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微专题教案:纪实散文中的艺术表达——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6微专题教案:纪实散文中的艺术表达——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二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8:4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专题二: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
第二课时:纪实散文中的艺术表达
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了解纪实散文的特点。
2.通过阅读交流的方式,分析两篇散文主要采用的艺术表达技巧,体会纪实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结合纪实散文的特点,分析两篇散文主要采用的艺术表达技巧,体会其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推送学习任务单
二、熟悉本课“教学参考资源”,在智课端准备资源并向学生推送助读资源。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纪实散文中的艺术表达——直面牺牲的纪实散文(第二课时)
三、划分小组,规划赋分,制作活动评价量表。
【课堂活动】
一、活动导入
《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为纪念被反动势力杀害的青年而写的两篇优秀的悼文,主题相似,情感相通,同时,在写法上,两篇文章也具有相似性,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具体句段,谈一谈你的理解。
二、活动过程
任务一、了解纪实散文特点
纪实散文是纪实文学的一种,请借助参考助学资源,了解纪实散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助读资源:【读写策略】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视频)
【点拨】
任务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艺术表达
1.阅读下列句段,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鉴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1)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2)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4)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③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④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⑤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点拨】
(1)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表达了作者对徒手请愿的看法,这个比喻很浅显,却生动、具体、形象地阐明了深奥而抽象的道理。
(2)此句运用了反语,句子中的“太平”揭露了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残暴虐杀造成的“万马齐喑”的现状和可悲的局面,表达了作者对反动势力的愤恨。
(3)作者把面对“淋漓的鲜血”,有因不满和哀痛而不能“直面”“正视”的、麻木的“庸人”,与能面对黑暗现实、不怕流血牺牲勇敢地站起来反抗、将创造“第三种生活”的“真的猛士”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猛士”的高大人格。
(4)以上句段中,作者用反复来“抒愤怒”,作者一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却又感觉到“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无言的苦痛、愤怒、悲哀与伤悼的心情。
2.阅读下列句段,请从描写的角度加以鉴赏,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1)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2)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3)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点拨】
(1)此句是运用了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引用了与程君的对话,从侧面写出了刘和珍积极追求进步的人物形象。
(2)此句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描写方法,生动地写出了刘和珍不畏时局的压迫,追求真理、自强上进的特点,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刘和珍勇毅奋斗、壮烈牺牲的思想基础。
(3)此处属于场景描写,情景再现。此段,鲁迅先生对三位女性被袭击时的情景进行了精准描述,如实地把执政府卫队杀人的过程再现于读者眼前,使爱国者的互助友爱和杀人者的凶狠残暴形成对比,也体现了作者对死者的哀痛和尊敬,对杀人者的愤怒和憎恨。
3.本文是一篇纪实散文,每一部分几乎都是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这不仅增加了文章思想的深度,而且使作者爱与恨、悲与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结合具体文段加以说明。
【范例分析】
【叙述】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分析】追忆了刘和珍和蔼善良、刚毅从容、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
【议论】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分析】对斗争方式和烈士死难的意义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议论。
【抒情】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分析】此段抒发了鲁迅对烈士的深切的哀悼,并引用陶潜的诗句,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逝者与青山同在的真挚感情。
任务三、《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艺术表达
1.本文是一篇合悼“左联”五烈士的记念文章,设计的材料比较零散,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请思考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各小节之间又是如何进行联系与衔接的。
【范例分析】
2.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
【参考分析】本篇文章将记叙、议论、抒情高度融合。从总体看,前三节重在记叙;第四节记叙抒情并重;第五节重在议论、抒情。同时在每一节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例如:
第一节着重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会面,在朴素的记叙文字中,处处流露出他们彼此间的信赖和关怀(抒情)。在忆及彼得斐集子的失落时,又通过痛感“明珠投暗”“岂不冤枉”的简短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恶之情(抒情)。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的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特色。
【参考分析】本文的语言十分洗练、朴实、含义深刻,有着浓郁的抒情意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情感并没有借助过多的感叹词之类来表达,而是在朴实的记叙中抒发的,需要细心体味。
例1:五个青年作家遇害之时,对于上海各大报刊的态度描写如下: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这里简单的“不敢”“不愿”“不屑”三个词,概括了当时大部分刊物在白色恐怖下的态度,也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例2:当写到得知烈士们被害的消息时,作者写下了如下语句:
原来如此!……
这样短短的一行字来表达作者愤怒的感情: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当局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句话中的惊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中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和对死者的痛悼之情。
三、活动小结
本节课堂活动首先要了解纪实散文的特点,然后结合纪实散文的特点,条理清晰地对两篇纪实散文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纪实散文的艺术表达魅力。
四、布置作业
《鲁迅杂文集》选读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活动评价
1.完成本课时【同步测试】。
2.完成活动评价量表的评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