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狗学叫》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小狗学叫》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7: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狗学叫》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
3.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4.能初步运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书。
【教学重点】
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教学难点】
能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谜语导入: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猜一动物)
预设:狗。
2.过渡:同学们,你们见过需要学叫的狗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只小狗,看看它有怎样的故事。(板书:小狗学叫)
3.思考:第一次读到课题,你能猜到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吗?
预设1:小狗为什么要学叫呢?那这只小狗太特别了。我猜它可能像丑小鸭那样经历了很多磨难,最后才发现自己不是狗,所以不会叫。
预设2:小狗在学叫的过程中,一定也会像老屋、胡萝卜先生一样经历很多故事。童话故事一般都是这样的。
预设3:估计这条小狗没听过真正的狗叫,它为了学叫,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
过渡: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狗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童话是小学生喜欢的文体之一。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进而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本课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mōu sī líng xiàn má mò rě tǎo yàn nù pī wō jī
哞哞叫 嘶鸣 孤零零 缺陷 干吗 陌生 惹人 讨厌 发怒 批评 喔喔喔 滑稽
gē suǒ bī fǎng chā tí shè dān yà chà rěn wěi qū
咯咯声 索性 逼真 来访 刀叉 啼叫 设 担保 压根 差不多 忍着 委屈
mò fù mó liè zhòng miáo pēng dàn chà fēng wāng gǎo
默默 附近 模仿 打猎 百发百中 瞄准 砰 子弹 诧异 发疯 汪汪 搞不清
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má tǎo yàn nù pī fǎng dān yà chà mò mó zhòng dàn fēng wāng gǎo
吗 讨 厌 怒 批 访 担 压 差 默 模 中 弹 疯 汪 搞
点拨:
(1)形声字识记生字:识记“吗、怒、批、访、疯、汪、搞”,注意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如“吗”,口字旁是形旁,表示该字表示语气词,“马”表音,与“吗”音相近。
(2)熟字比较识记生字:识记“讨、压、差”,付—讨,庄一压,着一差。
(3)组词扩展识记生字:识记“厌、默、模”,讨厌、沉默、模仿。
(4)学习多音字“吗、担、压、中、弹”。
①“吗”在本文读“má”,组词为“干吗”,还有一个读音是“ma”,组词为“好吗”。
②“担”在本文读“dān”,组词为“担保”,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组词为“扁担”。
③“压”在本文读“yà”,组词为“压根儿”,还有一个读音“yā”,组词为“压力”。
④“中”在本文读“zhòng”,组词“百发百中”,还有一个读音是“zhōng”,组成为“中间”
⑤“弹”在本文读“dàn”,组词“子弹”,还有一个读音是“tán”,组成为“弹琴。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学叫的经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读课文,边读边预测。
2.探究过程
(1)多种方式读课文,思考:这条狗和别的狗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交流,边读边预测。
(3)教师引导、点拨、总结。
3.探究活动
(1)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①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
②思考:这条狗和别的狗有什么不一样?别人是怎么评价它的?
预设:它不会叫,孤零零的。别人评价它“不会叫其实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③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8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对狗好奇、质疑、批评的语气,读出狗的委屈、可怜、无奈。
④引导预测:可怜的小狗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批评。它不会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读到这里,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预设1:小狗会想办法学叫,因为别人的批评让它觉得不会叫是一种很大的缺陷,它想要弥补这个缺陷。
预设2:小狗可能会伤心地离开这个国家。
⑤思考: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别人的批评?
预设:好的意见,我们要听从;不对的批评,我们不要太在意,还可以适当向别人解释一下。
过渡:故事是不是如我们预测的那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2)学习课文第10-24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第10-2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内容?
预设:小公鸡热心地教这条狗学叫,这条狗努力练习学叫,结果受到了狐狸的嘲笑。
②这部分出现了哪些角色?它们分别有着怎样的个性?
预设1:小狗——勤奋、聪明。从“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等词句中,我体会到了小狗的勤奋。小狗学得像,连狐狸都以为是只真的小公鸡叫,说明小狗聪明,有语言天分。
预设2:小公鸡——关心小狗,诚心诚意地教,言语当中还有小公鸡对小狗的鼓励。(相机板书:小公鸡 喔喔喔)
预设3:狐狸——嘲笑、看不起小狗。我是从课文的插图以及“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这一句感受到的。
③分角色朗读小狗和小公鸡的对话,小狗和狐狸的对话。
④过渡:狐狸的嘲笑深深地伤害了小狗的自尊心,于是,这只可怜的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读到这儿,你们觉得,接下来小狗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预设1:小狗可能又去学别的叫声了。
预设2:小狗的自尊心受了伤害,躲起来了。
⑥思考:我们能不能嘲笑别人?如果被嘲笑,你懂得怎样寻求帮助吗?
预设:嘲笑别人、伤害别人是不对的。如果我们被嘲笑,一要记得勇敢地说“不”,二是可以及时寻求朋友、老师、父母的支持或帮助。
(3)学习课文第25-37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第25-37自然段,说说小狗又有了怎样的遭遇?
