可见A①④②⑤③符合题意。
24.【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可以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观察图所示的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字母“N”表示牛顿。
25.【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
A、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题目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5N。A的说法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B的说法错误。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C的说法正确。
26.【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可以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如图,陈智用手拉动挂钩,此时测得的拉力是1.4N。
27.【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
A.滚动的皮球和运动小车一样具有动能,故A正确;
B.停下来的汽车不具有动能,与运动的小车不一样,故B错误;
C.没有发声的音叉是静止不动的,不具有动能,与运动的小车不一样,故C错误。
28.【答案】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小车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释放,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获得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大块后滑行的距离越远;斜面坡度越小,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慢,获得的能量越小,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近。故C选项符合题意。
29.【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木块与桌面之间是滑动摩擦,把几支圆杆铅笔垫在木块下面,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相比,同样条件下滚动摩擦要小很多,所以小车轻易就将木块撞开了。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30.【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汽车轮胎上都有一些沟纹,这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的粗糙程度,增加接触面积,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故B选项正确。
31.【答案】A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利用气球为动力的小车,动力来自于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气球充入的空气量越大,气球喷气时持续时间越长,提供的动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会越远。因此,充入5筒气、10筒气、15筒气比较,充入15筒气的气球让小车跑得最远。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32.【答案】B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搜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①没有设计图,不符合科学制作的基本步骤要求;②部件连接合理,车架、轮轴结实稳定,轮子转动灵活。属于制作比较成功的方面,是可以加分的项;③需要用人力推动来完成行驶任务,说明动力设计不合理或不合格,不能加分;④小组分工合理,才队协作顺畅,是符合团队协作要求的,属于加分项目。故B选项符合题意。
33.【答案】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都有大小和方向。根据对力的认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是反冲力,用气球推动小车利用了反冲力;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用垫圈拉动小车利用了重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安装橡皮筋使小车运动是弹力的应用。
34.【答案】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咀嚼,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杀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舌头在口腔中起到了搅拌和传送食物的作用,它们分工明确,互相之间密切联系。
35.【答案】(1)A
(2)B
(3)C
(4)B
(5)C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陈智将用同样的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的用法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陈智改变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
(2)分析实验数据,皮筋缠绕的20圈的时候,小车行驶的距离最远。陈智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从表中记录的数据看,皮筋绕1圈的时候,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三次为0厘米,说明皮筋缠绕圈数太少。产生的弹力太小,不足以使小车启动。
(4)陈智想通过调整橡皮筋让小车行驶200厘米距离后就停下来,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皮筋绕16圈时,小车行驶了180厘米,皮筋绕20圈时,小车行驶了253厘米,所以要想达到实验效果,皮筋绕的圈数比16圈多,比20圈少,18圈最有可能达到实验效果。
(5)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所以小车受到的驱动力越大。
36.【答案】(1)B
(2)C
(3)B
(4)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人体系统的消化管道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根据消化道中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作用认识,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食物在胃中经过挤压、磨碎,进行初步消化,使食物变成糊状,再送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根据题干信息的描述可知,如题目图1,周慧将食物装在塑料袋里,反复揉、使劲捏,塑料袋模拟的是“胃”的工作。
(2)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吸气,气球膨胀变大;向内压橡胶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呼气,气球缩小。装置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肺。
