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0:0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台阶一、作家、作品介绍 1.本文作者 李森祥,1956年出生,浙江衢州人,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主要以农村、军营生活为题材,成功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物形象,尤其是质朴坚韧的普通农民形象。其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等。2.文体知识回顾·小说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②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等。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文章中心。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小说(较少)在开端前面还有序幕,结局后面还有尾声。 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二、词语1.读音凹凼(āo dàng) 门槛(kǎn) 涎水(xián) 筹划(chóu) 砌砖(qì) 撬开(qiào) 晌午(shǎng) 舀水(yǎo) 啃(kěn) 蹦(bèng) 磕(kē) 尴尬(gān gà) 揩(kāi) 嘎(gá) 黏(nián) 糟糕(zāo) 醒悟(wù) 烦躁(zào) 头颅(lú) 庄稼茬(chá) 2.词语解释⑴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⑵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⑶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⑷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⑸微不足道:是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⑹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⑺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三、课文内容理解1.用简短的话按情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父亲总觉得自家房屋的台阶低,立志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父亲终年辛苦劳作进行准备。经过大半辈子后,父亲终于造成了一座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新屋造成了,父亲却老了。2.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文中段落。第一部分:开端(01-09)父亲立志造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第二部分:发展(10-16)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进行了漫长的准备。第三部分:高潮(17-24)父亲终于造好了有九级高台阶的新屋。第四部分:结局(25-32)新屋造好了,父亲却老了。3.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于是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父亲捡砖拾瓦,砍柴种田,积钱累石,干到半夜,早起踏泥,父亲就这样积累了大半辈子,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了一个日子,破土动工”,最终盖起了新屋 。5.“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一句含义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含义:指的是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作用:开篇点题,直接交代父亲对“我”家台阶的看法,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也就是为下文写父亲造高台阶的新屋埋下伏笔。6.文中写到了几种台阶?分别有什么含义?三层台阶:理想的起步,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高高的台阶:理想的动力源泉,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九层台阶:理想的勋章,父亲人生的杰作,是人生价值最大的体现。7.以《台阶》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含义:台阶不仅仅是台阶,还象征了地位,象征了父亲的自尊和理想,为了台阶,父亲奉献了一切。作用: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蕴含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同情和怜悯。8.“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怎样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人类一直在求索。9.概括父亲的形象(1)勤劳、淳朴、善良(2)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3)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4)老实厚道又谦卑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10.“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父亲代表着热爱生活、谦卑厚道,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农民形象。在他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农民为了理想,能够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品质。父亲的形象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在农村,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的现象不应该再继续,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 11.文章的主题。本文通过父亲拼命苦干一生建造一座有高台阶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谦卑厚道,希望受到别人尊重的普通农民形象。在他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农民为了理想能够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作者用父亲新屋建成,人已衰老,精神支柱也随之倒掉的现实,引发读者对农民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进行积极主动的多元思考。
四、品读赏析 1.“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表现出父亲劳动的艰辛,蕴含着父亲的身上拥有中国传统农民根植于土地的勤劳本色。这部分看似与主要内容“台阶”无关,但这是父亲一生艰苦、淳朴和劳作的明证,是丰富父亲形象不可或缺的内容。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专注的目光”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也就是对提升社会地位的向往;“摇来摇去,却摇不散”一句极为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希望自己也能够早日拥有高台阶新屋的强烈愿望。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一句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了穿破的草鞋众多,从侧面表现父亲劳动强度大,劳作的艰辛。4.“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一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外貌描写、细节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每一根细发“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实际上也是父亲为了建造新屋,超负荷承担生活重担的真实写照。拟人手法的运用,既表现了父亲建造新屋的艰辛、勤劳、投入,又营造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意境。5.“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动作、神态描写。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但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长期的自卑使他在这样的场合表现出窘态,更反映出一个农民地位的卑微。6.“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父亲为什么会不自在? 父亲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并没有“骄人”或“攀比”的意识,性格中谦卑的一面让父亲觉得不自在。7.“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语言、动作描写。写父亲的衰老,以此来说明超负荷的劳动已经损害了他的健康,折耗了他的岁月,一个人一生劳动,终究有用尽力气的时候。也写出了父亲的好强。8.“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父亲为什么会“若有所失”?(1)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仿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生活失去了动力。(2)与过去的生活有了陌生的感觉,喻邻居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3)父亲渴望“尊重”的追求并没有真正实现。9.“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第写出了父亲头发的长短不齐,突出了父亲衰老之快,表现了父亲的失落和沮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营造一种伤感的气氛。10.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4)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可见台阶低。(5)写父亲在台阶上洗脚,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11.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铜盏(zhǎn) 撬开(qiào) 尴尬(ɡà)
B.舀米(yǎo) 胯骨(kuà) 凹凼(dànɡ)
C.涎水(xián) 嵌着(qiàn) 筹划(chóu)
D.烟瘾(yǐn) 黏性(zhān) 痴笑(chī)
2.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6.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写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7.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
(一)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磬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滞重( ) ②冷洌( )
2.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
3.“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4.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
练习答案
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铜盏(zhǎn) 撬开(qiào) 尴尬(ɡà)
B.舀米(yǎo) 胯骨(kuà) 凹凼(dànɡ)
C.涎水(xián) 嵌着(qiàn) 筹划(chóu)
D.烟瘾(yǐn) 黏性(zhān) 痴笑(chī)
D 解析:“黏”应读nián。
2.下列加粗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凹凼(ào) 烦燥(zào) B.尴尬(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 揩一把(kǎi) D.砌缝(qì) 舀米(yǎo)
A(āo,躁)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A 解析:B项,“矫”应为“跤”;C项,“楷”应为“揩”;D项,“桨”应为“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整天心事重重,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B 解析:“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多用于形容虚假的恭敬和客气,与父亲“老实厚道”“累了一辈子”的语境不符,应该为“低眉顺眼”。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C.(父亲)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D.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B 解析:句中的“两手没处放似的”不是比喻。
6.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读来就好像在听作者娓娓为我们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如邻家一般的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年辛勤劳作,在半个月的过年中还要编织草鞋。因此父亲是一个纯朴、厚道、待人宽厚、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的目的是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写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C 解析:父亲的性格中没有“爱慕虚荣”的成分,他之所以建房抬高台阶,是因为他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与渴望。
7.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小得不值得提。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好像失去了什么。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父亲的准备还有艰辛的特点。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表现了父亲对高台阶的向往与执着的心理。
(想法)示例:“总有一天我家也会有这高高的台阶。我得再加把劲,早点把这高台阶造起来。”(语句流畅,符合人物心理即可。)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一个冬天”表明时间之短,“堆得超过了台阶”表明穿破的草鞋之多,从侧面烘托了父亲造高台阶新屋的艰辛与不易。
课内阅读
拓展阅读
(一)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磬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作者  谢云)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滞重( zhì ) ②冷洌( liè )
2.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是的心情?
激动、颤栗。
“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是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
4.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能看出是引用这句,不论是否完整) ④马克思的“……只有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和顶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