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任务单:通过界定概念巧解高考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任务单:通过界定概念巧解高考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5: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通过界定概念巧解考题
——学会概念界定
情境任务
你能看出下面句子的问题所在吗?
1.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今年的中秋节特别热闹,到处灯火阑珊。
3.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人们在日常表达中的问题其实也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我们可以运用界定概念的方法来帮助解答语文阅读、写作或语用运用方面的问题。
活动目标
运用界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解决语文考题中的相关问题。
活动任务
任务一: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判断表达错误
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弱点。模糊、抽象、空洞的词义常常让别人难以理解表达者的意思,而且表达者本人也可能不知所云。如果一个人不能用明白、具体的语言阐述他的观点,他的观点可能模糊不清,可能无法成立,也可能没有真正的观点。
概念模糊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脱离内涵
外延不清
内涵与外延不统一
偷换概念
请你分析下面的表达中各存在怎样的问题:
1. 追求一生,却不曾拥有,也是一种快乐。诗人陆游一生渴望朝廷收复失地,临死前也不忘嘱托子女:“南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穷极一生都在追求着天下一统,他上言朝廷,拖着老弱身躯依然亲赴沙场。即使在梦中,也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翻开陆游的诗篇,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虽然,朝廷最后也没有收复失地,陆游抱着遗憾而与世长辞。但我们坚信九泉之下的他必定在执着地等待着天下一统的时刻,那时他的脸上必定会呈现最快乐最动人的笑容。漫漫人生之路,始终追求同一事物,虽不曾拥有,但何尝不快乐呢?
——《追求是一种快乐》
2.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同时她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3.勇气就是敢想敢做,毫不畏惧的气势。
一千六百多种材料,一千六百多次的重复,要是我们普通人重复一千六百多次相同的事情,我想我们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但是爱迪生做到了,就是他,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他把每一次的失败当作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在失败中,爱迪生坚持着,始终不向失败低头,终于,他成功了。为什么?就是因为爱迪生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啊。
——《勇气铸就成功》
4.高考作文构思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5年江苏高考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写作文,材料所给提示“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是智慧的三项特征,到底是怎样的经验、能力、境界,或者还有其他的理解,需要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释。有学生说坚守是一种智慧,接下来就大谈坚守,不讲智慧;有学生说智慧在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接下来就只谈失败如何是成功之母。
任务二:用澄清概念的方法完善表达
辨识下面语段中表达不周或欠有力之处并进行修改:
1.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
——《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 诚然,“快”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物质上的便利、快节奏的生活,有人却说,我们跑得太快,把灵魂丢在了身后。
3. 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是其中的精华。
4. 独创的东西不一定新,但一定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不会被他人所要挟。
任务三:借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语段,快速提取各段信息,勾画文中关于概念界定的语句,并界定“被遗忘权”。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第一段主要信息:
第二段主要信息:
第三段主要信息:
第四段主要信息:
第五段主要信息:
被遗忘权是指:
任务四:界定概念,增强高考作文的说服力
“概念界定”指向的是高考议论文写作中“是什么”的论述层面,“学有所指”方能“学以致用”。
请用界定概念的方法论述“工匠精神”的价值 。
工匠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