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湖北模拟)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D.有利于本国经济长久健康的发展
2.(2020·河北模拟)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这表明胡佛政府( )
A.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积极探索治愈危机的方法 D.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3.(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4.(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 )
A.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
B.应避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C.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
D.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
6.(2020高三下·渭南月考)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这一现象( )
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
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
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7.(2020·河北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欣欣向荣,城镇中建起了许多富丽堂皇的电影院,人们纷纷购买廉价电影票,观看浪漫爱情、个人英雄、冒险离奇等主题的电影。这反映出此时美国( )
A.民众寻求艺术慰藉 B.奢侈享乐之风盛行
C.电影工业发展迅速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8.(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9.(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人们之所以用“theGreatDepression”来形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 )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10.(2020·福建模拟)“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C.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11.(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2.(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提高进口关税。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13.(2019高一下·黄石期末)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14.(2019高二上·安新开学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入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其意在说明( )
A.生产发展迅速抑制了市场扩张 B.经济危机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C.西方经济繁荣必然会导致危机 D.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
15.(2019高一下·锡山期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新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 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17.(2019高一下·长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佛总统(1929—1933年在任)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世纪)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行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共识?它们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主要和工业革命完成需要自由贸易有关;经济大危机期间,西方国家提高关税税率,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因此二者的做法都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提高关税税率不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A选项排除。
世界市场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均衡的,C选项排除。
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不利于本国经济的良性发展,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关税与市场的关系。
2.【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等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时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B正确;
A错误,自由放任政策并不反对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C错误,与材料中的自由放任政策不相符;
D错误,胡佛认识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但认为应该让经济自我调节而“自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经济大危机后胡佛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造成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3.【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工资的增长指数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指数明显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并不是同步增长。
B.1929年之前,美国政府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没有适度干预生产。
C.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D.从材料主要看出的是生产指数和工资指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容易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来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从材料能够反映出1929年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整个世界,工业生产,世界贸易,和失业人口的变化特征,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比较大,破坏性和范围都比较大。
B.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材料不能说明,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材料不能充分说明,法国受到的破坏性最小。
D.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来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信息分析可知: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的超前消费引发了银行倒闭和企业破产,因此作者强调经济运行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D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 前景做出科学的分析,而不是盲目乐观;
B错误 ,“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适度的银行贷款额度有利于 刺激生产和消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过渡膨胀的信贷消费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在经济运行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
6.【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等政府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尝试摆脱危机,但这些措施进一步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①②③正确,A符合题意,D排除;
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BC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依据所学知识中危机发生后各国以邻为壑的措施和影响回答即可。
7.【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高考的常考点。结合此时大萧条的背景可知,民众观看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等主题的电影,是想暂时摆脱现实的困苦,通过电影寻求精神慰藉,A选项正确;
由材料“廉价电影票”可以看出民众并不是在奢侈享乐,B选项错误;
C选项与题意不符,由“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可知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美国此时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巨大冲击,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世界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大危机下民生凋敝,但电影业发展,反映了民众寻求艺术慰藉的心理。
8.【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D.产销矛盾只是具体因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危机的原因来分析材料。
9.【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①范围广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
②时间长也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
③破坏性大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是错误的表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解答本题可根据所学的特点直接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胡佛”“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社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恶化,民谣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D正确;
A、C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结合1929到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美国政府的政策可以得出结论。
11.【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失业现象严重,找工作难,B符合题意;
A错误,经济危机中 供大于求,所以物价应该是低;
C、D错误,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所以西方世界不是像死水一样平静,也不会亲如兄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下失业率急剧攀升,找工作难。