(3)音叉能长时间发出声音,如果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在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将敲击过的音叉靠近气球皮的上方但不接触气球皮,碎纸屑会跳动起来。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的鼓膜,很薄且富有弹性。
(4)周慧将馒头塞进塑料管里,然后挤压食物向下移动。塑料管模拟的是食道。
37.【答案】(1)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加上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更光滑,减小摩擦力。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图中设计的小乐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橡皮塞的位置,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长短,从而产生的不同快慢的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我会选(共64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合适选项,请把所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括号。
1.(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陈智将皮筋套在支架上,探究声音的秘密。
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皮筋静止不动
B.皮筋在振动
C.皮筋停止运动后,还能发出声音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特征,发声停止。当橡皮筋发出声音时,皮筋在振动,皮筋停止振动,发声停止。
2.(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用手指头敲击塑料支架时,能听到声音,没看到振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产生有时不需要振动
B.声音的产生跟敲击有关,跟振动无关。
C.支架被敲击时也发生了振动,只是眼睛难以看清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陈智用手指头敲击塑料支架时,能听到声音,没看到振动,是因为支架的振动幅度极小,人眼看不见。
3.(2023四上·南山期末)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陈智耳朵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在( )中的传播。
A.空气 B.支架 C.人体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陈智耳朵的过程中一定经过了在空气中的传播,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
4.(2023四上·南山期末)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耳朵时,首先会引起( )产生振动。
A.耳郭 B.鼓膜 C.听小骨
【答案】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故皮筋发出的声音传到耳朵时,首先会引起鼓膜产生振动。
5.(2023四上·南山期末)下图是耳朵的结构图,其中能够帮助我们收集声音的结构是(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是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中耳是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内耳是由耳蜗和听觉神经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音;鼓膜的作用是把声音转化为振动;耳蜗的作用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6.(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果不借助任何传音设备,两个人在下列哪种环境中听不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
A.水里 B.月球上 C.高山上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如果不借助任何传音设备,两个人在水里和高山上都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因为水和空气可以传播声音;两个人在月球上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增加支架距离将皮筋拉得更紧,然后拨动皮筋,他听到皮筋发出的声音( )
A.没有变化 B.变高了 C.变低沉了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如图,陈智增加支架距离将皮筋拉得更紧,然后拨动皮筋,皮筋振动得更快了,所以他听到皮筋发出的声音变高了。
8.(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弹拨三根不同粗细的皮筋,几号皮筋发出的声音最低?( )
A.① B.② C.③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细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粗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如图,陈智弹拨三根不同粗细的皮筋,①号到③号皮筋越来越粗,所以皮筋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所以③号皮筋发出的声音最低。
9.(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周慧拨动钢尺探究影响物体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周慧将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的幅度都相同。
B.用力小,钢尺振动幅度大。
C.用力大,钢尺振动幅度大。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钢尺伸出桌面20厘米,长度不变,振动快慢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力大,钢尺振动幅度大,产生的声音越强。
10.(2023四上·南山期末)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周慧听到的声音( )
A.越强 B.越弱 C.越高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周慧听到的声音越强。
11.(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伸出桌面( )的钢尺振动最快。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故伸出桌面10厘米的尺子振动得最快。
12.(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用同样的力分别敲击敲击铝片琴上的三个不同位置,敲击哪个位置时铝片发出的声音最低?( )
A.① B.② C.③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如图,①号铝片最长,振动最慢,发出的声音最低。
