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第一课时示范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第一课时示范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4: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和《道德经》概况,了解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3.学习《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方法。
4.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5.背诵这四章。
教学重点
了解道家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理解所选章节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文化历史中,老子是一个足够神秘的人物。
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他的生平也足够神奇,有说他(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也有认为老子应该是周太史儋。就连他的著作《道德经》的产生也众说纷纭,“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老子》这本书上汲取有益的知识和力量。(这部书虽然很薄(不到六千中文字,因此足以用一张报纸登载),但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整个系列的道家哲学家,都用此书作为他们自己思想的起点。在西方,《道德经》远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事实上,该书至少出版过四十种不同的英文译本,除了《圣经》之外远远多于任何其它书籍的版本。)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二、基础学习
1.老子介绍
流行的一种说法: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2.《老子》介绍
名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篇目:《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
内容:
(1)《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2)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3)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
(4)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版本:(见课件)
三、课文朗读
① 辐( fú ) ② 毂(gǔ ) ③ 埏埴(shān zhí)
④ 户牖(yǒu) ⑤ 赘(zhuì)行 ⑥ 易泮(pàn) ⑦ 累(léi)土  
四、文意疏通
(一)重点字词点拨(见教学课件)
(二)逐章疏通
1.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就是说只有有了它中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陶土来做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们发挥了作用。】
2.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使人明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得不到彰显,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或不被认为有功),
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3.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更重要)。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即战胜自己更重要)。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能够长久。死得不荒唐亦即正常死亡的人就是长寿的。】
4.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人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人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让它失败了。如果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五、思考探究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整理重点词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