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21 08:55: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天津)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2.(2020·安徽模拟)“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D.缓和资本主义劳工矛盾
3.(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929 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 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C.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 D.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
4.(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 B.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 D.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
5.(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某学者在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道:“虽然社会各阶层都普遍支持新政第一阶段的措施,但新政的第二阶段却遭到来自工商界的挑战。”新政遭到工商界的挑战的原因是(  )
①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 ②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③调整了劳资关系 ④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美国学者艾伦 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道:“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减耕减产,降低农产品价格 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7.(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8.(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罗斯福在1932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
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
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
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9.(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指它(  )
①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④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2019高三上·辉南月考)罗斯福在新政中曾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美国文明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木的树一样。激进派说,把它砍掉;保守派说,不要动它;改革派认为,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把这棵树修剪下,既保留老树干,又使它长出新枝,重新茁壮成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坚持自由主义的前总统胡佛属于“激进派”
B.“折中的办法”是指大规模地建设福利国家
C.“老树干”具体是指资本主义固有基本矛盾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新政中长出的“新枝”
11.(2019高二上·惠阳月考)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落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最终以失败告终 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12.(2019高二上·惠阳月考)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权与制衡机制不利于了新政的开展
B.司法解释调整顺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干扰司法公正判决
13.(2020·洛阳模拟)在经历了1983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说明美国(  )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C.政府的职能重新得到加强 D.经济发展得益于冷战结束
14.(2019高一下·通榆月考)埃里克 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15.(2019·河西模拟)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海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斯福并不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更不能未卜先知,他和胡佛一样都信奉“自由经济”,而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罗斯福比胡佛优秀的地方主要在于不是抱着自由主义的教条不放,而是千方百计去减轻灾难,顺时而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摘编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根据材料,围绕“罗斯福,新政”提出自己的见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提出的见解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见解正确,史论结合)
17.(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18.(2019·杭州模拟)上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
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
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C项;
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改善工人的处境,给予工人一定的民主权力,这些做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C正确;
A、B、D错误,都属于这些做法的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3.【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BC均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需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的分析理解,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材料“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说明总体已经涉及立法领域,说明政府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故A正确。
B说法绝对,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司法的相关信息,排除C。
D“全面”说法片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但新政的第二阶段却遭到来自工商界的挑战”这一关键信息分析可知:①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④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是第一阶段的内容,排除;
②③属于第二阶段的内容,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工商业者的反对,因此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两个阶段,并认识其维护工人的权益实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6.【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收入下降,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做法是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选C;
减耕减产,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会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不能缓解经济危机,A错误;
就经济危机期间,刺激产品出口容易掀起贸易战,从而加剧经济危机,排除B;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防止投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是农民减耕减产,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
7.【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8.【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A罗斯福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说法不符合新政的前提,排除;
B根据材料“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 ,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 ”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大资本家的垄断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反思 ,符合题意;
C罗斯福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不是 普通民众的利益 ,排除;
D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和实质。
9.【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只可能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
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③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和社会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危机的破坏性仍然在持续。
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开始结合,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罗斯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影响,解答本题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以及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分析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它应该属于新政中长出的“新枝”,故选D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自由主义的前总统胡佛反刘罗斯福新政,其并非“激进派”。而是“保守派”,排除A项;
“折中的办法”是指国家干预经济,“大规模建设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
“老树干”是指资本主义的民丰制度。而非同有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史料中“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把这棵树修剪下,既保留老树干,又使它长出新枝,重新茁壮成长"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及实质、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11.【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效仿,故A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
题干中三位学者的评价中都提及罗斯福新政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题干三位学者的评价对于罗斯福新政不认同,未提及成功方面,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表格中史料的分析,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政有不同的评价,但其共性方面都体现了新政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故具有阶级局限性。
12.【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可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变化,而《全国劳工关系法》的确认有利于推动新政,缓解经济危机,故选B项;
据材料“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分析有利于新政的展开,排除A项;
料“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说明是激化矛盾,排除C项;材料“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说明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依据对宪法的解释而不是行政的干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史料中“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结合新政的事件可分析 得知该时间适应了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利于经济发展。
13.【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90年代及美国经济“四高两低”的特点可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因此B正确;
A错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只能被缓和,不能被解决;
C错误,新经济下政府采取“宏观自主,微观调控”的政策,因此政府的职能没有加强;
D错误,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得益于自身政策的调整和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与冷战结束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新经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技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模式。
14.【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可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符合题意,B正确;
