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教案
教学目标
1.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探究文章的文化内涵。
3.比较阅读,发掘作家作品的个性魅力。
教学重点
1.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探究文章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广东有粤剧,北京有京剧。在我国西北五省就流传着一种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的秦腔。逢年过节,吼唱秦腔是秦人表达快乐、倾吐悲伤的最佳方式……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至今):
身份:当代作家、中国作协理事、全国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联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主要经历: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
1982年,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后就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
2003年,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16年12月,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3月22日,被澳门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月,当选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作品:小说:《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满月儿》
《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高老庄》
《浮躁》(获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腊月·正月》《怀念狼》《兵娃》
散文集:《贾平凹灵性散文》(获第二届三毛散文奖)
特色: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其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般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三、文体知识
寻根文学:
含义: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寻根”并不是回归传统,而是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较为有利的载体。
兴起时间:20世纪八十年代
代表作家:贾平凹、韩少功、阿城
代表作品:《文学的“根”》《棋王》
现实意义: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作家和读者对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思考和热议,而且直到今天这种文化上的寻根求源也没有停下脚步。
四、秦腔简介
五、朗读感知
1.以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2. 思考。
文章题目为“秦腔”,作者仅仅是只为了介绍秦腔吗?如果不是,那作者围绕“秦腔”又写了哪些内容?
六、讨论点拨
(1)文章题目为“秦腔”,作者仅仅是只为了介绍秦腔吗?
不是
文章起首似乎只是写秦腔。随着作者行文的曲折和情绪的延宕。重心向展示和秦腔有关的对于秦地山川地貌、风情民俗、秦人生存状态和人格精神上转移。作品虽写的是秦腔,但其实意在写人,写这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写人的生命意志和精神面貌。
(2)作者围绕“秦腔”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1-3):秦腔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4-9):神情毕现地表现出秦川百姓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一层(4-5):写农民唱秦腔,突出秦川百姓对秦腔的热爱。
第二层(6):写演戏的情景,突出秦川百姓对秦腔的痴迷。
第三层(7):写看戏的场景,秦腔演出的同时也在演出秦川百姓生活中的悲喜剧。
第四层(8-9):写秦腔在秦川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强调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七、主旨探究
探究秦腔的主题
地籁:三秦大地草野乡间的广袤、空旷、实在孕育了秦腔。(秦地)
人籁:豪爽、真诚的秦川劳苦农民以秦腔为精神享受。(“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五大生命要素之一)
天籁:秦川劳苦农民对秦腔的喜爱之情浓厚,认为秦腔是世间最美好的声音。(排戏、盼戏、演戏)
文化意蕴厚重,不仅描写了秦腔的风俗文化,也展现了秦人的生活状态,还凸显了作者对秦腔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
八、鉴赏艺术特色
文章是怎样将秦腔与秦川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点拨: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场面描写有声有色
2. 语言丰富形象,情绪饱满
(1)语言传神、多样
(2)语言具地域性特征,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
①纯口语
②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
(3)用词新颖、准确
①打破了形容词的界限
②新颖、准确的动词
(4)语言具有音乐美
①短句长句错落
②对话式语言穿插
③和谐搭配的众多虚词
④重叠反复的手法
九、比较阅读
比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秦腔》两篇散文的异同。
比较点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异 笔调 缓笔 疾笔
行文风格 清朗、飘逸、隽永 开阔、深远、厚重
语言特点 充满原始气息,沉静克制,充满诗意 讲求“张扬、大度、力度”,语言浓墨重彩,交织着力量美与泥土气
意象 无名的自然风物 传统戏剧“秦腔”
文章内涵 对生命的感受与思考 秦地人民的生活与内涵
同 都是对物与人之间关联的追索与思考。
九、拓展延伸
在当代,文化娱乐的形式丰富多彩,诸如秦腔之类的传统艺术已有衰落之势,据此有人提出了,秦腔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更多层次的观众。那么,请谈谈你对诸如秦腔之类传统艺术的发展前景的看法。
十、布置作业
1.课外去找一些秦腔曲目听一听;
2.比较阅读《秦腔》《胡同文化》试分析两篇散文各表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