12.【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提高关税,采取提高关税政策来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B选项正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提高关税,加强贸易保护来转嫁经济危机,并不是联合解决经济危机,故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提高进口关税”等信息只能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加强贸易保护的方式来缓和经济危机,并未体现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故C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提高进口关税,限制进口来缓和经济危机,并未体现限制出口,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1930~1932年得出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中各国为转嫁危机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结。
13.【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并未给苏联造成冲击,故A项错误;
“苏联经济的整体下滑”说法过于片面,因为1928年开始的苏联“一五”计划使苏联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故B项错误;
1928年前后,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使用计划的手段调拉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市场萧条,物资紧缺,影响了人民生活,故C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市场繁荣,实行时间主要是在1921年到1924年,后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1930年轻工业或消费品的短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便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4.【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该学者把经济危机比喻成“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D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经济危机的生产与需求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
材料认为经济危机具有必然性,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揭示经济繁荣与经济危机必然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只可抑制,不可根除。
15.【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不是对经济的破坏,而是对政治产生的影响。B.材料中体现不出人民生活的困苦。C.从材料中的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D.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此进行政策调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得出经济危机的影响。
16.【答案】(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张伯伦的税制改革和经济大危机下的贸易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注意对当时的大环境的把握,考查较为基础。
17.【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正如前面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中美隆、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及胡佛的话进行归纳即可;答案为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共识:根据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可以看出美国人虽然对经济危机的成因等认识存在分歧,但都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联系:根据三则材料可知:对经济危机认识的缺陷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严重。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于这一认识进行答题即可认识到几个人思想的缺陷。
18.【答案】(1)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总额均大幅度下滑。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
(2)美国和德国。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发展状况要抓住材料中的“下降”“减少”等信息来回答;原因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可知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结合经济危机的影响回答。
(2)第一问结合表格回答;第二问要注意从经济、历史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3)第一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二、三问要立足于法西斯专政这一角度分析结果及影响。
故答案为:(1) 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总额均大幅度下滑。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
(2) 美国和德国。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 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二战和经济大危机的准确把握。结合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的影响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湖北模拟)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D.有利于本国经济长久健康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主要和工业革命完成需要自由贸易有关;经济大危机期间,西方国家提高关税税率,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因此二者的做法都有利于本国的经济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
提高关税税率不利于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A选项排除。
世界市场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均衡的,C选项排除。
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不利于本国经济的良性发展,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关税与市场的关系。
2.(2020·河北模拟)胡佛认为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这表明胡佛政府( )
A.拒绝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积极探索治愈危机的方法 D.忽视了危机的破坏性
【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只是一件孤立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等信息分析可知:经济大危机时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B正确;
A错误,自由放任政策并不反对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C错误,与材料中的自由放任政策不相符;
D错误,胡佛认识到经济危机的破坏性,但认为应该让经济自我调节而“自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经济大危机后胡佛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造成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3.(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如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D.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工资的增长指数与工业生产的增长指数明显出现了巨大的偏差,并不是同步增长。
B.1929年之前,美国政府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政策,没有适度干预生产。
C.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D.从材料主要看出的是生产指数和工资指数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容易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背景来分析。
4.(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B.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 D.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从材料能够反映出1929年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整个世界,工业生产,世界贸易,和失业人口的变化特征,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比较大,破坏性和范围都比较大。
B.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材料不能说明,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
C.材料不能充分说明,法国受到的破坏性最小。
D.材料看不出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来分析。
5.(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一战后,美国信用扩张支撑的生产和消费快速增长不是建立在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乐观情绪之上的。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据此分析,经济运行( )
A.不应产生对前景较为乐观的估计
B.应避免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C.应尽力缩小银行贷款的额度
D.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越是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越是积极地寻求贷款和赊购。于是,造成坏账的大量积累,引发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等信息分析可知:无生产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者的超前消费引发了银行倒闭和企业破产,因此作者强调经济运行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D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 前景做出科学的分析,而不是盲目乐观;
B错误 ,“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
C错误,适度的银行贷款额度有利于 刺激生产和消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过渡膨胀的信贷消费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在经济运行应力求生产与消费的协调。
6.(2020高三下·渭南月考)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战。这一现象( )
①摆脱经济危机的尝试
②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
③加剧世界性经济危机
④自由放任政策的放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等政府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尝试摆脱危机,但这些措施进一步破坏了世界经济秩序,加剧了经济危机,故①②③正确,A符合题意,D排除;
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BC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依据所学知识中危机发生后各国以邻为壑的措施和影响回答即可。
7.(2020·河北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欣欣向荣,城镇中建起了许多富丽堂皇的电影院,人们纷纷购买廉价电影票,观看浪漫爱情、个人英雄、冒险离奇等主题的电影。这反映出此时美国( )
A.民众寻求艺术慰藉 B.奢侈享乐之风盛行
C.电影工业发展迅速 D.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是高考的常考点。结合此时大萧条的背景可知,民众观看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等主题的电影,是想暂时摆脱现实的困苦,通过电影寻求精神慰藉,A选项正确;