ACD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符合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要求,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普通人的安全感。
15.【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C正确;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健,排除A;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B;
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
16.【答案】(1)示例一
见解:把罗斯福看作与胡佛是一样的“自由经济”奉行者,其实是抹杀了罗斯福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论证:罗斯福新政以前,资本主义.家大多盛行自由经济政策;胡佛就是自由经济政策的忠实信奉者,也正是自由经济政策才致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没能得到及时的遏制;罗斯福尽管在新政中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但并没有完全奉行自由经济政策,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恢复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所创立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胆创新,说明他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上完成了创新,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示例二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虽有所革新,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
(2)论证:胡佛坚持了自由政策,罗斯福新政也同样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由经济政策;尽管罗斯福新政是出于遏制经济危机的需要,但也只是对自由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修正,尤其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更是没有触动;材料观点把罗斯福与胡佛看作自由经济政策的奉行者,正是看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虽然有所创新,但罗斯福仍是自由经济的奉行者。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罗斯福新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者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做到试论结合,论从史出,最后进行总结。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论实证。把握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17.【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 在经济 ‘ 大危机 ’ 中,他采取 ‘ 抑富济贫 ’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得出经济大危机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的美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材料“ 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 弱势群体 ’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 弱势群体 ’也比较关注 ”得出个人因素, 根据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 新政 ’的一个主要内容 ”得出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政的 一个主要内容分析即可。
(2 )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体现了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保障的特点,即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 根据材料“于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 ” 得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颁布和推行以政府主导; 根据材料“ 《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 ‘ 弱势群体 ’ 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得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即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等角度。
故答案为:(1) 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 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掌握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以及时机。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通过新政采取的方式,涉及的对象等进行分析。
18.【答案】(1)“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如答“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稳定起积极作用亦可)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对经济的干预,实质是
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等方面。
故答案为:
(1)
“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天津)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A项正确;
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
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C项;
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有效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2.(2020·安徽模拟)“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预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D.缓和资本主义劳工矛盾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改善工人的处境,给予工人一定的民主权力,这些做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从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C正确;
A、B、D错误,都属于这些做法的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3.(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1929 年经济危机在本质上是场通货紧缩危机,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罗斯福的下列措施中无法用来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向减耕减产的农民发放补贴 B.直接救济和以工代赈
C.规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 D.禁止雇佣16岁以下童工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BC均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D项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需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其实是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治理通货紧缩,同时缓解社会矛盾”的分析理解,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解答即可。
4.(2020高一下·石家庄月考)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 B.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 D.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材料“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说明总体已经涉及立法领域,说明政府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故A正确。
B说法绝对,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司法的相关信息,排除C。
D“全面”说法片面,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某学者在评论罗斯福新政时说道:“虽然社会各阶层都普遍支持新政第一阶段的措施,但新政的第二阶段却遭到来自工商界的挑战。”新政遭到工商界的挑战的原因是(  )
①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 ②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③调整了劳资关系 ④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但新政的第二阶段却遭到来自工商界的挑战”这一关键信息分析可知:①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④大力举办公共工程是第一阶段的内容,排除;
②③属于第二阶段的内容,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工商业者的反对,因此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学生要把握,罗斯福新政的两个阶段,并认识其维护工人的权益实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6.(2020高二下·大庆月考)美国学者艾伦 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道:“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减耕减产,降低农产品价格 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
C.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D.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收入下降,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做法是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选C;
减耕减产,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会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不能缓解经济危机,A错误;
就经济危机期间,刺激产品出口容易掀起贸易战,从而加剧经济危机,排除B;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防止投机,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过剩造成的,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在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是农民减耕减产,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
7.(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
A.扭转经济危机造成的颓势 B.以强有力的政策改善经济状况
C.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 D.以侵略和扩张方式克服危机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运用政权力量加强对经济干预,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8.(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罗斯福在1932年的一次竞选演讲中指出,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
A.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B.对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
C.代表了美国普通民众的利益
D.认为美国民主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A罗斯福反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说法不符合新政的前提,排除;
B根据材料“六百家大企业现在掌握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业,一千万家小企业才占有了其余的三分之一 ,大企业家大金融家的私人权利已经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他们的经济专制束缚了人民的自由 ”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大资本家的垄断是经济危机的原因,这是对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反思 ,符合题意;
C罗斯福代表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不是 普通民众的利益 ,排除;
D说法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和实质。
9.(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指它(  )
①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
④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只可能缓解经济危机的危害。
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③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和社会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危机的破坏性仍然在持续。
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开始结合,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效仿罗斯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罗斯福新政影响,解答本题需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以及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分析即可。
