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立意:本课以人文主义的复兴、发展、成熟为主线,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运动为主要史实,上承古希腊先哲思想的滥觞、中古时期的欧洲概况、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下启欧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对比岳麓版旧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可谓将旧版必修版块中一整个单元、四个课例浓及选修版块中三个课例高度浓缩为一个课例、四个子目,信息量极为丰富、历史名词概念颇多、历史人物林立,体现了新教材及新高考注重史实覆盖面的宽度广度、断代史的全面性、偏重中国社会历史、淡化世界宗教信仰等特征,这对于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时、化繁为简、详略取舍、帮助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和突破重难点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课例之间、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依据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同时要避免割裂地孤立地看待历史,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同时段经济基础、政治环境、思想范畴与科技领域的多层次交互;另一方面,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思想主张各有侧重而又层层递进拓展,学生要谨慎把握各个重点史实之间的内部联系。此外,由于新教材设置中对欧洲中世纪的介绍十分简略(新教材第17页对基督教会的介绍只有简短一段,对宗教信仰的提及更是一句带过),初中教材也未深入展开,故学生们对中世纪的印象较为模糊,在本课教学中应给予相应的补充讲解。
3、备考策略的考虑:纵观近年来全国卷高考题,除2016年考卷中将社会契约论作为小论文题材料,本课考点更多出现在选择题之中,或者成为材料题中中国史部分的大背景;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相关的史料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思辨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史料实证技巧、信息提取能力甚至考场应变技能与心理素质提出高要求。固而在新授课中,学生不仅要重视史实基础的识记巩固,而且要努力提升读题、解题、答题技巧,树立信心;从备考策略角度出发,学案法可以适当补充教材信息之不足、点拨重难点、从而为学生呈现学法指导。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然而更多停留在关注“是什么”的基础史实层面,对史实背后的原因、规律、内在关联、影响、实质并没有深挖;且本课属于思想文化史范畴,信息量大、理论性强、知识点枯燥;新溪一中属于面上中学,学生逻辑思维较薄弱、史料分析能力欠缺。故而针对本课,学生应当以教材为重要依托、以学案为学法指引、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理解复杂多变历史现象,教师应当运用系统性且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梳理主干、化繁为简,并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阅读史料、体验情境、探索问题中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坐标、地图、文字史料、表格、思维导图等,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包括人文主义者的理念及作品,马丁·路德关于信仰得救的论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亚当·斯密等人围绕理性主义的主张)认识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欧美现代化历程中的定位、影响、意义;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将经济基础、政治环境、思想范畴与科技领域多层次交互,理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纵向深层联系,体会思想变革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交流,坚定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素养。
2、运用学案呈现的丰富史料与学法指引,以形式多样的史料创设情境、以层层递进的问题形成驱动,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品味文艺作品、表演历史情景剧、辨析先哲思想、归纳概括表格、发表个人见解、绘制全课思维导图等手段,增进对本课主干及知识的理解识记,强化论从史出、历史迁移、凝练文字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3、认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重视实验与逻辑体系、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等史实,感悟科学家们勇于批判质疑、不惧挑战权威和追求真理的品质,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人文主义者的理念及作品,马丁·路德关于信仰得救的论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亚当·斯密等人围绕理性主义的主张。
教学难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及其之间纵向的深层联系。
五、教法学法
1、教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情境设置法。
2、学法:问题探究法,学案法,情境体验法。
六、课前准备
围绕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教材编排、学情分析为依据,设计制作本课学案,课前发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完成;教师可先抽取不同小组的几份学案进行观察评析。
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材料导入
以“人”从“神”的迷信中一步一步解放出来为主线,引出欧洲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是 、 、 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运用时空坐标1:现代化视野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呈现古希腊先哲、中世纪、近现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欧洲历史进程中的具体定位,与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一道,点明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近现代化的推动意义——促进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自由化,并承接第9课欧洲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并与同时期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进行对照,培养学生的现代化、视野大历史观。
运用时空坐标2:现代化视野下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分层次展示欧洲现代化历程中经济基础、文化范畴、政治环境变动的前后关系,点明其间前因后果、互动关联,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体会思想变革与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交流,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坚定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素养。
第二部分 新课设计
(一)欧洲的中世纪:神权笼罩大地
1、展示以下材料,介绍中世纪的定义、阶段划分及划分依据。
“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间。也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多用中世纪的终结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相衔接,而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颇多争议。在这里先展示三种常见的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时间定点,提问学生:以14世界、约1500、1640年为开端,各自依据是什么?分别体现了什么史观?
