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3.领悟作者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每当读到这段激情澎湃的话语,心中无不涌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你知道作者是谁吗?梁启超,他以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了《最苦与最乐》,其中也谈到了责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18年10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年1月6日的“星期讲坛”上。本文意在启迪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过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过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都要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3.文体知识
⑴议论文的概念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⑵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包括道理论据(多为名言警句、俗语等)和事实论据(为事例、史实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契约( ) 监督( ) 收揽( ) 悲天悯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莫若
⑵达观
⑶契约
⑷如释重负
⑸海阔天空
⑹心安理得
⑺任重道远
⑻死而后已
⑼仁人志士
⑽悲天悯人
3.借助提示语(句)略读课文,提炼观点,完成表格。
段落 提示语句 观点(结论)
1-3
4
5-6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快速略读全文,勾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读全文,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契约( ) 监督( ) 排解( ) 循环( ) 失 yì( ) péi( )礼 坟 mù(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__________: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⑵__________: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⑶__________: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一项是( )
A.责任 达观 逃避 安份守己
B.家庭 检督 愉快 忧国忧民
C.俗语 岂敢 翻开 仁人志士
D.躲开 终身 即然 死而后已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______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⑵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______呀!
⑶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______,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A.失意 废除 心安理得 B.失落 解除 问心无愧
C.失意 解除 心安理得 D.失落 废除 问心无愧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放下笔,如释重负地做了个扩胸动作,关上噪声很大的摇头电扇,这电扇他已使用了十年,总舍不得掉换。
B.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三年专项斗争成绩来之不易;放眼未来,推进常治长效依然任重道远。
C.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D.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原先紧张的氛围终于缓和了下来,大家心安理得地坐下来协商,这场困扰多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解决。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7.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责任”“逃避”“愉悦”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这是一个设问句。
C.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D.“五经”指的是《诗经》《孟子》《礼记》《周易》《春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huì qì dū lǎn mǐn
2.⑴不如⑵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⑶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⑷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⑸形容心胸开阔,无拘无束。可形容大自然的广阔。⑹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⑺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⑻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⑼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⑽指哀伤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
3.
段落 提示语句 观点(结论)
1-3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4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6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有人说: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
四、1.表达观点的句子①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②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③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作者的主要观点①背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②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③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第一部分(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5、6):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全文是按分—总结构写的,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
五、1.qì dū jiě xún 意 赔 墓
2.⑴达观⑵如释重负⑶悲天悯人
3.C(A.安分守己B.监督D.既然
4.C
5.D(“心安理得”是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6.C【解析】A.有误,缺少主语,去掉“使”;B.有误,前后表达不一致,去掉“能否”;C.正确;D.有误,缺少宾语,在句尾加上“意识”。
7.D【解析】D.“《孟子》”应改为“《尚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3.领悟作者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
2.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欣赏文章流畅、简练的语言,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每当读到这段激情澎湃的话语,心中无不涌起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感。你知道作者是谁吗?梁启超,他以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了《最苦与最乐》,其中也谈到了责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1898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918年10月,梁启超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系列专栏讲辞,《时事新报》和《大公报》都有刊载,其中《最苦与最乐》刊载于《时事新报》1919年1月6日的“星期讲坛”上。本文意在启迪民众明白人生的乐莫过于责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过于责任的肩负,归根结底,人都要完成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得到生活的趣味。
3.文体知识
⑴议论文的概念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⑵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包括道理论据(多为名言警句、俗语等)和事实论据(为事例、史实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三、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恩惠( ) 契约( ) 监督( ) 收揽( ) 悲天悯人(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莫若
⑵达观
⑶契约
⑷如释重负
⑸海阔天空
⑹心安理得
⑺任重道远
⑻死而后已
⑼仁人志士
⑽悲天悯人
3.借助提示语(句)略读课文,提炼观点,完成表格。
段落 提示语句 观点(结论)
1-3
4
5-6
四、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快速略读全文,勾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通读全文,划分文章层次,概述大意
五、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契约( ) 监督( ) 排解( ) 循环( ) 失 yì( ) péi( )礼 坟 mù(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__________: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⑵__________: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⑶__________: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3.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一项是( )
A.责任 达观 逃避 安份守己
B.家庭 检督 愉快 忧国忧民
C.俗语 岂敢 翻开 仁人志士
D.躲开 终身 即然 死而后已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______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
⑵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______呀!
⑶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______,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A.失意 废除 心安理得 B.失落 解除 问心无愧
C.失意 解除 心安理得 D.失落 废除 问心无愧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放下笔,如释重负地做了个扩胸动作,关上噪声很大的摇头电扇,这电扇他已使用了十年,总舍不得掉换。
B.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三年专项斗争成绩来之不易;放眼未来,推进常治长效依然任重道远。
C.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
D.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原先紧张的氛围终于缓和了下来,大家心安理得地坐下来协商,这场困扰多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得到了解决。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7.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责任”“逃避”“愉悦”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这是一个设问句。
C.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D.“五经”指的是《诗经》《孟子》《礼记》《周易》《春秋》。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