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9 22: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拓展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圆圈 圈地 羊圈 圈养 B.挣脱 挣开 挣钱 挣扎
C.牲畜 畜产 畜牧 畜力 D.相处 处理 处分 设身处地
2.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及作品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英国——“星期五” B.《骑鹅旅行记》——瑞典——阿卡
C.《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哈克 D.《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国——莫顿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试验终于成功了,大家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B.渔船都扬起白帆,往来拉网,仿佛是成群结队翩翩飞舞的白蝴蝶。
C.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缓步走来,他看上去气宇轩昂,非常富有。
D.他是个健谈的人,跟朋友讲起故事来总是滔滔不绝。
4.关于怎样写文章的梗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读全文,把握主要线索和情节。
B.用概括性的语言把主要情节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C.可以有创造性的想象,能改变文章的原意。
D.概括的时候不能平均用力,要有详有略。
5.“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把这句话放在下面的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都极著名。②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③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④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⑤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6.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考试得了第一名,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D.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把每个词写得规范工整。
qī liáng jì mò kǒng jù yàn huì quē fá
( ) ( ) ( ) ( ) ( )
zhà lán kòng zhì xí jī shū jí tiāo tì
( ) ( ) ( ) ( ) ( )
8.请用“竟”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分别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
一日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鲁滨逊出门一看,有一艘英国船只停泊在附近。鲁滨逊走上前一探( )。他发现,水手们胆大妄为,( )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于是他请求船长带他回国。( )鲁滨逊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船长答应了他的请求。
9.形近字组词。
淘( ) 萌( ) 墓( ) 拂( ) 诲( )
掏( ) 盟( ) 幕( ) 佛( )悔( )
10.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焉知( )( ) 心( )气( ) 与( )隔( ) ( )( )海角
奄奄( )( ) 不( )之( ) 前( )未( ) ( )( )天日
(1)再写出两个与画“____”的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为好事的词语是:塞翁失马,__________。
(3)经过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批珍贵的青铜器终于得以__________。(选词填空)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孩子们(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 )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2)笔、墨水、纸( )不值什么钱,( )对鲁滨逊来说很有用。
(3)( )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 )再也不捣蛋了。
12.小明要为《骑鹅旅行记》写一篇梗概,为了理清书中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他根据作品内容绘制了左下的思维导图。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1)小明的思维导图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2)我打算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在右上的方框里。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相关的练习。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13.“﹏﹏﹏”画出描写父亲神态、言行的句子,写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对我们最想说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你知道吗?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哨 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将军最近考察了这一带所有哨卡,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②早上,将军还在山下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狂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③接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多米的哨卡。处在最高峰,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一行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
④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⑤将军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高海拔地区值勤年限规定是什么?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没吱声。将军更生气了,他提高了嗓门:“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值勤?”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样!” 将军怒吼道
⑥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⑦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立正的战士。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⑧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6.文章给我们刻画了_________几个熠熠生辉的军人形象。作者通过两个典型场景的描写: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赞扬了他们崇高的品质。
17.文章多次描写哨卡的自然环境,请在文中用“ ”画出三处,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语境,解释第⑤段中“嗫嚅”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能否删去,请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写出你对句中两个“军礼”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篇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这样写的好处。(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2.马克·吐温说:“顽皮是因为心怀纯真……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天真活泼的你是否有过精彩或糟糕的顽皮往事,是否有过探索的经历,请以《那次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这道题考查多音字的读音。作答时,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如,A项中,“圈”在表示养家畜等的栅栏时,读juàn;在表示环形的东西、画环形、包围时,读quān。因此,“圆圈”“圈地”中的“圈”读quān;“羊圈”“圈养”中的“圈”读juàn。其他项用这种方法即可判断出字的读音。
2.D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和识记能力。
D项的“莫顿”是《骑鹅旅行记》里的人物。
3.C
【详解】这道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欣喜若狂”的意思是: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成群结队”的意思是: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队伍。“衣衫褴褛”的意思是:衣服破烂不堪。“滔滔不绝”的意思是: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C项,“衣衫褴褛”与“气宇轩昂”相矛盾,所以错误。本题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梗概方法的掌握。
A、B、D选项,正确。
C选项,梗概应该在遵照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可以有想象或添加。
5.B
【详解】仔细分析语段的内容和例句的特点,从文段内容主要是围绕我的家乡过年的活动来写的,仔细分析例句的内容说的是“初一到十二的活动叫送灯”,分析材料中的四句话,可以得出放在②句之后比较合适,②句是说逢年过节,各街坊都有自己的灯,可以接例句“初一到十二开始送灯”,所以放在②③之间比较合适。
6.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加点部分的用法,结合语境仔细分析加点字的用法进行分析。在本题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项。
其他三项加点部分都是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而C项没有,加点部分属于动作描写。
7. 凄凉 寂寞 恐惧 宴会 缺乏 栅栏 控制 袭击 书籍 挑剔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凄”“寂寞”“籍”“袭”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究竟 竟然 毕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给字组词的能力。
根据语境,鲁滨逊想知道一艘英国船只停泊在附近的原委。因此组词“究竟”,指结果,原委。深入研究之意。
根据语境,水手们绑架了船长,是出乎意料的的事情。因此组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副词。
