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南溪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11 11: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溪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共计60分)
1. 关于下图五种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但不都含有染色体
B.③和④的主要区别是③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C.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内都含有叶绿体
D.⑤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水解可产生8种核苷酸
2. 染色和显色反应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染色和显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水浴加热,溶液呈现砖红色
B.向2mL鸡蛋清中加入3~4滴0.01g/mL的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
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直接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橘黄色脂肪颗粒
D.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
3. 当狼捕食兔子后,从兔子体内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狼和兔子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的
C.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有差异
4.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 脂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与脂质相符的是( )
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 C、H、O、N 四种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磷脂
C.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少,产生的能量多
D.固醇类物质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6. 基于对脂质的组成及其功能的理解,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脂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脂质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D.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7. 胰岛素等一部分激素、抗体和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它们功能各异的原因不包括( )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B.氨基酸的连接方式不同
C.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D.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8. 组成下列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种类最多的是( )
A.DNA B.糖原 C.纤维素 D.血红蛋白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单位,R基为
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水有所不同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m可为A、U、C、G
D.丁为二糖,可氧化分解成两分子单糖
10. 许多科学家在细胞膜成分及结构的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研究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得出细胞膜由磷脂分子组成
B.科学家利用酒精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得出脂质分子为两层
C.罗伯特森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细胞膜上磷脂的两侧均是蛋白质且呈静态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以及大多数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
11. 如下图所示所体现的细胞膜功能是(  )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进行细胞间的能量交换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2. 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消化酶的“浓缩”和运输过程,储存在真核细胞囊泡中的某些分泌蛋白只有在受到特定信号(催分泌剂)刺激时才被分泌到细胞外。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上述过程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B.“浓缩”过程有利于分泌蛋白的高效释放
C.催分泌剂作用后,分泌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
D.膜的再循环途径保证了细胞器膜含量的相对稳定
13. 真核细胞中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
A.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
C.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14.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不是同一物质 B.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C.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中 D.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15.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更多的是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唾液淀粉酶分泌的过程体现了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作用机制不同
D.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转运蛋白数量等有关
16. 下图所示为胞吞的一种特殊形式——受体介导的胞吞。当专一的分子与受体结合,会引起细胞膜内凹形成有被小窝,进而与细胞膜脱离形成有被小泡,将物质转运入细胞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受体介导的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B.该过程会消耗细胞中的能量
C.该过程可以让细胞获得大量专一物质 D.温度变化不影响受体介导的胞吞
17. 人体细胞中某种酶的作用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模型表示酶具有专一性 B.A可能是麦芽糖酶或是脂肪酶
C.乙中的A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A在甲图,丙图中的性质相同
18.
如图所示为ATP的结构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a代表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易脱离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是可循环利用的
D.ATP的合成过程可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19.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货币”,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在光下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1个ATP分子中有3个磷酸基团和3个特殊化学键
C.人在安静状态下,肌肉细胞中会积累很多的ATP备用
D.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
20.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的释放量和吸收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外还有酒精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21. 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产生的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分子数与释放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吸收也无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分子数比释放的多
22. 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
23. 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
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24. 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25. 某学生利用菠菜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并在滤纸条上得到如下图所示的4条色素带,他将色素的名称标注在了右边。下列与该实验原理及结果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C.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D.叶绿素b的颜色是黄绿色
26. 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如)的水溶液中,在无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有氧气放出,生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希尔的实验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B.在此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同时,还生成了NADPH
C.光合作用中的释放和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
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都直接需要光照