13.(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末,陈智和家人一起在公园里跑步锻炼。
陈智测量自己在不同情况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在下表中进行记录。他测得跑步后休息2分钟的呼吸次数应该记录多少次? ( )
平静时(次) 跑步时(次) 跑步后休息2分钟(次)
18 31 ( )
A.15 B.23 C.38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安静时要多;那么此时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比安静时要多。造成运动后呼吸次数及吸入气体多的现象,是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在运动后,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所花的时间要短,这是因为爱运动的同学的肺活量更大,心肺功能更强。陈智测量自己在不同情况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在下表中进行记录。他测得跑步后休息2分钟的呼吸次数应该记录23次。
14.(2023四上·南山期末)跑步时,陈智的呼吸次数增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B.人体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
C.人体需要更多的氮气。
【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运动后,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比安静时要多;那么此时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比安静时要多。造成运动后呼吸次数及吸入气体多的现象,是因为人体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15.(2023四上·南山期末)呼吸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常在( )里完成。
A.胃 B.肺 C.鼻腔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通过吸气过程,使外界的空气经由呼吸道进入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再通过呼气过程,将交换后的气体经由呼吸道排出体外。
16.(2023四上·南山期末)与人体吸入的气体相比,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会增加。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过程本质就是进行部分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氧气,含量增加的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含量不变的是氮气。
17.(2023四上·南山期末)小学四年级肺活量的标准是1100毫升-2600毫升,陈智的肺活量2700毫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智肺活量偏大,对健康不利。
B.陈智肺活量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C.肺活量的大小跟健康无关。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小学四年级肺活量的标准是1100毫升2600毫升,陈智的肺活量2700毫升,说明陈智肺活量大,有利于身体健康。
18.(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如下
时间 所吃的食物
早餐 面包、豆浆、鸡蛋
午餐 馒头、鸡腿、排骨、白菜
晚餐 米饭、鱼、牛肉、菠菜
其他时间 牛奶
周慧将一天中的食物分为两大类:面包、馒头、米饭、豆浆、白菜、菠菜归为一类,其他食物归为另一类。你认为她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 )
A.来源于植物还是动物
B.主食还是副食
C.肉蛋类还是果蔬类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活中我们常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也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根据食用方法分为生食食物和熟食食物。周慧将一天中的食物分为两大类:面包、馒头、米饭、豆浆、白菜、菠菜归为一类,鸡蛋、鸡腿、排骨、鱼、牛肉和牛奶归为另一类,这是按食物来源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可见A符合题意。
19.(2023四上·南山期末)食物给我们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 )
①蛋白质
②糖类
③脂肪
④维生素
⑤无机盐
⑥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发现,食物里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水等。面包、馒头、米饭含有丰富的糖类,白菜、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豆浆、鸡蛋、鸡腿、排骨、鱼、牛肉、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①②③④⑤⑥都是正确的选项。
20.(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把碘酒滴在米饭上,变蓝了。这个现象说明米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淀粉 C.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淀粉(白色)和碘酒(深红棕色)相遇会变蓝,在颜色上,这是个奇妙的变化。在米饭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米饭变成蓝色,这种现象说明米饭中含有一种叫淀粉的物质。可见B符合题意。
21.(2023四上·南山期末)周慧将下面的三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抹、按压,能留下油迹的是( )
A.鸡肉 B.白菜 C.米饭
【答案】A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脂肪的辨别方法:在白纸上挤压、滑动,在纸上留下油渍的,说明含有脂肪,否则不含有。鸡肉的成分中有脂肪,白菜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所以将鸡肉、白菜和米饭这三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涂抹、按压,能留下油迹的是鸡肉。可见A符合题意。
22.(2023四上·南山期末)将周慧一天的食物跟“平衡膳食宝塔”进行比较,她的食物中缺少了( )
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如下:
时间 所吃的食物
早餐 面包、豆浆、鸡蛋
午餐 馒头、鸡腿、排骨、白菜
晚餐 米饭、鱼、牛肉、菠菜
其他时间 牛奶
A.油和盐 B.谷类 C.水果类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周慧一天所吃的食物中缺少了水果类,C符合题意。
23.(2023四上·南山期末)我们吃的食物进入消化器官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①口腔②胃③大肠④食道⑤小肠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食物通过①口腔、咽、④食管、进入②胃,食物会在胃内经过研磨初步消化,然后进入⑤小肠,被小肠上皮吸收,这个过程大约需要4-10个小时。再然后进入③大肠,在这里被消化的食物会被进一步吸收水分,从而形成固态的便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可见A①④②⑤③符合题意。
