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第七章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师:教学设计 5、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6、下列人类活动,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圈的是 ( ) 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回收废旧电池、废弃纸张和塑料D.采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包装产四、精点巧拨,归纳总结五、分层设练,拓展延伸1、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发生2、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萌发的预期效果为( )A.发芽率低,不整齐 B.发芽率低,整齐.C.发芽率高,不整齐 D.发芽率高,整齐3、关于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A.埋进土里 B.丢入垃圾箱 C.烧掉 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4、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5、对“警惕地球变暖”不正确的理解是( )A.地球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将导致海平面上升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应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D.热带雨林将被极大的扩张,有利于海水的升温6、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臭氧7、现在大力提倡使用绿色环保型电冰箱,与其他冰箱相比,主要是它对环境不产生( )A. 大气污染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水污染 D. 噪声污染8、近年来,臭氧不断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使人类皮肤癌症和白内障患者明显增加,这是因为( )A、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上 B、空气质量的变化C、二氧化碳气体被大量排放 D、含汞银镉等重金属的食物被利用六、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生:学习笔记
重点难点: 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优化导入,揭示目标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以小组展开讨论,并确定所要调查的重点项目,并确定调查方案,同时作好必要的分工。1、每个同学在一张纸上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个环境问题。2、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们所列的环境问题,讨论决定哪一个问题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3、关于这个问题我市(我国)的现状怎样?你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调查? 4、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1.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质疑,并对其汇报进行打分,并派代表作简要的点评(如汇报的成功点在哪里,调查还存在哪些不足等)2.各小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拟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3.经过讨论、投票,评出优秀的调查计划,并将写得好的报告和计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4.拓展反思:阅读<<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感受环境的重要性。完成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三、互动互研,解难释疑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A.容易发生水俣病 B.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C.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 D.容易发生交通事故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 B.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治理太湖污染应停止太湖周边与产生污水有关的生产活动 D. 生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3、目前有三项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该三大环境问题(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人口急剧增长 D.温室效应4、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经济开支 B、节约木材,保护环境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师:教学反思\疑惑生:学习收获\疑惑
七 年级 生物 科 探究新知 导学案 主备人: 魏海燕 时间: 审定人: 魏海燕 执教人(或学生)学习内容: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师:教学设计 任务2:请你举例说一说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重金属的危害: 2、水污染的危害: 3、温室效应的危害: 任务3:我为保护生态环境献计献策(提两条实用性强的建议或者措施) 1、 2、 精讲点拨,归纳生成三、反馈练习(课堂计分) 1、形成酸雨的根本原因是( ) A臭氧层的破坏 B噪声污染 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D工厂大量使用煤、石油作为能源 2、酸雨的危害表现在( ) A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B使农作物枯萎,甚至死亡C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D以上三项都是 3、酸雨是指PH值为多少的大气降水?( ) A.﹥5.6 B ﹥7 C ﹤5.6 D﹤7 4、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酸雨 B臭氧层破坏 C温室效应 D沙尘暴 5、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6、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温室效应是由于下列哪种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引起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氟利昂 分层设练,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 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萌及后代。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酸雨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 2、危害:使土壤、水质酸化,使生物的生活受到影响 3、采取措施废电池1、原因电池中有含_____等重金属 2、危害:污染土壤和饮用水 3、根本措施: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作业布置:复习背本节内容2、完成导学解决方案本节内容。六、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积极防治环境污染 生:学习笔记
重点难点: 掌握酸雨及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一.优化导入,揭示目标二.指导自学,整体感悟一、自主学习(必背)) 快速阅读课本P108——P111,完成下列填空: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____ 、____ 和____ 。 2、酸雨是指具有较强的____ 的雨水。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正常雨水的pH约为____ ,酸雨的pH则小于____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____ ,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____ 的排放。 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____、____、____ 的原则,优先保护____ ,严格控制各种____ 进入河流湖泊。 4、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 ____ 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 ____ 不断上升的现象。地球大气的上层有一层薄薄的臭氧层,它有效的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____ 。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有____ 的冰箱和空调等,以及超音速飞机迅速发展而导致____ 的大量排出,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 ____。控制和停止使用____ ,以及减少____ 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三.互动互研,解难释疑二、合作探究(分组展示)任务1:小组合作探究“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1)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 ①材料用具 醋酸、水、多粒小麦种子、烧杯 。 ②用____ 和____ 配置实验用的模拟酸雨,把PH控制在____ 。(4)实施计划 ①配置模拟酸雨。②取A、B两个烧杯。A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模拟酸雨浸泡;B杯中放入若干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然后均放在30℃下浸泡一天。 ③取A、B两个培养皿在底部铺上两层纱布,分别放上用清水和模拟酸雨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温度为15℃培养箱中发芽。④过几天后,统计发芽率。(5)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 (6)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教学反思\疑惑生:学习收获\疑惑
七 年级 生物 科 科学探究 导学案 主备人: 武燕萍 时间: 审定人: 魏海燕 执教人(或学生)学习内容: 分析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师:教学设计 三、互动互研,解难释疑学习任务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1、结合教材 104——105 页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几个事例,思考和讨论提出的问题。2、将下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的标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乱砍滥伐 水华 放鸟归山 生物入侵 排放工业废气 建立自然保护区 植树造林 乱捕滥杀有利影响 : 不利影响 :四、分层设练,拓展延伸 1、下列不属于砍伐森林造成的危害的是(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水体富营养化 D 生物多样性破坏2、下列导致太湖滋生大量蓝藻的原因是( )A 石油污染 B 酸雨污染 C 生活污水和农业化肥污染 D 有毒污染物富集3、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A 不含磷的洗衣粉 B 不含碘的食盐C 无铅汽油 D 无氟冰箱4、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的做法是( )A 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浓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B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C 治理太湖 水污染就应该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水的生产活动D 生 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 6部分太湖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 )A 水体荒漠化B 水体富集化C 水体富营养化D 水土流失五、教学反思
学习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描述人口的增长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生:学习笔记
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正确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实例
优化导入,揭示目标指导自学,整体感悟学习任务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时间19世纪初1930年2005年2011年人口数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认真阅读教材103页资料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3)你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3、解读我国计划生育政策(1)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的家——___________,为了人类的_______________,人类 必须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是世界_________ 人口大国。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已经把________________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实行 ___________ 政策,鼓励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晚婚是指比法定结婚年龄晚______________ 结婚;晚育是指婚后初次生育时达到 _________年龄;少生是指稳定________________; 优生是指通过婚前 __________ 孕妇定期 _________________ 等措施,避免生出 _______________ 的孩子。
师:教学反思\疑惑生:学习收获\疑惑
七 年级 生物 科 探究新知 导学案 主备人: 魏海燕 时间: 审定人: 魏海燕 执教人(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