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蜀相》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蜀相》示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5: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蜀相》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内容。
2.赏析名句。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 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
鉴赏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看对联,猜人名。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
千百年来,有不少颂扬诸葛亮的诗篇,但最脍炙人口、激动人心的要属杜甫所写的《蜀相》。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1.听朗诵音频
2.学生朗读全诗
先请一位学生读全诗,再由全体学生齐声朗读。
3.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品读入境
1.诗意疏通
首联: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也写出了祠堂的环境特点。
颔联: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静动相衬,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
颈联:从大处着眼,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和评价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德。
尾联:对诸葛亮的死,诗人表示了无限的哀思。
“寻”“柏森森”“自”“空”。
2.名句赏析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 ” (《人间词话》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和“空”,自己心目中所景仰的人已经见不到了,尽管映带在台阶两边的碧草并非不悦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莺儿的歌唱,也并非不悦耳,但诗人都无心赏玩。表面写景,实则抒情。这里的“自” 字和“空” 字,也是互文对举。
3.诗意理解
①标题为什么不以“武侯祠”“汉相”为题?
a.作者的立意在于人而不在于祠,祠在诗中只是一个抚今追昔的场景而已,意在引出诸葛亮其人,作者一路寻来,借祠写人,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达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
b.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亮为“蜀相”。若改为“汉相”,会让人误以为是在说西汉或东汉时的丞相。
②品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之“泪” 为谁而流?最后一句的“英雄” 包括作者吗?
诗的最后两句对诸葛亮的死,诗人表示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诸葛亮虽然壮志未酬,但是他所表现出的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崇高精神所给予后人的积极影响,却是无可估量的。这也是诗人杜甫为之感动得泪流满襟的一个根本原因。
“泪满襟” 的英雄,当然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但他用了“长使” 二字,便大大地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
4.手法赏析
情景关系:情景交融
古今关系:怀古伤今、借古抒怀
四、内容小结
五、迁移拓展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作者在诗歌中盛赞了诸葛亮的伟大成就,也点明了他最大的遗憾。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将杨慎《武侯庙》与杜甫的《蜀相》进行比较,说说二诗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