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0 09: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40分)
1.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 )
战国牛尊 东汉执锸立陶俑 北宋《耕获图》
A.奴隶制的瓦解B.水稻种植的发展C.农业的发展D.冶炼技术的发达
2.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还模仿汉字创制了“方块文字”,命人翻译了大量的汉族书籍,对俘虏到的汉人一律重用,这些措施使西夏的社会生产有所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党项族变成了汉族 B.党项族与汉族一直和平相处
C.少数民族的汉化 D.澶渊之盟推动了西北的和平
3.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正式建省。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行省制度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源于( )
A.元朝 B.清朝 C.宋朝 D.唐朝
4.从图1到图3的发展变化可用来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经济发展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趋势 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5.据《东京梦华录》载,为满足市民夜生活延长的需要,“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北宋东京城里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这主要是由于( )
A.纸币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商帮的形成 D.商铺规模大
6.“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教育的状况……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层和王权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推动着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材料主要强调了印刷术( )
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加速了欧洲经济的兴起
C.促进了欧洲教育的发展 D.推动了欧洲印刷术的发明进程
7.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 )
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
8.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览,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这个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
A.宋代民族的融合B.宋代商业的繁荣C.经济中心的南移D.海外贸易的发达
9.王安石变法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而遭到反对,司马光任宰相时,新法几乎全被废除。下列措施中,哪些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
A.募役法、方田均税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农田水利法D.保甲法、方田均税法
10.仔细阅读下面行政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它确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其时代特征。下面漫画再现了辽、北宋、西夏时期的政权格局,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政权并立 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发展
12.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西汉(2年) 唐代(742年) 西晋(280年) 宋代(1080年)
南方 965 149 493 459
北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3.小明同学在读某著作时做了如下摘录:“市帕司对外贸货物按照10%抽取商税……北宋时,广州是最大的贸易港口……到南宋,泉州崛起,逐渐超过广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据此可推断出该著作的主题是( )
A.宋代海外贸易 B.经济重心南移 C.宋代农业繁荣 D.宋代都市生活
14.据考古资料,契丹文字有大字和小字之分,都可以既表音又表意。大字脱胎于汉字“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小字受回鹘文的影响。契丹字创制主要因为( )
A.政权并立 B.贸易兴盛 C.民族矛盾 D.文化交融
15.聊城市实验中学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到如下材料:“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蒙古灭西夏与金”“忽必烈改制”“定都大都,灭亡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等,从中可以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南宋与金对峙 B.蒙古族崛起与元朝的统一C.经济重心南移D.宋元思想文化的高度繁荣
16.12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的时代,宋、辽、金、夏共同演绎盛世与乱世中的黄金时代。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展示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形势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17.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此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唐蕃会盟 B.澶渊之盟 C.宋金议和 D.宋夏议和
18.“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权”,“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强化中央集权 C.有利于人才选拔 D.促进经济繁荣
19.《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的活字用胶泥刻制,“火烧令坚”后用于印刷。有人认为普通豁土制的泥活字易碎,不能用于印书,但中国科技大学的模拟实验证明,豁土制字入炉经高温焙烧,成品坚固适用,印样字迹清楚。由此可见( )
A.文献资料时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B.经验来源于生活实践因而可信
C.时代变迁会影响史料价值的判断 D.多种方法互证可甄别史料信度
20.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写道:“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B.促进双方经济交流 C.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D.和平无法长久保持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据考证,“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专家认为,“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及出土文物,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材料三:
材料四:历史记载,蒙古军队围攻金朝的开封城,金军用一种称为“震天雷”的火器抵御,点火发射时,其声如雷,百里外都可听见。
请分别写出右图中①和②地区唐朝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有何特点?(8分)
当时这艘船使用的先进导航工具应该是什么?宋朝时,为了管理海上的商路,设立了什么机构?(4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按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4分)
(4)材料四中“震天雷”的使用得益于我国四大发明的哪一种?什么时候广泛应用于战争?(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长安城(下图)内,皇城位于城市正中的北部;皇城对面的南厢是百官、市民居住的地区一一坊;皇城左右两厢是专门从事商业贸易的地区一一市;坊与市之间有土城隔开,坊门按规定时间开启,夜晚禁绝商业活动,居民也不得上街。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开封城有6400多家资本比较雄厚的工商业者,还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贩。工商与居民杂处,商店可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彻底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早市。夜市到三更为止,早市从五更开张,可谓是通宵达旦。 —《看得见的中国史·宋》
材料三: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海外贸易远达中南半岛、南海诸国、大食诸国、西天诸国、东非诸国及高丽、日本;宋代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达410种以上;宋代贸易港口有20余处,海外贸易的收入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摘编自曹中原、刘常青《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请根据材料一回答,唐代城市布局的特点是什么? (6分)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得那些信息?(4分)
与材料一相比,北宋与唐朝的都城在商业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4分)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C2.C3.A4.D5.B6.A7.B8.B9.A10.B11.B12.A13.A14.D15.B16.C17.B
18.B19.D20.B
21.(1)事例:①玄奘西行;②鉴真东渡。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工具:指南针;机构:市舶司。
(3)唐诗、宋词、元曲。
(4)发明:火药;时期:宋元时期。
22.(1)市坊分开;规划整齐;左右对称,成中轴线分布。
(2)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市民阶层壮大。
(3)宋代坊市界限被突破;宋代商业经营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4)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重视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应用;海上航路发达(答出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