通常,人们把它(中世纪)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更精确地说,确定在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一般来说,以诸多划时代事件为标志的从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作是它的终结。 ——《新费舍尔百科全书》
2、先后展示以下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对中世纪概貌形成一定的认识。
材料一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材料二 (中世纪)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三 一个小修士向修道院长的提问
修士:我在这里应该做些什么呢?
院长:读《圣经》做祷告,不好吃不贪睡。要爱上帝。
修士:怎样才是爱上帝呢?
院长:说得太多不是爱,笑得太多或是大声地笑不是爱。每天要含着眼泪,要叹息,在上帝面前做祷告时承认自己犯过的罪。
修士:我没有做错事啊,为什么有罪?
院长: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犯了大罪,所以人类后代就受苦赎罪。出生时就有罪。
修士:那我该怎么赎罪呢?
院长:不要去满足身体的肉欲。要接受上帝的惩罚,当棍棒抽到你身上,你要忍着,因为这一刻是灵魂的享受。 ——《中世纪的生活》
材料四 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材料五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
得出信息:欧洲中世纪概貌包括,思想上,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宣扬禁欲主义;经济上,封建主收取什一税,采邑税,人民深受剥削压迫;政治上,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二)文艺复兴:彰显人文风采
1、展示14-15世纪的意大利地图,提问:文艺复兴是什么意思?为何叫“复兴”?这场运动是否仅仅是对旧文艺的复兴,为什么?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主要是佛罗化萨)?
(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自制微课《文艺复兴的背景》】.mp4 )
材料一 14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 ——《世界历史》解说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从1347-1353年,“黑死病”大规模暴发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死亡人口超过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 ……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相矛盾。
——裴世东:《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影响的历史分析》
文艺复兴定义: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发起的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主张的运动。发源于意大利,传播和发展于英法等西欧国家。
“复兴”原意为“再生”。当时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将迎来再生。
文艺复兴的背景: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⑵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资产阶级兴起。⑶文化基础: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知识。 ⑷社会原因:黑死病爆发,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有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反思。
2、提问: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哪些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与中世纪时期的文艺作品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通过薄伽丘《十日谈》中有关“绿鹅”的故事,学生认识到人的天性无法抑止,薄伽丘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人性,揭露教会黑暗腐败;通过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学生观察大卫与摩西沉思的表情、炯炯的目光以及人体的健美与力量,感受人顽强、坚定的精神气质;通过对比中世纪宗教画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学生体会到中世纪绘画方式的僵硬刻板、严肃呆滞、宗教意味浓厚、不可亲近,以及拉斐尔画作中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性的慈爱幸福,孩童调皮可爱、洋溢着童真活力;通过拉斐尔《雅典学院》中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学者们在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探讨学术问题的情景,学生感受学者们的思想交汇碰撞,有意思的是,作者把自己也画在了画作中角落里,似乎与先哲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人物 评价/作品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概念突破】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即humanism,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等。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①关心人,重视人,反对压抑人性;②张扬人的理性,追求真理;③肯定人追求幸福生活。一言以概之,即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提倡人性、肯定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神性、禁欲主义(反对天主教会压迫)
3、结合材料思考:文艺复兴对欧洲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德国学者鲍尔生写道:“首先,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因为哲学与自然科学,以及史学和人文科学,无一不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雨露滋润下成长起来的。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过渡》
文艺复兴的影响:冲击封建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发展人文主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三)宗教改革:挑战教皇权威
1、根据情境体验活动、阅读材料,归纳宗教改革的背景:罗马教会宣称因行称义、依靠教会教职人员方能得救;教会却腐败堕落、剥削教徒;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兜售赎罪券。
【情境体验】学生设想自己是以下几种身份,生活感受会怎么样?
