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检测卷
班别: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 、读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yù yù xián zhuó zhèng mào
荣( ) 领( ) 头( ) ( )有成效 风华( )
二、同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有一个不相同,请找出来把序号填入括号内。(4分)
① A、嫦娥奔月 B、奔波 C、投奔 D、奔命 ( )
② A、见微知著 B、著名 C、执著 D、著作 ( )
③ A、淡泊 B、停泊 C、湖泊 D、漂泊 ( )
④ A、糊涂 B、迷糊 C、模糊 D、糊弄 ( )
三、仿照例子填空,再写出一个同一类型的词语。(2分)
1、例:弄假成真 革___鼎___ ________
2、例:前因后果 南___北___ ________
四、先组词,再选词填空。(4分)
强——( )( )( )( )
1、经过( )的努力,他终于获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胜利。 2、他是个性格( )的好孩子。
3、面对困难,我们不能退缩,要( )。 4、他( )地答应了。
五、给带点的词找反义词。(4分)
1、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
( ) ( )
2、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 )
3、“神舟六号”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重大胜利。 ( )
六、请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各( )( )见 精( )求精 集思( )
群( )群( ) 坚持不( ) ( )图强
1、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要把集体的事办好,必须做到( )、( )。
2、童第周( ),经过( )的努力,终于考入复旦大学。
七、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修改病句:爷爷经常给我讲一些过去的往事。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不少。
2、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3、风景秀丽的北戴河是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旅游、避暑胜地。(缩句)
4、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改为感叹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
5、通知早发了,他肯定知道。(改成双重否定句)
6、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使人们受到了鼓舞。(用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反问句)
八、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4分)
1、“眼花耳鸣”和“花花绿绿”中“花”的意思相同。 ( )
2、“千年梦圆在今朝”中“千年梦”指中国人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 )
3、谢皮罗教授把“?”拉直变成“!”证明了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 )
4、“舍本逐末”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
九、填空题:(4分)
通过本组课文及课外学习,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的科学家有: 、 ;我对科学精神有了具体的感受,我能用这几个词来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如:尊重事实、一丝不苟、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2分)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
1、“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2、把括号补充完整。回顾全文,短文中的( )这个词语与课文开头进行前后照应。(4分)。
3、“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 )的科学精神。(请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分)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是:( )(1分)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读划线句子,想一想:“这样的事例”指
。请再补充一个这样的事例:
。(2分)
6、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2分)
7、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值得牢记?请用“ ”划出,谈谈你的理由。(2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5分)
1、“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句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是
(2分)
2、课文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指的是什么?(2分)
(二)、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13分)
几天前,我对儿子许诺:生日那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他去左海公园的海底世界。儿子对动物,特别是对海洋动物情有独钟。儿子二岁到三岁时,《海底总动员》这部动画片他都看过几十遍了,剧中的许多台词他都能倒背如流,所以在他心中,对海底世界一定特别神往。
一天晚上,要睡觉了。儿子躺在床上,问我:“爸爸,什么时候带我去海底世界?”
我随口回答:“过两个星期吧!”
儿子非常认真地说:“爸爸,那你不要骗我!”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那种神情是我从未见过的。
我被儿子那份执着与认真震撼了。我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好,爸爸一定带你去。”
想起 曾子杀猪 的故事 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是又给我上了一课 在许多时候 大人往往忽略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 一诺千金 这大人世界里的游戏规则 对孩子也同样有效
蹲下身来,用与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孩子,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1、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1分)
2、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 ”上。(1分)
3、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2分)
①情有独钟:
②倒背如流:
5、说说本文的作者准备怎样做到“一诺千金”?(1分)
6、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7、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8、请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诺千金”的理解。(2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题目:我得到了
提示与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2、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许多,如表扬、快乐、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等,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3、注意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有的人 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学习体会对比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运用;体会诗中的韵律,节奏及感情,从而品位高尚人生的精神境界;学习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伟大精神。
【学习方略】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中的深刻哲理,品味诗歌形象的议论;
2.理解诗歌中的议论,在生活中养成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甘于牺牲的品质。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1)骑{ (2)当{ (3)藏{
( )-------- ( )------- (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朽:
(2)抬举:
3.文学常识填空
(1)《有的人》的作者是 ,诗集有 , 等。
(2)鲁迅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浙江 人,是伟大的 、 。其小说集有 , ,散文集有 。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4、诗中两个“活”,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5、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6、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索】
学习本首诗后,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展开交流,并写一篇读后感。
答案
1.略 2.(1)流传不磨灭 (2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中某人而加以赞赏或提拔 3(1)臧客家 《罪恶的黑手》《生命的零度》(2)周树人 绍兴 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4、 第一个“活”指肉体上的活,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指生命毫无价值,地二个“死”生命不存在了。 5、 这一节是全诗的总起,也是全诗内容的概括。 6、(1)第2节:生前表现。(2)第3节:死后愿望。(3)第4节:活着时的不同作用 7、(1)骑在人民头上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 鲁讯和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骄横腐朽,骑在人民上想不朽 热爱人民,为人民甘愿奉献一切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甘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 (3)比喻 反复 对比 8、 启发作者深思,使全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为题目已表明,诗中多次“意引”了鲁迅的话,诗中后一种人的形象非常切合鲁迅的实情。 9、(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