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余光中《寻李白》
二、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蜀道难》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
李白在《蜀道难》中表达了怎样的情与意呢?
三、朗读会意
1.听朗诵音频
2.学生朗读全诗
3.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重点字音
噫吁嚱 ( yī xū xī ) 鱼凫(fú) 石栈(zhàn)
猿猱(náo)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喧豗(huī) 扪参( ménshēn) 膺(yīng)
峥嵘(zhēng róng) 万壑(hè) 砯崖(pī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咨嗟(zī)
四、诗意理解
蜀道: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李白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五、思考探究
1.《蜀道难》为乐府旧题,本为写行旅之艰难。李白作为唐人再写旧题,是简单的再重复还是另有创新之处
作者对乐府古题作了创新的改革
(1)冲破了通篇五言的格局,采用长短句式,错落有致,灵动飘逸。
(2)以一唱三叹的方法来渲染主题,不仅有语调的重复,更多的是意义的重复和情绪上的重复,不断掀起情感波澜。
2.唐代诗评家殷瑶曾评价《蜀道难》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那么这首诗究竟奇在何处呢 请从艺术手法和意蕴这两个方面来分析。
艺术手法:夸张、用典(引用神话传说)、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细节描写(描摹神态动作)、想象、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化用、双关。
构思巧妙,想象丰富
笔法夸张,雄放豪迈 浪漫主义色彩
一唱三叹,韵律婉转
意蕴:
和其他离别诗相比,这首离别诗表达的主旨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现三次)
(1)劝友人不要入蜀
(2)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3)表达对国事的深切忧虑和关切
和其他离别诗或书不舍之情、或书依依惜别、或书担忧前路、或书美好祝愿不同。诗人的离别是近乎不理智的不让走不能走。
七、迁移拓展
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他人怎么写的: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
(《三秦民谣》)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李白的诗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3.李白才学出众,志向高洁。虽历尽波折,抑郁不得其志,但是他始终保有乐观的态度,不忘忧国、报国。他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对李白、对人生的见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