天主教教皇: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灵魂得救了;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我是人间的最高主宰教皇。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资产阶级:宗教仪式繁琐,还无法自行阅读《圣经》?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世俗君主:王权应高于教权;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展示材料:教皇教会对人们的盘剥与压迫。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摘编自(美)约翰 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伽利略接受教皇法庭的审判,攻击太阳中心论有悖圣经教导。
宗教异端裁判所迫害异教徒。
2、导火索:教会兜售“赎罪券”
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3、开始: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九十五条论纲”)
【情境辩论】关于教皇教会兜售赎罪券,时人有两种不同的态度,课前结合学案上呈现的材料,学生思考假设自己是教徒,会同意哪一方观点,将如何发表自己的论断?课堂上进行小小情景剧辩论表演。
4、内容:1517年,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教。马丁 路德宣称⑴因信称义,信仰得救;⑵《圣经》高于教皇教会,圣徒可以直接阅读《圣经》;⑶王权高于教权;⑷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言主持礼拜。
继德国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影响最大。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依据。
5、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宗教改革并未彻底打破宗教桎枷、抛弃基督教信仰;反之,宗教改革者都是非常虔诚的信徒。信仰得救在哲学上依旧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体现在:否定教皇教会权威,倡导称信称义、信仰得救,使人获得灵魂解救自主权。
6、宗教改革的影响:
西欧出现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三大新教;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发展;打击罗马教会教皇权威,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近代科学的兴起:捍卫科学真理
1、内容:16-17 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发展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历史故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两个物体在同一高度落下,物体落下的速度与质量成比例。1900多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指出这一结论是错的,但遭到世人的反对和嘲讽,于是伽利略决定做一次公开的实验。1590年,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在周围人们的注视下,进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论断。
历史故事二: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太阳系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之后,科学家们在研究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发现天王星的理论计算位置总是和实际观测不一致,根据万有引力猜想:在天王星之外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影响着它。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法国巴黎工科大学教师勒威斯分别通过数学方法均推算出了新星的位置,后来伽利略通过望远镜,在其所说的位置果真发现了新星,即海王星。
然而,天文学家们又发现,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足以解释天王星轨道所受扰动的程度,而海王星的轨道也有点不规则,也像受另一个未知天体的影响。于是人们猜想:是否还有另一颗行星在干扰天王星、海王星?天文学家们终于再次用数学算定了其位置,然而由于距离遥远,天文望远镜依旧找不到踪迹。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根据洛厄尔的计算,接连几夜拍了很多星星的照片,终于发现它——冥王星。
学生思考讨论:从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阅读海王星、冥王星被发现的故事,有什么感受?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2、影响:⑴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科学方法。⑵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启蒙运动奠定科学基础。⑶冲击基督教神权统治,引起教廷敌视。
【扩展思考】科学战胜神权的道路依旧漫长艰辛。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
*布鲁诺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宣传日心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伽利略创制天文望远镜,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证据,但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
*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说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
(五)启蒙运动:构建理性王国
提问:“启蒙”、“启蒙运动”的含义是什么?
展示图片:《牛顿的哲学原理》1738年版封面
材料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1、背景:教会特权和封建专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以下反映出17-18世纪欧洲怎样的政治状况?
材料一 宗教改革后,旧教和新教的斗争厮杀甚至战争,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在法国尤其严重。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神学还占据着相当的地位,虽然罗马教廷已经不占统治地位了,分裂了,但神学思想留下来的东西还是在人们的脑子里占相当地位。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
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
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2、启蒙运动的概况、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分别展示五位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言论,师生共同阅读分析其言论、归纳其主张、完成表格。
⑴阅读孟德斯鸠关于权力的论述,思考孟德斯鸠理想中的国家权力构成是怎样的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联系三权分立的典型应用——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阐述。
⑵以下言论体现了伏尔秦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政治制度的怎样的思想主张? (人人生而平等、君主立宪制)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
⑶以下言论表达了卢梭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社会治理的怎样的思想主张?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力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裁决……政权的受托人(政府)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卢梭:《社会契约论》
⑷以下言论表达了康德怎样的思想主张?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
理性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⑸以下言论表达了康德亚当·斯密怎样的思想主张?
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途径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顺畅;二是增加劳动者人数,而这又依赖于资本积累和适当的资本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活动依其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亚当·斯密
表格归纳: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人物 主要观点 评价/作品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学说,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权威;反君主专制,倡君主立宪制;提倡自由、平等 启蒙运动领袖
卢梭 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
康德 人非工具、理性判断 《纯粹理性批判》
亚当·斯密 劳动、自由主义 《国富论》
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①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神学统治;②宣扬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科学等理念。
【概念突破】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
指人运用理智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反对用权威来判断一切事务,敬畏真理、尊重科学。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延伸和发展。
3、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比,启蒙运动有哪些发展?
