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10 19: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选择题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嫩江每年有春汛夏汛两个汛期。湿地内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生态保持良好,是禽鸟的“天然乐园”。读黑龙江省局部地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高原
2.嫩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 )
A.流域内降雨较多 B.地下水丰富,补给河流
C.湖泊水大量流入河流 D.气温回升,大量冰雪融化
3.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D.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完成下面4-5小题。
4.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进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段( )
A.① B.② C.③ D.④
5.要减少黄河的泥沙,最关键的是( )
A.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B.下游的水库建设
C.增加中游的垦荒增加粮食产量 D.下游加高堤坝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6-9小题。
6.最能体现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造成黄河泥沙含量高的人为因素( )
A.中游河段支流较多
B.中游河段土层疏松,易溶于水
C.中游河段降水集中,多暴雨
D.开垦、采矿等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
8.初春时节会形成凌汛的河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9.下列关于桃花峪以下河段的说法,正确的( )
A.支流多 B.流速快
C.地上河 D.黄金水道
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根据中俄两国协定,黑瞎子岛一分为二,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读图,回答下列10-11小题.
10.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乌苏里江,②是黑龙江
B.这里是我国最北的地方
C.该岛回归我国的部分东西长约80千米
D.这里是我国夏半年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
11黑瞎子岛分布有大面积湿地,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蒸发量小
③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④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图中①②③地区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
13.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肥沃,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大豆、青稞。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山环水绕的格局十分明显
C.冷湿是本地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D.矿产资源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4.东北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②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④热量光照充足,可以一年两熟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北方地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以干旱为主 B.以高寒为主 C.以旱地为主 D.以水田为主
16.东北三省地形、气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林海雪原
C.白山黑水 D.沟壑纵横
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为了捋顺母亲河的“脾气”,中国人做过不少努力,滚滚黄河终将会成滚滚“碧水”。据此完成下面17-18小题。
17.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主要原因是( )
A.上游乱砍滥伐 B.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C.下游华北平原水资源污染严重 D.上游流经沙漠地区
18.下列措施中,不能使黄河变“碧水”的是( )
A.修挡土坝 B.上游崎岖地带开荒种地
C.修建梯田 D.植树种草
二、解答题
19.读“黄土高原地区丘陵利用状况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2)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危害有      。 (写出一条即可)
(3)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除图中表示的修建    外,另一项重要措施是     。
20.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立4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一场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以国际交流的合作平台,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从气候、交通方面评价其优越性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博览会的举行可以看出它还具有的城市职能是______中心。
(3)“长城脚下的世园会”举行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为游客们简单介绍两个北京的风景名胜___________。
21.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D是____带;C是____带。F是____地形区,海南属于____带。
(2)图中D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B带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3)C带与D带的分界线与____月0℃等温线以及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东北平原主要属于____带(写出字母和温度带名称);农作物的熟制是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解析】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地处秦岭淮河以北,是我国北方地区,A正确。故选A。
2.嫩江春汛的形成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大量冰雪消融,形成一个短暂的汛期,D正确;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春汛河流水量增多,应该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和湖泊水,ABC错误。故选D。
3.湿地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士,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以加强保护,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是最好的发展方向,C正确;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平整士地,开发房地产、保护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都会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ABD错误。故选C。
4.C 5.A
【解析】4.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大量泥沙进入河水,所以黄河的含沙量非常大,而图中①②地位于黄河的上游,③地位于黄河的中游, ④地位于黄河的下游,所以进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段③,故选C。
5.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所以黄河的泥沙主要是来自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要减少黄河的泥沙,最主要是要保持黄土高原的水土,故选A。
6.C 7.D 8.D 9.C
【解析】6.读图可知,甲和乙位于黄河的上游河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丙是位于黄河的中游河段,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含沙量主要来自中游,C正确,AB错误;丁位于下游,由于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的作用,下游的含沙量减小,D错误。故根据题意选C。
7.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认为原因是开垦、采矿等活动使植被破坏严重,D正确;其他都属于自然因素,ABC错误。故根据题意选D。
8.凌汛发生在河流有结冰期且由纬度较低流向纬度较高的河段,黄河位于秦岭以北,冬季有结冰现象,其中乙和丁河段是由纬度较低流向纬度较高的河段,所以有凌汛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9.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以下是黄河的下游,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是“地上河”,C正确;支流少,流速慢,航运价值低。所以ABD错误。故选C。
10.D 11.B
【解析】10.试题分析:依据图中地理事物的位置解答.