预设:杜鹃同情、关心小狗,主动教小狗学叫。结果小狗学会了咕咕叫,之后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它开始跑啊跑啊……(相机板书:杜鹃 咕咕)
②思考:这一情节与之前我们的预测一致吗?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小狗每次都碰上了好心的小动物,得到了它们的帮助;小狗都学会了叫,只不过都不是狗的叫声;小狗学会了叫之后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过渡:这样一只可怜的,但是又有尊严、有追求、勤奋而聪明的小狗,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呢?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但都不完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验角色互换,在有声有色的角色朗读中彰显个性。引导学生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激发阅读兴趣。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探究结局,深化认识。
2.探究过程
(1)默读课文的三种结局。
(2)小组交流,预测小狗学叫的三种结局是怎样的。
(3)教师引导、点拨、总结。
3.探究活动
(1)默读课文的三种结局,预测小狗学叫的三种结局是怎样的?
预设1:狗跑啊,跑啊,看见一头小母牛。小母牛说:“你为什么跑?”小狗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它。小母牛说:“你怎么能学杜鹃叫呢?你应该学我这样叫。哞……哞……”,小狗很快学会像牛一样叫了。(相机板书:小母牛 哞哞)
预设2:狗跑啊,跑啊,碰上了一个农民。农民说:“我家有一条狗,它可以教你叫。”小狗高兴地跟着农民来到他家,果然看见一条狗。不会叫的狗终于学会了叫。
预设3:狗跑啊,跑啊,听到:“汪汪,汪汪……”小狗想:“这是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它跑过去一看,发现一群狗在“汪汪,汪汪”地叫,就问:“你们怎么这样叫?不是应该像杜鹃一样咕咕……咕咕……叫吗?”那群狗说:“我们生来是汪注叫,不会咕咕叫。你不会汪汪叫,我们就教你。”小狗听了后,每天不断练习,终于成了一只会叫的、真正的狗。
(2)过渡:预测能让我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完整的结局吧!
第一种结局
“不错。但我没有把握,这是不是正确的叫法。你是一头母牛……”
“我当然是头母牛。”
“我不是,我是一只狗。”
“你当然是只狗。这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你学习我的语言。”
“好主意!好主意!”狗大声说道。
“什么主意?”
“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那种主意。我将学会所有动物的叫法,我将让一个马戏团聘请我。我将获得极大的成功,我将变得很有钱,娶国王的女儿为妻。当然是狗中之王的女儿。”
“你真不简单,想得真妙。那你就开始学吧。你听好了:哞……哞……哞……”
“哞……”狗学着。
这是一只不会叫的狗,但它却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第二种结局
“你往哪儿跑啊?”
“我自己也不知道。”
“那就到我家来吧,我正需要一只狗替我看守鸡舍。”
“我愿意去,但我得告诉您:我不会叫。”
“那更好。会叫的狗会把贼吓跑的。而你却不让他们听见,他们一靠近,你就叼住他们,这样,他们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行。”狗说道。
就这样,不会叫的狗找到了一个工作,它戴着锁链,每天都能喝上一大碗浓汤。
第三种结局
“可能是长颈鹿吧?不,也许是鳄鱼。鳄鱼是一种凶猛的动物,我得小心谨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树丛中向传来“汪汪”叫声的方向匍匐前进,不知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厉害。
“汪汪。”
“哦,也是一条狗。”
你们知道吗?就是刚才听见“咕咕”叫声后开枪打鸟的那个猎人的狗。
“你好,狗。”
“你好,狗。”
“你能否告诉我,你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发出什么声音?我不发出什么声音,我是在吠,供你参考。”
“你这是狗叫?你会狗叫?”
“当然喽。你总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样叫,或者像狮子那样怒吼吧。”
“那你能教我吗?”
“你不会叫?”
“不会。”
“你好好听着,好好看着,得这样叫:汪,汪……”
“汪,汪……”我们的小狗很快就学会了。它又激动又高兴地想:“我终于找到我应找的老师了。”
(3)思考:不会叫的狗的奇遇故事结束了,如果你是这只小狗的好朋友,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预设: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相机板书:做自己)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先让学生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再聚焦原文的结局,通过与原文作比较,感受预测的多样性,体会预测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读童话需要有一颗童心,还需要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同学们,你们愿意拿起手中的笔,为小狗写一写第四种结局吗?
预设:
狗跑啊,跑啊……遇到一个牧羊人,牧羊人说:“你帮我去看守羊群吧。”小狗说:“可是我不会叫呀。”牧羊人说:“没关系。”狗答应了牧羊人的请求。狗在羊群里,有一只小羊很同情它,小羊说:“我教你叫吧。”小羊说完就:“咩咩咩……”地叫了起来,狗也学着羊的样子叫起来“咩咩咩……”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是课堂的延伸,重在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旨在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及提取、整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小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人物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三种结局则提示我们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
布置作业
1.请把你为这只不会叫的狗设计的“第四种结局”,认真修改后,写在积累本上。
2.推荐阅读《老鼠、小鸟和香肠》《小柳树和小枣树》。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小公鸡 喔喔喔
杜鹃 咕咕
小母牛 哞哞
做自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