⑴发展了人文主义内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
⑵把反封建和反神权的斗争推进到政治新高度:(反专制)
⑶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未来“理性王国”的政治蓝图)
4、启蒙运动对欧美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材料三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启蒙运动的影响:⑴宣扬理性主义,促进思想解放,猛烈抨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⑵为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人类为权利、为真理而斗争;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理性王国”的蓝图。(既“破旧”,又有“立新”,既批判历史传统、当时社会,又提出新社会设想,体现了创造性)
(六)本课小结
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学案上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2、展示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如下图。以人文主义的起源、被湮没、复兴、发展、成熟为主线,将古希腊先哲、中世纪神学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联系起来,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并用“认识你自己”、“神权笼罩大地”、“彰显人文风采”、“挑战教皇权威”、“构建理性王国”为小标题,有助于学生进行辨别、识记。
3、师生共同完成以下表格,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与关联,突破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各自侧重的思想主张,并点明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延伸、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弘扬。
(七)课后思考:启蒙运动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展示书影:《论法的精神》、严复译(1905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青年杂志》(1915年)
材料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第三部分 以题悟道
1、(2021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二次综合测试)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由此可知
A.启蒙思想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 B.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C.市民受到宗教改革理论的冲击 D.新经济活动有利于人文主义产生
【答案】D
2、(肇庆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和商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对荣誉的追求也是导致地理大发现的一个原因。这表明
A.文艺复兴孕育了新航路开辟的因素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人文主义在全球扩展
C.追求人性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D.新航路开辟打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对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作用。C项不符合史实;B、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历史试题)15世纪,西欧早期思想家主张,要到科学中去寻找真理,到大自然中去“阅读自然之书”,依靠理性光芒照亮的真理去怀疑权威。这些主张旨在
A.高扬理性主义旗帜 B.克服宗教改革引发的思想混乱
C.推动近代科学发展 D.鼓励人们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答案】D
【解析】西欧早期思想家鼓励人们通过科学寻求真理,亲近自然,用理性怀疑权威,这些主张有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摆脱天主教会对人们精神和思想的束缚,D正确;理性主义旗帜是启蒙运动时期内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宗教改革时间是在16世纪,排除B;这些主张是利用近代科学,其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近代科学,排除C。
4、(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世纪,欧洲学者皮科认为上帝教导亚当:“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都被限制和约束在我们规定的法则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交与你一个自由意志,你不为任何限制所约束,可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你本性的界限。”由此可知,皮科的这些言论反映了
A.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B.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C.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基督教在欧洲影响的削弱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皮科强调上帝在造人之时,就赋予了人自由意志,即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认识世界,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观,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复苏,故选A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以后,而材料的时间却是15世纪,故排除B项;15世纪的欧洲尚未产生启蒙思想,启蒙运动尚未爆发,故排除C项。
5、(2021届广东省深圳市二模历史试题)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掌握数学的艺术家”,并认为这些艺术家为更准确地描摹自然场景,对人类的视觉及光影变幻特征呈现的模式进行了大量“实验”。该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
A.导致欧洲艺术世俗化和现实化 B.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内在一致性
C.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D.激发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答案】C
6、(河北省保定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神圣罗马帝国(即德意志第一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1521年召开的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虽然同意给马丁·路德发安全通行证,并传召路德前来接受对他的书籍问题以及他否认基本信条的质询,但决不允许讨论教皇的权威。该材料意在说明
A.皇权对宗教改革构成阻碍 B.当时德意志中央集权强大
C.宗教改革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D.宗教改革群众基础不够雄厚
【答案】A
7、(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2021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但1520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1545年英格兰议会也通过法案允许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过10%。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胜利 B.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已解除
C.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 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答案】C
【解析】体现的是16世纪以来教会和政府对金融商业的肯定,这种做法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C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权威,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
8、(河南省南阳、驻马店、信阳、漯河、周口、三门峡六市2021届高三二模考试)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
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 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
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 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
【答案】A
9、(202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博洛尼亚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的源头”。哥白尼在校期间学习了天文观测技术和古希腊天文学理论,提出了“日心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在校期间成功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这反映了