27. 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A、B表示叶绿体的结构,①~⑤表示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构A中含有大量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
B.B是叶绿体基质,在这里进行的反应需要的参与
C.用标记①,则可在②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
D.植物体的所有细胞均含有叶绿体,所以植物的任何细胞中都能进行图示生理过程
28. 晴朗的夏季,某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B.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气孔逐渐关闭
C.CD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酶的活性增强
D.DE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29. 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渗透失水过多
B.“正其行,通其风”,能提高光合作用对的利用
C.“低温、干燥、无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使有机物的消耗最少
D.“露田,晒田”,能为根系提供更多,促进细胞呼吸,有利于根的主动运输
3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反应水解生成[H]并放出,暗反应将固定并还原成糖类
B.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C.光反应需光,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
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二 综合题(共3道小题,共计40分)
31. 综合题(16分)
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释放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物质乙表示________。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
(2)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___对细胞有毒害作用,该物质检测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3)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储存种子应选___点(填“A”或“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
32. 综合题(12分)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3. 综合题(12分)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B组()和C组(),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 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答案】A 【解析】
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但不都含有染色体。其中①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两者没有染色体;②③④都是真核生物,都含有染色体,A正确;
B、③大熊猫是哺乳动物,其结构层次里有系统,B错误;
C、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其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C错误;
D、⑤是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RNA一种核酸,所以只有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2. 【答案】A 【解析】A、向2mL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1mL的斐林试剂,混匀后溶液呈现蓝色,水浴加热后溶液呈现砖红色,A正确;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创造碱性环境,再向组织样液中加入3~4滴0.01g/m L的溶液,混匀后才出现紫色,B错误;
C、将花生子叶制成临时切片,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液染色后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的颗粒,C错误;
D、麦芽糖及其麦芽糖水解产物都属于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麦芽糖能否被麦芽糖酶水解不可用斐林试剂检测,D错误。
故选:A。
3. 【答案】D 【解析】狼捕食兔子后,能从兔子体内获得化合物和元素,说明狼和兔子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故选:D。
4. 【答案】D 【解析】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可直接参与生化反应,A错误;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液泡中的水为自由水,B错误;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C错误;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5. 【答案】D 【解析】A、构成脂质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三种,A错误;
B、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中膜结构的及基本支架,因此,所有的细胞膜中都含有磷脂,B错误;
C、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含有的碳、氢比例高,因此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产生的能量多,C错误;
D、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对生命活动的维持起重要作用,如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成熟,D正确。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
A、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不能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
B、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错误;
C、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C正确;
D、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C。
7. 【答案】B 【解析】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种类不同,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而所有蛋白质均是氨基酸通过肽链链接而形成,故本题A、C、D都是包括的,不包括的就是B。
8. 【答案】D 【解析】A、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有4种,A错误;
B、糖原是多糖,其单体为葡萄糖,只有1种,B错误;
C、纤维素属于多糖,它的单体是葡萄糖,有1种,C错误;
D、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它的单体是氨基酸,最多可有21种,D正确。
故选:D。
【答案】B
【解析】A、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C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分析图可知,甲图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单位一氨基酸,R基为,A错误;
B、小麦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丢失的是自由水,烘烤过程中主要丢失的结合水,B正确;
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那么丙表示脱氧核苷酸,则m含氨碱基可为A、T、C、G,C错误;
D、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丁为二糖,可水解成两分子单糖,D错误。
故选:B。
10. 【答案】D 【解析】A、欧文顿通过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推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没有直接证明,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结构中只有一层细胞膜,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错误;
C、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模型,高倍镜观察不到,C错误;
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结构的基本支架,组成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11.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内分泌细胞和靶细胞在进行细胞交流。故选C。
12. 【答案】A 【解析】A、消化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由图可知,“浓缩”"过程有利于集中释放分泌蛋白,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储存在真核细胞囊泡中的某些分泌蛋白只有在受到特定信号(催分泌剂)刺激时才被分泌到细胞外”可推知催分泌剂作用后,分泌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C正确;
D、膜的再循环途径保证了细胞器膜的含量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
13. 【答案】A 【解析】A、线粒体、叶绿体、核膜均为双层膜的结构,A正确;
B、细胞膜为单层膜,B错误;
C、内质网、细胞膜和高尔基体均为单层膜的结构,C错误;
D、液泡具有单层膜,D错误。
故选:A。
14. 【答案】A 【解析】A.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们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A错误;
B.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糖体数量越多,核仁越大,B正确;
C.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DNA的染色体中,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A。
15. 【答案】B 【解析】A、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A正确;
B、唾液腺细胞分泌淀粉酶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要与物质结合发生构象变化,通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不与其结合不发生构象变化,二者作用机制不同,C正确;