24.(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身边的力。
观察如图所示的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字母“N"表示( )
A.牛顿 B.千克 C.克
【答案】A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可以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观察图所示的测力计,刻度板上的字母“N”表示牛顿。
25.(2023四上·南山期末)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10N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1”刻度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
【答案】C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
A、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题目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5N。A的说法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B的说法错误。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相平。C的说法正确。
26.(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陈智用手拉动挂钩,此时测得的拉力是( )
A.1.2N B.1.4N C.2.6
【答案】B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弹簧测力计可以精确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如图,陈智用手拉动挂钩,此时测得的拉力是1.4N。
27.(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和弟弟在家里玩小车,他们搭建了一个斜坡,让小车从坡顶冲下来。
下列物品中跟图中运动的小车一样具有能量的是( )。
A.滚动的皮球 B.停下来的汽车 C.没有发声的音叉
【答案】A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
A.滚动的皮球和运动小车一样具有动能,故A正确;
B.停下来的汽车不具有动能,与运动的小车不一样,故B错误;
C.没有发声的音叉是静止不动的,不具有动能,与运动的小车不一样,故C错误。
28.(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让小车从下面三种不同坡度往下冲,小车从哪种坡度上冲下时会将木块撞得更远?(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小车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释放,斜面坡度越大,小车下滑的速度越快,获得的能量越大,木块被撞击大块后滑行的距离越远;斜面坡度越小,小车下滑的速度越慢,获得的能量越小,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近。故C选项符合题意。
29.(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把几支圆杆铅笔垫在图9中的木块下面,小车轻易就将木块撞开了。下列正确的解释( )
A.因为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
B.因为滚动比滑动时摩擦力大
C.因为圆杆铅笔上的木块得到了更多能量
【答案】A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木块与桌面之间是滑动摩擦,把几支圆杆铅笔垫在木块下面,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相比,同样条件下滚动摩擦要小很多,所以小车轻易就将木块撞开了。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30.(2023四上·南山期末)如图所示,汽车轮胎上都有一些沟纹,这是为了( )
A.减小摩擦力 B.增大摩擦力 C.美观好看
【答案】B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汽车轮胎上都有一些沟纹,这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的粗糙程度,增加接触面积,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故B选项正确。
31.(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用同样的气球等材料制作了一辆气球动力小车,来测试充入气球的空气量对小车行驶远近的影响。下列哪种情况下小车跑的更远些? ( )
A.充入15筒气 B.充入10筒气 C.充入5筒气
【答案】A
【知识点】喷气小车
【解析】【分析】利用气球为动力的小车,动力来自于气球喷气时产生的反冲力,气球充入的空气量越大,气球喷气时持续时间越长,提供的动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会越远。因此,充入5筒气、10筒气、15筒气比较,充入15筒气的气球让小车跑得最远。故A正确,BC选项错误。
32.(2023四上·南山期末)陈智小组同学向大家展示讲解了制作的动力小车,大家评价时发现了下列几方面的表现,你认为哪几方面应该成为加星或得分的理由? ( )
①没有设计图②部件连接合理,车架、轮轴结实稳定,轮子转动灵活
③需要用人力推动来完成行驶任务④小组分工合理,团队协作顺畅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包括七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搜集数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①没有设计图,不符合科学制作的基本步骤要求;②部件连接合理,车架、轮轴结实稳定,轮子转动灵活。属于制作比较成功的方面,是可以加分的项;③需要用人力推动来完成行驶任务,说明动力设计不合理或不合格,不能加分;④小组分工合理,才队协作顺畅,是符合团队协作要求的,属于加分项目。故B选项符合题意。
二、我会关联(共12分,每题6分)
33.(2023四上·南山期末)这学期,我们制作并研究了不同的动力小车,下列不同的小车运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是哪种?请选择合适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⑴橡皮筋小车
A.反冲力
⑵充气气球小车
B.重力
⑶垫圈小车
C.弹力
【答案】
【知识点】小车的制作与评估
【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有: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每一种力都有大小和方向。根据对力的认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是反冲力,用气球推动小车利用了反冲力;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用垫圈拉动小车利用了重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安装橡皮筋使小车运动是弹力的应用。
