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巴比伦要求自由民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尊严。有涉诉讼的受害自由民,“务必诵读‘石柱法’,让‘石柱法’为彼阐释案件,使彼得到公正的审判”。材料中的“石柱法”是指(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法理概要》
2.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体现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种姓制度 B.庄园制度 C.城邦制度 D.分封制度
3.佛教主张所有人都能以今生的修行进入极乐世界,这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上述材料表明( )
A.佛教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要
B.佛教能够促进印度社会发展
C.佛教的主张得到印度社会支持
D.佛教产生后迅速向外传播
4.下列世界古代文明成就,共同体现了世界文明具有( )
A.包容性 B.地理性
C.政治性 D.多样性
5.《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一书认为:“这个民族经常被称为‘孩童’,但他们缔造了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家园”最有可能是( )
A.小国寡民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法制传统
6.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地中海成为内湖
C.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D.建立了“元首制”
7.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征服,虽然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据此可知,余秋雨认为( )
A.罗马帝国的扩张是和平的侵略
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罗马帝国把人类带进了文明社会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8.“它犹如百科全书……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希腊社会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材料中的“它”是( )
A.《掷铁饼者》 B.《荷马史诗》
C.万神庙 D.《圣经》
9.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在此基础上( )
A.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 B.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C.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D.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10.在中世纪,庄园并非理想的经济方式,其经济形态十分封闭,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中世纪庄园经济具有进步性
B.庄园农奴享有一定政治权利
C.领主开始放松对农奴的控制
D.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1.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封君封臣范围逐步扩大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取得部分自治权 D.市民阶层经济实力很强大
12.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3世纪,西欧大学拥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13.在它的疆域上,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是指(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西欧城市
14.“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归国家所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材料反映出日本大化改新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天皇至上 B.以唐为师 C.文明开化 D.以欧为师
15.下图是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示意图,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INCLUDEPICTURE"23QJ5.tif" INCLUDEPICTURE "D:\\邵雪花\\23秋\\历史\\9R-全国\\word\\23QJ5.tif" \* MERGEFORMATINET
A.兼收并蓄 B.固守传统 C.风格单调 D.政教合一
二、非选择题(16题16分,17题19分,18题20分)
16.大河孕育了亚非文明,海洋孕育了欧洲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河流域文明渊源】
材料一
【蓝色海洋文明摇篮】
材料二 古典希腊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感悟文明分析差异】
材料三 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化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材料四 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人一开始就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农业民族。
(1)举出材料一中A、B两个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各一例。此外,举例说明C国文化对欧洲、亚洲文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希腊文明的成就。(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8分)
明类型 政治方面突出特点 经济方面突出特点 形成两种文明类型的主要原因
大河文明 ①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两种文明的差异
海洋文明 ②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一个自由人(封臣)对另一个自由人(封君)服从和服役(主要是服兵役)的义务,以及封君对封臣提供保护的义务……封君授给封臣一块土地……称作封地。
——摘编自弗朗索瓦·冈绍夫《何为封建主义》
材料三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这场变革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的特点。(6分)
(3)材料三中“日本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材料三,概括这场变革能够成功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18.以下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大帝国。阅读下面材料后,针对画线部分,自拟题目,撰写历史小短文。(20分)
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吞并了新巴比伦王国和另一文明古国①。
亚历山大帝国(又称“马其顿王国”):公元前336年至公元前323年;②疆域;影响。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立,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③疆域;人物:终身独裁官;结局(被哪一外族所灭)。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395年至1453年;法律贡献;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结局(被哪一外族所灭)。
阿拉伯帝国:632年至1258年;⑤疆域;宗教;文化。
要求:(1)题目自拟。
(2)针对画线部分进行解读,并写出这些帝国在疆域上的共同之处。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不少于200字。
答案
一、1.C 2.A
3.A 【点拨】根据题干“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可知,佛教的产生适应了社会需要,A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佛教的影响,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佛教的主张得到印度社会全体支持的说法错误,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佛教的对外传播,排除D。
4.D 【点拨】图片展示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D正确。包容性指的是一个系统或一个文化能够包容多样性,图片体现不出这一特点,排除A;世界文明没有地理性一说,而是说区域性,排除B;世界文明成就与政治性无关,排除C。
5.C 6.C
7.D 【点拨】依据材料可知,作者更强调文明的征服,认为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D正确。“罗马的征服,虽然总是以残酷为先导”,不是和平的,排除A;B不是作者主要强调的,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罗马帝国把人类带进了文明社会,排除C。
8.B 9.B 10.D
11.C 【点拨】由“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可知,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C正确。封君封臣制主要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与城市无关,排除A;材料并未介绍国家获取税收的各种途径及比重,排除B;材料介绍市民以缴纳税金的方式获取部分自治权,不能得出市民阶层经济实力很强大,排除D。
12.C 13.B 14.B
15.A 【点拨】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化与周边许多文明都有接触,说明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而不是固守传统、风格单调,A正确,排除B、C;根据图示内容无法看出阿拉伯文化是政教合一,排除D。
二、16.(1)A国:金字塔、象形文字等;(举出其中一例即可)B国:《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举出其中一例即可) 影响:古印度人发明了10个数字符号,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为“阿拉伯数字”;印度的佛教通过中国传到亚洲各地,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
(2)特点:保留自己的文明,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文明。成就:《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①专制集权 ②奴隶制民主政治 ③农耕文明 ④工商业繁荣
17.(1)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影响: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国家:法兰克王国。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3)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原因:游历“天朝”的日本人,回到日本后,以中国唐朝为模式,推动了日本大化改新。
(4)改革与创新。
18.示例:题目: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论述:世界古代历史上曾经出现几大帝国。波斯帝国,强盛时期吞并了新巴比伦王国和古埃及。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 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首都而灭亡。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共同之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