由材料“廉价电影票”可以看出民众并不是在奢侈享乐,B选项错误;
C选项与题意不符,由“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可知是大萧条时期的美国;
美国此时受到经济大危机的巨大冲击,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世界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大危机下民生凋敝,但电影业发展,反映了民众寻求艺术慰藉的心理。
8.(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D.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答案】A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D.产销矛盾只是具体因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要求学生结合经济危机的原因来分析材料。
9.(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人们之所以用“theGreatDepression”来形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 )
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①范围广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
②时间长也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征。
③破坏性大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解体是错误的表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解答本题可根据所学的特点直接进行分析即可。
10.(2020·福建模拟)“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对该民谣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永久性衰退
B.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C.资本主义制度彻底崩溃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胡佛”“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社会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恶化,民谣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D正确;
A、C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B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结合1929到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美国政府的政策可以得出结论。
11.(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失业现象严重,找工作难,B符合题意;
A错误,经济危机中 供大于求,所以物价应该是低;
C、D错误,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所以西方世界不是像死水一样平静,也不会亲如兄弟;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下失业率急剧攀升,找工作难。
12.(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提高进口关税。这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 )
A.步调一致,联合解决经济危机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1930~1932年,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提高关税,采取提高关税政策来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故B选项正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提高关税,加强贸易保护来转嫁经济危机,并不是联合解决经济危机,故A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自由贸易政策”“提高进口关税”等信息只能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加强贸易保护的方式来缓和经济危机,并未体现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故C选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提高进口关税,限制进口来缓和经济危机,并未体现限制出口,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1930~1932年得出经济危机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中各国为转嫁危机采取的措施可以得出结。
13.(2019高一下·黄石期末)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并未给苏联造成冲击,故A项错误;
“苏联经济的整体下滑”说法过于片面,因为1928年开始的苏联“一五”计划使苏联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故B项错误;
1928年前后,苏联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使用计划的手段调拉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市场萧条,物资紧缺,影响了人民生活,故C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市场繁荣,实行时间主要是在1921年到1924年,后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1930年轻工业或消费品的短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便可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4.(2019高二上·安新开学考)有学者指出,经济危机是“市场赶不上生产的脚步”的结果,其爆发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一直陷入危机之中,好像“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其意在说明( )
A.生产发展迅速抑制了市场扩张 B.经济危机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C.西方经济繁荣必然会导致危机 D.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周期性
【答案】D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该学者把经济危机比喻成“一年四季的自然更迭”,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D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经济危机的生产与需求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
材料认为经济危机具有必然性,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揭示经济繁荣与经济危机必然联系,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只可抑制,不可根除。
15.(2019高一下·锡山期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答案】C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A.材料反映的不是对经济的破坏,而是对政治产生的影响。B.材料中体现不出人民生活的困苦。C.从材料中的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可以看出,当时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D.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此进行政策调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得出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新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 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答案】(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故答案为:(1)背景: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地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美德等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影响: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张伯伦的税制改革和经济大危机下的贸易战,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注意对当时的大环境的把握,考查较为基础。
17.(2019高一下·长春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佛总统(1929—1933年在任)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世纪)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行一首歌谣:“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共识?它们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正如前面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知识点】“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中美隆、弗里德曼、萨缪尔森及胡佛的话进行归纳即可;答案为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共识:根据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可以看出美国人虽然对经济危机的成因等认识存在分歧,但都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联系:根据三则材料可知:对经济危机认识的缺陷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严重。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大危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基于这一认识进行答题即可认识到几个人思想的缺陷。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减少了2/3。
材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阅读材料一,说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材料二中受打击最大的是哪两国?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3)材料二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
【答案】(1)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总额均大幅度下滑。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
(2)美国和德国。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解析】【分析】(1)发展状况要抓住材料中的“下降”“减少”等信息来回答;原因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可知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结合经济危机的影响回答。
(2)第一问结合表格回答;第二问要注意从经济、历史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3)第一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二、三问要立足于法西斯专政这一角度分析结果及影响。
故答案为:(1) 发展状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及贸易总额均大幅度下滑。原因:经济危机冲击下,资本主义各国提高关税壁垒。
(2) 美国和德国。原因: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3) 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二战和经济大危机的准确把握。结合经济危机对各国产生的影响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