34.(2023四上·南山期末)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你认为牙齿、舌头、唾液对食物的消化各有什么作用?请选择合适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
⑴牙齿
A.搅拌食物
⑵唾液
B.咀嚼食物
⑶舌
C.湿润食物
【答案】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咀嚼,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润湿、杀菌,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舌头在口腔中起到了搅拌和传送食物的作用,它们分工明确,互相之间密切联系。
三、综合探究与应用(共24分)
35.(2023四上·南山期末)(一)探究运动的小车
陈智将用同样的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的用法之间的关系,实验记录如下。
皮筋圈数 小车行驶的距离(厘米)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距离(厘米)
1 0 0 0 0
10 130 133 130 131
16 180 177 183 180
20 250 256 253 253
(1)在这个实验中,陈智改变的条件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
B.橡皮筋的长短
C.橡皮筋缠绕的部位
(2)分析实验数据,陈智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
A.把橡皮筋缠绕在轴上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
B.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C.皮筋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从表中记录的数据看,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三次为0厘米,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橡皮筋缠绕在轮上,小车难以启动。
B.皮筋太粗,影响了小车正常启动。
C.皮筋缠绕圈数太少,产生的弹力太小,不足以使小车启动。
(4)陈智想通过调整橡皮筋让小车行驶200厘米距离后就停下来,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他缠绕多少圈最有可能达到实验效果?( )
A.15 B.18 C.22
(5)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受到的驱动力( )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答案】(1)A
(2)B
(3)C
(4)B
(5)C
【知识点】橡皮筋动力小车
【解析】【分析】
(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是不同的,其他条件相同。陈智将用同样的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驱动小车,探究小车行驶距离和橡皮筋的用法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陈智改变的条件是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圈数。
(2)分析实验数据,皮筋缠绕的20圈的时候,小车行驶的距离最远。陈智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从表中记录的数据看,皮筋绕1圈的时候,小车行驶的距离有三次为0厘米,说明皮筋缠绕圈数太少。产生的弹力太小,不足以使小车启动。
(4)陈智想通过调整橡皮筋让小车行驶200厘米距离后就停下来,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皮筋绕16圈时,小车行驶了180厘米,皮筋绕20圈时,小车行驶了253厘米,所以要想达到实验效果,皮筋绕的圈数比16圈多,比20圈少,18圈最有可能达到实验效果。
(5)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它的弹力越大,所以小车受到的驱动力越大。
36.(2023四上·南山期末)(二)模拟体验人体器官的作用
(1)如图1,周慧将食物装在塑料袋里,反复揉、使劲捏,塑料袋模拟的是( )
A.食道 B.胃 C.大肠
(2)如图2,周慧向下拉动橡皮膜,装置中的气球鼓了起来。装置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 )
A.鼻孔 B.气管 C.肺
(3)如图3,周慧敲击音叉快速靠近覆盖在装置口部的气球皮,气球皮上的碎屑马上跳动起来。气球皮模拟的是( )
A.声带 B.鼓膜 C.耳蜗
(4)如图4,周慧将馒头塞进塑料管里,然后挤压食物向下移动。塑料管模拟的是( )
A.食道 B.气管 C.肺
【答案】(1)B
(2)C
(3)B
(4)A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1)根据人体系统的消化管道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根据消化道中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作用认识,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食物在胃中经过挤压、磨碎,进行初步消化,使食物变成糊状,再送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根据题干信息的描述可知,如题目图1,周慧将食物装在塑料袋里,反复揉、使劲捏,塑料袋模拟的是“胃”的工作。
(2)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吸气,气球膨胀变大;向内压橡胶皮膜时,就相当于在呼气,气球缩小。装置中两个气球模拟的是肺。
(3)音叉能长时间发出声音,如果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在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将敲击过的音叉靠近气球皮的上方但不接触气球皮,碎纸屑会跳动起来。在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的鼓膜,很薄且富有弹性。
(4)周慧将馒头塞进塑料管里,然后挤压食物向下移动。塑料管模拟的是食道。
37.(2023四上·南山期末)(三)活学活用我能行
(1)陈智用吸管制作小乐器,下面是他的设计示意图、制作方法及测试结果。
小乐器设计示意图 制作方法及测试结果
①剪6根同样长、同样粗的吸管排好,用透明胶固定。 ②用橡胶塞子堵住吸管的下端。 ③吹奏,能发出声音,但声音的高低都一样。
用设计示意图中的材料,要使小乐器发出有规律、高低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可以怎样改进?
(请用文字说明,也可借助图画、符号,在答题卡上表示自己的改进想法和理由)。
(2)如图陈智在协助爸爸维修自行车时,观察发现轴承部分装有滚珠,他还注意到爸爸在滚珠轴承上滴加了润滑剂。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请在答题卡上用文字解释,也可在答题卡图上作标注说明。
【答案】(1)
(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加上润滑油可以使接触面更光滑,减小摩擦力。
【知识点】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图中设计的小乐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橡皮塞的位置,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长短,从而产生的不同快慢的振动,发出不同的声音。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