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逻辑推理案例
——学习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活动二)
情境任务
想想以下作品中的逻辑推理,体会逻辑推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十五贯》
《邹忌讽齐王纳谏》
《河中石兽》
《晏子使楚》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活动目标
运用逻辑推理知识破解案例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活动任务
任务一:复习推理知识
推理的类型有:
任务二:运用推理知识破解推理过程
①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推理类型:
推理严密性分析:
②《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 1 段交代了: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推理类型:
推理严密性分析:
③《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推理类型:
推理严密性分析:
④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推理类型:
推理严密性分析:
⑤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推理类型:
推理严密性分析:
任务三:学会分析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是由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构成的推理。之所以称为"二难推理",是因为人们常常运用这种推理逼使对方在两种情况下作出选择,不管选择哪种情况,都令人难于接受,这就使对方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表面上似乎让对方享有选择余地,实际上却是使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前后夹击对方,使之无路可逃。
请你研究下面案例,想一想二难推理的巧妙运用及破解方法。
1. 古希腊有一个国王,想把一批囚徒处死。当时盛行的处死方法有二:一是砍头,二是绞死。这两种死法囚徒可以自己选择。选择的方法是:死前囚徒随意说出一句活,而且这句话可以让人马上检验出真假。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那就绞死;如果囚徒说的是假话,那就砍头。结果,有的囚徒因说真话(包括说不出话)而上了绞架;有的囚徒因说假话而身首分离。其中有一个囚徒非常聪明,当轮到他选择处死的方法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要对我砍头。”他会面临怎样的境遇呢?
2.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有一天长了一身疥疮,又痒又痛,很不好受。他派人去向天帝祈祷,没有见好,就怪罪于祈祷的人,想把他杀掉。齐国的大夫晏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对齐景公说:“你以为向天帝祈祷真的有用吗?如果……?”齐景公听了晏子这番话,就把那人给放了。
请你补上晏子的二难推理。
3. 有一天,班长给班主任写了一份辞职书。辞职书中写道:“我不胜任班长工作,请求辞职。因为我要是对同学严加管理,同学们会说我盛气凌人;我要是对同学放松管理,同学们又会说我不负责任。”
班长辞职书中写的这段话是一个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这位班长是这样推理的:
如果我对同学严加管理,同学会说我盛气凌人;
如果我对同学放松管理,同学又会说我不负责任;
我对同学或者严加管理,或者放松管理都得不到同学的拥护。
如果你是班主任,该怎么回复这位同学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