根据语境,鲁滨逊终归对船长有救命之恩,船长就答应了鲁滨逊的请求。因此组词“毕竟”指终归;终究;到底。
9. 淘气 萌发 坟墓 拂晓 教诲 掏钱 联盟 幕布 佛祖 后悔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淘:淘气、淘宝。掏:掏钱、掏出。
萌:萌发、萌芽。盟:联盟、盟主。
墓:坟墓、掘墓。幕:幕后、幕布。
拂:拂掉、拂尘。佛:佛祖、佛教。
诲:教诲、诲人不倦。悔:后悔、懊悔。
10. 非 福 平 和 世 绝 天 涯 待 毙 时 需 所 有 重 见 寥寥几笔 草草了事 焉知非福 重见天日
【详解】这道题考查词语积累。书写时注意:“涯”的部首是“氵”,注意与“崖”的区分。
(1)这道题考查AABC式词语的积累。答题时要先看清要求,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这道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理解。“塞翁失马”的后半部分是“焉知非福”,词语的意思是比喻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变为好事。注意“焉”的字形,填完之后要积累下来。
(3)这道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接着分析语境,最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这句话的意思是:青铜器长埋地下,现在可以让大家看到。上面的词语中,“重见天日”的意思是“重新看见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符合语境。
11. 即使 也 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详解】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1)句子“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和“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是转折关系,故用即使……也……。
(2)句子“不值什么钱”和“对鲁滨逊来说很有用”是转折关系,故用虽然……但是……。
(3)句子“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和“以后他再也不捣蛋了”是条件关系,故用只要……就……。
12.(1)事情发展脉络 主要故事情节
(2)示例:鲁滨逊漂流记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思维导图的分析。从图,上能明显地看出这个思维导图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整体概括的,一部分是对整本书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两部分即可。
(2)这道题考查画思维导图的能力。要想回答好这道题,要先认真阅读所选的名著,梳理出小说的发展脉络,如《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出海遇难”“流落荒岛”“智救船长,回到英国”;接着再次阅读,梳理主要故事情节,依次填入到相应位置;最后检查思维导图与原著内容是否一致。
13.神态、言行的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我体会到了父亲的慈爱以及他的镇定,沉着,对革命事业坚贞不屈。 14.对不起,我的家人们,我可能要为革命事业献身了,不能陪你们了。 15.“我”的机智和勇敢来自家人的爱和父亲的感染力。
【解析】1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解析。
第③段“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是他言行的句子。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描写神态的句子。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父亲要通过自己的沉着、坚定、坚强来影响自己的家人,不希望亲人难过。也是保护亲人不受牵连。
“平静而慈祥的脸、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表现了父亲坚强,面对危机依然坦然自若和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1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父亲“瞅了瞅我们”“望了望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是因为父亲对于革命事业有信心。②父亲要通过自己的沉着、坚定、坚强来影响自己的家人,不希望亲人难过。③保护亲人不受牵连。
“他”可能想对“我们”说: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我。孩子,你真是太勇敢了,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胜利终究会属于我们。
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文中“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我看到父亲即使被迫害也很安定沉着,他始终相信革命,我被他这种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所感染。
16. 将军、上校、上校的弟弟 将军和上校上山视察 将军向战士们敬礼 17.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哨卡中士兵的艰苦,衬托出士兵的忠于职守。 18.上校小声的自言自语,欲言又止。 19.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是外貌描写,不能删去,因为这样写可以体现出士兵的坚强。 20.将军的军礼是对其他人的赞赏,钦佩,军人们的军礼是对上校的感激。 21.一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升华主旨,体现了边防军人的不畏艰难。二是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突然,他脚跟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一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这里涉及到的人物可以知道写了将军、上校、上校的弟弟。所有的军人。其中主要细致描写的人物有将军、上校、上校的弟弟。
①②③段写将军上山视察。
④⑤⑥⑦段写将军视察致以崇高的军礼。
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和句子赏析。
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处在最高峰,狂风更加肆虐,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般疼痛。
这些句子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形象,展现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等。结合全文可知,这里描写山中环境是为了突出军人们的坚强意志,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1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嗫嚅: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
这里是指上校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19.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可知这是肖像描写。
不可以去掉。通过对哨兵肖像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环境的艰苦,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哨兵的坚强和伟大。
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将军的军礼:因为他被上校兄弟严于律己、任劳任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军礼里包含了将军对为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边防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将士们的军礼:将军不顾环境的艰险去看望、慰问战士们,战士们知道他们的付出没有被人忘记,这是感激的敬礼。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原文中“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哨兵战士”比作“群雕”。“支撑在天地间”这伟大的形象,写出了将军对上校、执勤哨卡的战士们的尊敬之情,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军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生华主旨。
结尾与开头“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首尾呼应。结构更完整。
22.例文:
那次我成功了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也有一些失败。但是,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件事是最快乐的——学骑车。
一个星期六,我们全家吃过中午饭,我就建议道:“妈妈,你教我学习自行车,好吗?”妈妈听了我的话,说:“可以,但是这要看你怕不怕苦噢!”我听了之后,一幅有点满不在乎的样子说:“骑自行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双手握把,脚放在脚踏处吗,只要您愿意教我,保证一小时学会!”妈妈听到我那么有信心,就向我投来了鼓励的眼光。
妈妈先教我学骑自行车的要领,我听后,就照着妈妈教的去做。可是,我刚想坐上车座,车子就向右倒了过去,吓的我赶紧停了下来,我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就想: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我已经说过了,就要在一小时内学会骑自行车。这时,妈妈走到我的跟前,安慰我说:“孩子,俗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你愿意学,你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到这里,我的自信心又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天吃过饭或者是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之后,我就去练习骑自行车。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学习的第三天,我已会在下坡的路上骑车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人只要有自信心,不论做什么事一定会成功的。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那次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马克 吐温说:“顽皮是因为心怀纯真……历险是因为勇敢的心不想停歇。”天真活泼的你是否跟汤姆 索亚一样有过类似的经历?是否和家人、伙伴有过精彩或糟糕的顽皮往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有意义,最想分享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开头:开头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运用题目的一个字来点题。
中间:写清楚这件事。要注意事情的六要素,确定详略,经过为详写的部分,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开头点题,主题叙事,结尾呼应开头,感情得以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