A.古希腊天文理论的成果丰硕 B.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大学发展
C.大学教育推动近代科技发展 D.大学教育摆脱了天主教会束缚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的斗争矛头是封建神权,而不是基督教,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0、(广东省惠州市2021届高三2月调研历史试题)“他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一切都必须经受批判。通常,宗教凭借其神圣性想要逃脱批判……但这样一来,它们就激起了对自身正当的怀疑,并无法要求别人不加伪饰地敬重,理性只会把这种敬重给予那经受得住它的自由而公开的检验的事物。”据此判断,“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开创者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批判、理性、检验”等信息可以判断他们是启蒙思想家,故选C,其他选项根据他们所处时代都可以排除。
11、(梅州市高三总复习质检试卷)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斥。”这一运动
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答案】A
1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如图所示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的“儒家风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是启蒙思想的主要来源 B.启蒙思想家汲取了儒家思想
C.明清儒学家参与理性王国的建构 D.中西文明互鉴始于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通过观察图中人物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推崇“儒家风范”,说明当时的思想家汲取了儒家思想,B项正确;儒家经典并非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主要来源,A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的儒学家并未参与欧洲“理性王国”的建构,C项错误;中西文明互鉴并非直到17到18世纪才开始,D项错误。
13、(福建省厦门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776年,《常识》发表以后,约翰·亚当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近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实在惊人,(北美)各州居民的思想感情都彻底发生变化,“对君主的崇拜从未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此彻底地从如此之多的人内心根除”。这表明当时北美
A.独立战争催生了平等意识 B.民主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民众已抛弃了精英政治理念 D.共和思想受到民众推崇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美国民众“对君主的崇拜”逐渐根除,这反映出当时美国民众对君主制的否定,说明当时美国民众倡导“共和”,故选D项;平等意识强调的是民众享有平等的权利,这在材料信息中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民主思想的内涵是主权在民、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精英政治,故排除C项。
14、(2021届广东省深圳市二模历史试题)18世纪中叶,法国服饰流行夸张华丽的风格。18世纪后半期,服饰趋向朴素、简洁,男士爱好军装式样的服装,不少上流社会女性以穿“农妇装”为时髦。这一变化反映了
A.浪漫主义对衣着服饰的影响 B.政治运动对社会观念的冲击
C.工业革命推动服饰风尚变化 D.启蒙运动对时尚观念的改造
【答案】B
15、(2021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除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几乎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他们所要反对的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专制”本身。这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启蒙思想家不反对宗教神学
C.法国新教势力强大 D.思想家们的理性与宽容精神
【答案】D
16、(韶关市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试题)图三内容摘自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剧女作家奥兰坡·德·戈兹写作并发表的宣言。
作者旨在
A.宣扬女权主义 B.追求浪漫自由 C.提倡民族国家 D.践行《民法典》
【答案】A
17、(肇庆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基督教会和神学信仰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和影响。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他们始终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处处显示着人神对话的模式。……备受文艺复兴运动攻击的教会,有悖常理地赞助了人文主义者的文化活动。首先是教会的世俗化与教皇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次是人文主义者的宗教情怀,再加上艺术创作和生活本身的需要,可以说,教会与人文主义者是在相互利用。
——整理自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
材料二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它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即“便士大学”,因进入咖啡馆只需1便士而得名),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而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 ——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新思想传播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不同特点的共性因素。(6分)
【答案】(1)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共同推动;主要在社会上层传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呈现出人神共存的局面(或者新旧交替的特征)。(4分,任答两点即可)启蒙运动时期:世俗化、平民化;知识分子和平民共同参与;新思想传播更加畅通。(4分,任答两点即可)
(2)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资产阶级力量和城市平民力量的强弱;思想解放的程度;时代环境的影响。(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江门市2021年高考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1859年在其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中国诗人艾青(1910—1996)在其《艾青诗选》中写道:“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个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外近代的某一个历史时期,以“ 的时代”填充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词语或短语,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1:论点:14—16世纪,一个发现的时代。(2分)
论述: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最早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教会的禁欲思想,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人们逐渐从宗教愚昧中觉醒,发现了“人性”。
1500年前后,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状态。由于对黄金的渴求和传统商路不通的客观现实,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积极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在不断开拓海洋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更多过去未知的岛屿和世界,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9分,史实4分,论证5分,注意史实合理、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因此,14—16世纪,既是发现人性的时代,也是发现新大陆的时代!(1分)
示例2:论点:17—18世纪,一个启蒙的时代。(西方启蒙运动、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等为例子均可)
其他例子,只要言之有理,符合相关时代特点即可。
第六条 法律应该是普遍意志的表达。所有的公民(女、男)皆应该个别地或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协助法律的构成。法律对所有的人应当一律相同。在法律之前皆视为平等的所有公民(女、男),除了有他们的品行与他们的才能区别之外,皆同样地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取得公共的职衔、地位与职位。
……
第十七条 财产同时属于两性所有,不管他们结合或是离异。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出于法律认可的明确的公共需要,并且有公正与先决的补偿条件,任何人的财产权不可剥夺。
……
第 2 页 共 2 页