D、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因此运输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B。
16. 【答案】D 【解析】A、胞吞作用有细胞膜的凹陷,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
B.大分子物质与受体结合时首先需要经过识别作用,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根据题干分析,“当专一的分子与受体结合”,说明胞吞可以让细胞获得大量专一物质,C正确;
D、胞吞作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而温度变化能影响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17. 【答案】B 【解析】A.据图分析,物质B在物质A的作用下,发生了分解,生成物质C和物质D,而且C、D的种类不同,可以表示酶具有专一性,故A正确;
B.人体细胞不可能含有麦芽糖酶,且麦芽糖酶分解麦芽糖的产物是葡萄糖,与图示不符,故B错误;
C.乙图中,酶分子与底物结合过程中,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故C正确;
D.酶在催化前后,性质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8. 【答案】D 【解析】
A.图甲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易脱离,B错误;
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不可以循环利用,C错误;
D.ATP的合成过程可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19. 【答案】A 【解析】叶肉细胞在光下既可以进行细胞呼吸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光合作用发生于叶绿体中,光反应过程也可产生ATP,A正确;
1个ATP分子中有3个磷酸基团,但只有2个特殊化学键,B错误;
细胞ATP的含量很少,C错误;
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不会转化为热能,D错误。
故选A。
20. 【答案】B 【解析】在氧浓度为c时,释放量最少,细胞呼吸最弱,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A项错误;
氧浓度为b时,吸收量为3,释放量为8,通过计算可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B项正确;
氧浓度为c时,释放量大于吸收量,说明此时存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C项错误;
氧浓度为d时,的吸收量与的释放量相等,说明该器官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D项错误。
故选B。
21. 【答案】D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由于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不产生乙醇,若产生的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分子数与释放的相等,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吸收也无释放,C正确;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若为有氧呼吸和酒精式无氧呼吸,则释放的分子数比吸收的多,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且为有氧呼吸和乳酸式无氧呼吸,则释放的分子数等于吸收的分子数,D错误。
故选:D。
22. 【答案】B 【解析】A、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A正确;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B错误;
C、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C正确;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D正确。
故选:B。
23. 【答案】D 【解析】A.重铬酸钾染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葡萄糖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且刚开始时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所以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不能检测乙醇的生成,故A错误;
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料。因此,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故C错误;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纤维素水解液中产生的葡萄糖量不变,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故D正确。
故选D。
24. 【答案】B 【解析】A.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
D.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25. 【答案】B 【解析】A、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A正确;
B、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最快,分布在滤纸条的最上面,B错误;
C、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正确;
D、叶绿素b的颜色是黄绿色,D正确。
故选:B。
26. 【答案】D 【解析】A.希尔实验的悬浮液中只有水,没有不能合成糖类,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不是同一个化学反应,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发现叶绿体有氧气放出,生成NADPH”可知,在此过程中,分解产生的同时,还生成了NADPH,B正确;
C.光合作用中的释放和的利用,是可以暂时分离的,C正确;
D.光合作用整个过程都直接需要光照错误,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光照,分解二氧化碳不需要光照,D错误。
故选D。
27. 【答案】D 【解析】A.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A类囊体膜上,类囊体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A正确;
B、参与暗反应中的固定,暗反应的场所是B叶绿体基质,B正确;
C、用标记①水,则水的光解产生的②氧气也含有放射性,C正确;
D、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28. 【答案】C 【解析】A.由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气温上升,光照强度增强,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增强,A正确;
B.C点对应的现象是光合午休现象,B-C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B正确;
C.C→D,光合午休现象逐渐消失,气孔打开,二氧化碳供应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C错误;
D.D→E处于一天的下午,光照强度减弱,气温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D正确。
故选:C。
29. 【答案】C 【解析】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无法吸水,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
B.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B正确;
C.种子在入库贮藏以前,都要晒干,并且把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C错误;
D.“露田,晒田”,增加土壤的通气量,能为根系提供更多,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30. 【答案】C 【解析】A、光反应中水光解生成[H]并放出,暗反应将固定成三碳化合物,再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A正确;
B、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B正确;
C、光反应需光,也需要酶,暗反应不需光,需多种酶,C错误;
D、光反应吸收光能形成ATP,暗反应将ATP中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成为稳定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A。
31. 【答案】(1);二氧化碳; c;线粒体内膜
(2)酒精;重铬酸钾
(3)细胞质基质;B
【解析】(1)根据分析:图1中物质甲表示,物质乙表示。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c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在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鉴定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
(3)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B点所对应的浓度。图2中B点以后,随着氧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释放量增加。
32. 【答案】(1);;ADP+Pi;;NADH(或答: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NADPH和,则①为,ADP 和 Pi 生成 ATP,因此③为 ADP和Pi,同时与电子和质子结合,生成 NADPH,因此②为。B为暗反应阶段,与结合生成 2个,因此④为。图中的[H]代表的是 NADH。
(2)在 A、B、C、D中能产生ATP的为A光反应阶段,细胞质基质(C)中的细胞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和发生在线粒体(D)中的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个阶段。
33. 【答案】(1)B
(2)加快
(3)不变 ;条件下,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底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
(1)由图可知,时酶活性最高,即B组酶活性最高。
(2)从曲线图来看,三个温度条件较适合的是,而A组是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故在时间t之前,反应尚未达到化学平衡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到,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减慢。
(3)C组为条件下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曲线,看图可知,在时间时,产物浓度不再改变,高温酶已经失活,此时向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时,C组产物总量也不变。
(4)生物体内酶的具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