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10 20:2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标椎是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由此可知,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清楚全球航路开辟的情况。因而,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着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展开:
[唯物史观]:学生要能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结果,认识到其必然性和可能性。
2.[时空观念]:观察《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结合教材文字,学生要能自主梳理出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和基本史实。
3.[史料实证]:以史料为依据,选取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荷兰历史学家房龙《人类的故事》和世界史专家家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部分史料,学生要能运用文字材料和图片,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4.[历史解释]:,要能辩证、客观认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要能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历史的壮举;要能辨析新航路与地理大发现两个概念。
5.[家国情怀]:结合教材P38历史纵横,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积极开拓的精神;领会中国古代科技对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介绍中国航海日的设立,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再创辉煌的爱国情感。
二、说教材
本课地位:是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是理解本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这一主题的前提,也对学生学习之后世界历史的内容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说在整个世界史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与以往传统教材的不同是增加了其他航路开辟的新知识,增加了学习量,更进一步说明了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难点:正确辨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重难点突破:对于重难点内容,我将在授课时间的分配上、史料的解读上侧重于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其他主要原因进行一个区分;
三、说学情
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普遍年龄在15岁左右,思维活跃,喜欢表达自我;高一阶段又是初中才升入高中的过渡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对学习的重要性自觉意识还不够,需要多引导。此外,经过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定认知,但是高中的知识结构、理论深度都大大超过初中阶段,部分高一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存在一个“坎儿”,新课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还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地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局限,在知识面上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不小差距,而高中历史作为一个文科学科,对知识面的要求比较高,因而课堂中要尽可能补充一些史料,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要尽可能讲详细些,对学生的疑惑,要多注意解答,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四、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情景代入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情景代入法:口头语言讲述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前的海上经历,增强历史代入感,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史料分析法:选取与本科课内容高度相关的一些史料,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分析,增强“论从史出”的意识,加深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相关图片和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图文结合的方式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
4.讲授法:对部分课堂内容进行直接讲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高效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
5.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思考并形成结果,观察小组讨论情况,适当参与期间,帮助学生提升其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
教学前导入:故事情境:(1492年8月2日出发到1492年10月12日登陆美洲这段时间哥伦布和水手们的历程,然后设置疑问:这位航海家是谁?他到底发现了什么?他这次远航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以此进行课堂带入)
1492年8月2日,一个航海家和他的87名船员,做完祷告,用罢圣餐,带着国王颁发的给印度和中国君主的国书,于清晨驶离。可是在茫茫大海航行了两个月,仍然迟迟见不到陆地,船员感到恐惧绝望,差点产生哗变,逼迫返航。最后,航海家答应船员,船只再坚持行驶五天,如果还没有找到大陆,就全部返航。就这样航海家性格坚毅,灵活果敢,以欺骗利诱等手段化解了矛盾。终于在接下来的一个早晨,一个水手突然惊叫了起来:“陆地!陆地!”,一开始水手们都不以为然,认为只不过又碰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而已,并没有多惊喜。可是,随着越来越靠近陆地,他们发现海岸线越变越长了,这才确认,这确实是块大陆。
1492年10月12日,这位航海家带领着他的水手踏上了这边大陆,他给这片土地取名为圣·萨尔瓦多。当他看见当地土著的皮肤像非洲人一样时兴奋得手舞足蹈。欧洲人一直坚信,有黑人处,一定有黄金。10月28日,航海家与众人登陆古巴。他曾经在游说时,信誓旦旦地说,他航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乃传播基督教。实际上,他只有一个目的,那是寻找黄金和香料,因为他连一个传教士都没带。
过程一:
讲授“旧航路”和“新航路”的概念
过程二:
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是全课的重点所在,时间分配上将进行侧重,并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新航路开辟情况完成归纳表填写,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讲解分析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必然和可能性。
过程三:
“其他航路开辟”的学习,通过前面对新航路相关知识的学习,该过程继续让学自主阅读教材文字和历史地理示意图,归纳整理出其他航路情况,在课本上自行标注,完成学案填空,并随机点名学生回答提问:有哪些,分别是谁开辟的。然后ppt呈现一个其他航路开辟情况知识表,加深印象。
过程四:
小组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异同”,完成相应的表格填写,随机小组成员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适度参与小组间,观察讨论情况,遇到问题如讨论不积极,不知道如何讨论的小组要及时引导帮助解决。
过程五:
完成本课学案的习题;结语: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国务院将7月11日定为“中国航海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中国人将来必定会在海洋上有更辉煌的成就!
五、说忧惧
(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薄弱,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时过久;(及时走入小组间提醒和指导)
(二)学生回答问题主动性太低,影响课堂效率;(增加学习环节的生动性,增强历史带入感,多互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获得更好的讲课效果,我将通过板书的形式来强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使用以提纲式板书为主的综合式板书。板书以提纲的形式将内容脉络展现出来,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