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他幼年体弱多病不敢冒险,然而1945年1月却以上尉飞行员的身份,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保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本土,完成史无前例的任务。
如此巨大的蜕变,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情景导入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①灼 zhuó ②扒 bā ③趴pā ④酷热 kù rè ⑤厌倦yàn juàn
⑥附和fù hè ⑦ 突兀 tū wù ⑧怦怦 pēng ⑨嘲笑cháo xiào
⑩ 晕眩 yùn xuàn 哭泣kū qì 呻吟shēn yín 恍惚 huǎng hū
暮色mù sè 安慰ān wèi 凌乱líng luàn 惊讶jīng yà
畏惧wèi jù
参差不齐cēn cī bù qí: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惊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字词识记
初读文本·回忆往事
默读P80页“阅读提示”,回忆并概括文本内容。
【圈点勾画关于文本内容的概括性信息,简要概括文本内容。】
“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记叙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费城公园的一块空地上的悬崖
“我”、五个男孩子、爸爸
冒险
遇险
脱险
利用“阅读提示”中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在相应的段落处做批注。
结合文章情节和圈点勾画的关键信息,任选一个角度复述文本内容:
以父亲的口吻复述
以杰里的口吻复述
【突出关键情节,省略无关细节】
复述内容
探究质疑
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原文的叙述角度与以父亲的角度、杰里的角度相比,叙述内容什么不同?
探究质疑
一个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原文的叙述角度与以父亲的角度、杰里的角度相比,叙述内容什么不同?
原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文本内容,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感受,使文章真实可信,并且直接抒发情感,让读者体悟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的无助与害怕,以及他战胜困难后的巨大欣喜,从而更深刻地领会文末的人生启示。
精读文本·心路历程
默读文本,根据文中事件发展的关键节点,概括“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变化。
心路历程
渴望
犹豫不决
畏惧、反胃
恐惧疲乏
萌发信心
信心大增
巨大的成就感、骄傲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迈出最后一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
时间在慢慢过去
三读文本·人生宝藏
朗读文本最后一段:
【选择文本中与主旨相关的关键词、短句作为朗读时的重音,并说明你的理由】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他幼年体弱多病不敢冒险,然而1945年1月却以上尉飞行员的身份,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保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本土,完成史无前例的任务。
如此巨大的蜕变,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情境揭秘
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保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
情景揭秘
起飞
升到8000米高空时
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
到达荷兰的素文岛
飞越荷兰
深入到德军本土
飞临德国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文本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童年时一次“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假如你是已经掌握“如何面对困难”这一人生宝藏的莫顿·亨特,回想起曾经悬崖上的往事,你想对以下人物说什么:
妈妈
爸爸
杰里
另外四个男孩子
【请选择至少一个人物,结合文本内容,借助旁批,寻找并展示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宝藏”。】
时光回溯
爸爸: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鼓励、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
杰里:如何与朋友相处——友好相处,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脱困;
另外四个男孩子:如何对待弱者——友好共处,尊重他人;
妈妈: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诲——保护自己,三思后行。
时光回溯
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悬崖上的一课》,结合文本思考:
儿时的这一节 “课”让作者在成年后成功地达成了哪些目标?
在作品删节部分里,你看到作者是如何“走一步,再走一步”的?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
—— 吴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