从图中看出,①是黑龙江,②是乌苏里江;我国最北处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为我国的最东部,是我国夏半年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
故选D.
11.黑瞎子岛分布有大面积湿地,其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蒸发量小.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多.
黑瞎子岛分布有大面积湿地,其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蒸发量小.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多,该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故选B.
12.A 13.A 14.A
【解析】12.图中①②③地区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其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故A符合题意,选A。
13.图中区域是我国东北地区,其土壤肥沃,农作物主要有春小麦、大豆;青稞一般种植在我国青藏地区,A描述错误,BCD描述正确,故A符合题意,选A。
14.题中③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是社会经济条件,不是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③错误;
④东北地区热量光照不充足,熟制是一年一熟,④错误,题中①②是东北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故A符合题意,选A。
15.C
【详解】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区域中纬度最高的区域,这里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低,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区,耕地类型是以旱地为主,干旱是指西北地区,高寒是指青藏地区,水田是南方地区的特色,故选C。
16.D
【详解】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有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之称,故A、B、C正确;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D。
18.B 19.B
【解析】18.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正确;黄河中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上游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所以“上游乱砍滥伐”、“上游流经沙漠地区”,不是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AD错误;“下游华北平原水资源污染严重”与黄河含沙量大无关,C错误。故选B。
19.使黄河变“碧水”需要减少黄河的含沙量,做好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修挡土坝、建梯田、植树种草可以有效减少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减少黄河中的泥沙含量,是黄河变“碧水”,ACD不符合题意;上游地势崎岖,坡度较陡,水流湍急,在上游崎岖地带开荒种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增加黄河的含沙量,不能使黄河变“碧水”,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0.(1)过渡放牧 、滥砍滥伐(任选其一)
(2)土地贫瘠 、旱涝灾害(任选其一)
(3)梯田 植树造林、建淤地坝(任选其一)
【详解】(1)由图可知,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
(2)水土流失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繁等。
(3)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措施,除图中表示的修建梯田外,另一项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
21. 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有高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居住。交通:北京具有航空、公路、铁路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国际交往 气温由低升高再降低,降水由少增多再减少。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颐和园: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集中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详解】(1)北京市被河北省环抱,邻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越过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南面是物产丰富的华北平原,东南面向渤海,与渤海直线距离仅为150千米,处于易守难攻的位置;从气候看,北京位于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适宜人们生产生活;从交通位置看,北京地处连接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地区的枢纽地带,东南面向渤海,与渤海直线距离近,铁路网密集,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对外联系便捷。
(2)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世园会汇聚众多国外参展者,促进国际交流,故判断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为国际交往中心。
(3)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园艺博览会期间,以夏半年为主,因此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4)北京的著名旅游景点有八达岭长城、故宫、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如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坐落在北京正中央;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占地广、气势雄伟,集中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
22.(1) 亚热 暖温 青藏高原 热
(2) 水稻 小麦
(3) 1## 一 800
(4) B中温 一年一熟
【详解】(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我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各地的热量条件差异很大。由图可知,图中D是亚热带;C是暖温带。F是青藏高原,海南属于热带。
(2)由图可知,图中D亚热带耕地类型主要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中温带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3)由图可知,C暖温带与D亚热带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以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由图可知,东北平原主要属于B中温带;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