10.(2019高三上·辉南月考)罗斯福在新政中曾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美国文明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木的树一样。激进派说,把它砍掉;保守派说,不要动它;改革派认为,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把这棵树修剪下,既保留老树干,又使它长出新枝,重新茁壮成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坚持自由主义的前总统胡佛属于“激进派”
B.“折中的办法”是指大规模地建设福利国家
C.“老树干”具体是指资本主义固有基本矛盾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新政中长出的“新枝”
【答案】D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它应该属于新政中长出的“新枝”,故选D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自由主义的前总统胡佛反刘罗斯福新政,其并非“激进派”。而是“保守派”,排除A项;
“折中的办法”是指国家干预经济,“大规模建设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
“老树干”是指资本主义的民丰制度。而非同有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史料中“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把这棵树修剪下,既保留老树干,又使它长出新枝,重新茁壮成长"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及实质、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11.(2019高二上·惠阳月考)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落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最终以失败告终 B.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具有阶级局限性 D.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二战后被资本主义世界效仿,故A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
题干中三位学者的评价中都提及罗斯福新政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题干三位学者的评价对于罗斯福新政不认同,未提及成功方面,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表格中史料的分析,三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政有不同的评价,但其共性方面都体现了新政保护少数人的利益或者资本主义制度。故具有阶级局限性。
12.(2019高二上·惠阳月考)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分权与制衡机制不利于了新政的开展
B.司法解释调整顺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干扰司法公正判决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据材料“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可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变化,而《全国劳工关系法》的确认有利于推动新政,缓解经济危机,故选B项;
据材料“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分析有利于新政的展开,排除A项;
料“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说明是激化矛盾,排除C项;材料“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说明最高法院的判决是依据对宪法的解释而不是行政的干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史料中“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结合新政的事件可分析 得知该时间适应了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利于经济发展。
13.(2020·洛阳模拟)在经历了1983年以来的经济低速增长之后,从90年代起,美国在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出“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说明美国(  )
A.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C.政府的职能重新得到加强 D.经济发展得益于冷战结束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90年代及美国经济“四高两低”的特点可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因此B正确;
A错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只能被缓和,不能被解决;
C错误,新经济下政府采取“宏观自主,微观调控”的政策,因此政府的职能没有加强;
D错误,美国新经济的出现得益于自身政策的调整和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与冷战结束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美国的新经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技术,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模式。
14.(2019高一下·通榆月考)埃里克 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可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符合题意,B正确;
ACD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符合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要求,所以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增强普通人的安全感。
15.(2019·河西模拟)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
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C正确;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健,排除A;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B;
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海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斯福并不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更不能未卜先知,他和胡佛一样都信奉“自由经济”,而不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罗斯福比胡佛优秀的地方主要在于不是抱着自由主义的教条不放,而是千方百计去减轻灾难,顺时而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摘编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根据材料,围绕“罗斯福,新政”提出自己的见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提出的见解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见解正确,史论结合)
【答案】(1)示例一
见解:把罗斯福看作与胡佛是一样的“自由经济”奉行者,其实是抹杀了罗斯福对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论证:罗斯福新政以前,资本主义.家大多盛行自由经济政策;胡佛就是自由经济政策的忠实信奉者,也正是自由经济政策才致使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没能得到及时的遏制;罗斯福尽管在新政中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但并没有完全奉行自由经济政策,而是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恢复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所创立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胆创新,说明他比胡佛更懂得宏观经济学的奥妙。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上完成了创新,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示例二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虽有所革新,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
(2)论证:胡佛坚持了自由政策,罗斯福新政也同样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由经济政策;尽管罗斯福新政是出于遏制经济危机的需要,但也只是对自由经济政策进行了一些修正,尤其对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更是没有触动;材料观点把罗斯福与胡佛看作自由经济政策的奉行者,正是看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虽然有所创新,但罗斯福仍是自由经济的奉行者。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罗斯福新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者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自由模式。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做到试论结合,论从史出,最后进行总结。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罗斯福新政,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论实证。把握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17.(2020高一下·晋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社会保障维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弱势群体”面对生存的考验,急需政府进行强有力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与罗斯福的个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罗斯福正值壮年时得了骨髓炎,在加上治疗不当导致他腰部以下的瘫痪,以至于他后半生的行走中一直需要人的扶持,两腿还得装上笨重的钢撑架。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他认为联邦政府应承担起保障人们生活的责任,罗斯福的主张为《社会保障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934年6月,罗斯福任命了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用来研究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为研究成果制定立法纲领。这个委员会于1935年1月向国会提交了一个关于社会保障的法案,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摘自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 (1 )根据材料“ 在经济 ‘ 大危机 ’ 中,他采取 ‘ 抑富济贫 ’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得出经济大危机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大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庞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的美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为了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罗斯福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材料“ 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 弱势群体 ’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 弱势群体 ’也比较关注 ”得出个人因素, 根据材料“ 社会保障就是‘ 新政 ’的一个主要内容 ”得出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社会保障制度是新政的 一个主要内容分析即可。
(2 )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体现了罗斯福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保障的特点,即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 根据材料“于这个法案经过激烈的争论于1935年8月14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便是著名的《社会保障法》 ” 得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颁布和推行以政府主导; 根据材料“ 《社会保障法》的出台为年老、儿童,妇女、失业人员等 ‘ 弱势群体 ’ 的保障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 ”得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即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等角度。
故答案为:(1) 背景:经济危机下,失业人口庞大。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罗斯福个人因素。罗斯福就任总统,推行新政。
(2) 特点:“抑富济贫”(救济贫困和抑制富人结合起来);立法保障(社会保障走向法律化、制度化);政府主导;保护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得到基本保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掌握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以及时机。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通过新政采取的方式,涉及的对象等进行分析。
18.(2019·杭州模拟)上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答案】(1)“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如答“新政”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稳定起积极作用亦可)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对经济的干预,实质是
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等方面。
故答案为:
(1)
“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膨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