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山坡羊·骊山怀古》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0 14:38:4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山坡羊·骊山怀古
教学目标
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学习怀古类“曲”的赏析方法
教学重点
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鉴赏古诗词曲的方法,即需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背景)与品读文本相结合。另外,如果结合八年级下所学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山坡羊·骊山怀古》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一、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突破策略:
1.讲述故事
张养浩生于富庶之家,去无半点纨绔志气。七岁拾金不昧,十岁废寝忘食,读书不辍,做监察御史时进献万言书,直陈时政“十害”,得罪当权者遭贬。仍不忘关中赈灾,在政治文学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
2.复习张养浩文学常识
组织学生踊跃补充回答。
老师总结: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老野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湮没于历史的滚滚长河,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
◆设计意图:
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张养浩散曲的兴趣,培养学生古诗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生补充回顾张养浩相关文学常识,能更好营造学生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学习气氛。
二、反复诵读,品味韵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弄清读音再诵读,使学生扫清朗读障碍;再引导学生了解朗读节奏划分,读准诗词。
读好节奏。
(1)生再次诵读,读好每个句子的节奏。
(2)师指导并明确节奏划分。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三、诗歌大意
在骊山上四处张望,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年的繁华之景,现在在哪里?只看见荒草疏落,流水回环曲折。到现在,那些憾恨已消散于烟雾弥漫的林间。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赢了的,都变成一抔黄土;输了的,也都变成一抔黄土。
四、品读、体会诗歌
  1、第一层(写景):课件显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找到潼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归纳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第二层(抒情):诗人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自然就想到离潼关不远的长安和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但为什么诗人“望西都”而“意踌躇”呢?为什么经秦汉处而“伤心”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明确: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何等繁华昌盛,而现在,昔日的奢华已不复存在,成了一片废墟。此情此景,怎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宫阙万间——做了土)
  3、第三层(议论):诗人的感情是不是一直停留在为历代王朝的兴衰而伤心之前中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诗人关注的是老百姓。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诗人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大兴土木,百姓受苦;亡——战争频繁,百姓遭殃。)
总结诗歌
作者怀古伤今,借写封建王朝的更迭、兴衰,寄寓自己对历史古今变化的感慨——世事无常,悲叹封建王朝无论怎样盛极一时,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